北宋刻遞修本《漢書》,此書歷經毛晉汲古閣、季振宜、徐乾學、黃丕烈遞藏,前人稱為“北宋景祐(1034~1037)監本”(見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宋刻遞修本《漢書》
- 所屬年代:北宋
- 館藏地點:北京圖書館
內容簡介
半葉10行,行19字,注文小字雙行,行25~28字不等,白口,左右雙邊,字型寬博端重,有元倪瓚及黃丕烈、顧廣圻跋。顧廣圻為黃氏藏書撰《百宋一廛賦》所稱“漢書特善,清秘留將,是曰景祐,戛乎弗亡”,清代學者錢大昕、王念孫所謂北宋景祐本《漢書》,皆指此書而言。
今以書中刻工考之,原書是否景祐間刻,尚可再議。書中刻工牛實、徐高等,皆南宋初年杭州地區名匠,又徐雅、湯立、洪吉、董明等,皆見於紹興初年刻《思溪藏》。此書黃氏藏有兩部,另一部不全,內多補版。補版刻工有程保、王文、孫生等,均系南宋初年人,則此書原版當刻於北宋後期,即據北宋監本復刻,而非景祐監本。
書中《五行志》後有“對勘官知福建長樂縣主管勸農公事劉希堯”銜名一行,明正統八年刻本《漢書》行款與此本同,亦有此一行,此書似當是福州官版,而又有杭州刻工,或浙、閩兩地刻工,常通力合作。此書刻版時間、地區一時尚難確定,有待後人考證。此本傳世二部,清中葉俱歸黃丕烈,一部全,有貞元、仲雅、緐露堂圖書印、雲間潘氏仲履公圖書、汲古閣、毛晉秘籍、毛氏奏叔、隱湖毛表圖書、季振宜印、滄葦、御史之章、乾學、徐健菴、士禮居、復翁、老蕘、百宋一廛、廣圻寀定、思適齋、汪士鐘印、閬源真賞、鐵琴銅劍樓等印,即《百宋一廛賦》著錄之本。早年自鐵琴銅劍樓散出,為陳清華所得,今歸北京圖書館。
另一部不全,亦黃氏所藏,黃丕烈補寫目錄,後歸張蓉鏡、丁日昌遞藏,有李兆洛、錢天樹、孫雲鴻跋,由丁氏歸商務印書館涵芬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涵芬樓藏書捐獻國家,今藏北京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