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豐

北安豐

古鎮安豐位於興化城東北36公里處,東西流向的海溝河與南北流淌的塘港河兩條黃金水道交匯於鎮區中心地段。鹽靖公路(鹽城至靖江)、寧靖鹽高速公路(南京鹽城)以及大興金高等級公路(鹽城市大豐區興化市金湖縣)穿鎮而過。新長鐵路(江蘇新沂市浙江長興縣)東距鎮區9公里,水陸交通十分暢達。 明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至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興化知縣李安仁因對安豐鎮的建設與發展有功,為紀念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業績,故又稱安豐為安仁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安豐
  • 概述:是興化市的十大古鎮之一
  • 又名:奶奶廟
  • 史稱:興東福地
歷史沿革
興東明珠,東北福地,
安豐鎮是興化市的十大古鎮之一,明、清兩代曾設巡檢司衙門,鎮裡商業繁榮,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曾是蘇中根據地重要商埤,唐貞觀年間建觀音閣(又名奶奶廟),解放戰爭時期為華中二區機關駐地,建有蘇中二分區烈士紀念碑,鄉鎮區劃調整後,與中圩鄉進行了合併,現已成為興化、鹽都、大豐三縣市交界,20多個鄉鎮的交通、經濟、文化中心。安豐位於江淮之間、蘇北里下河地區腹部,史稱“興東福地”,
東與永豐鎮為鄰,西與海南鎮相連,南與昌榮鎮接鑲,北與大岡鎮隔界河相望。鎮域面積98.8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1個集鎮辦事處、6個居委會,總人口近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1萬,耕地面積7.5萬畝,水面面積1.2萬畝。
安豐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地屬北亞帶濕潤氣侯暖中心區,兼有海洋性和大陸性氣侯特徵,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5度左右,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無霜期227天,年最高氣溫40度(3-5天),最低氣溫-5度-7度(少有),年日照率為53%,境內河港縱橫,土壤肥沃,適宜農作物生長,灘地面積大,水裡資源豐富,在穩定糧棉生產的同時,發展蔬菜、蠶桑、畜禽、水產等多種經營項目,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精心管理的生產經驗,目前已形成水中有魚、蝦、蟹,岸上有雞、鴨、鵝,圈內有牛、羊、鴿,田頭有林、糧、菜,空中鳥類翱翔的生態資源環境
古鎮安豐位於興化城東北36公里處,東西流向的海河與南北流淌的塘港河兩條黃金水道交匯於鎮區中心地段。鹽靖公路(鹽城至靖江)、寧靖鹽高速公路(南京至鹽城)以及大興金高等級公路(大豐至興化至金湖)穿鎮而過。新長鐵路(江蘇新沂至浙江長興)東距鎮區9公里,水陸交通十分暢達。
明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至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興化知縣李安仁因對安豐鎮的建設與發展有功,為紀念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業績,故又稱安豐為安仁鄉。
清嘉慶四年(公元l799年),揚州府在安豐設“巡檢署"。巡檢為施雲惠。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安豐巡檢為曹飛鴻。成豐十年(公元1860年)改“巡檢署”為“巡檢輯彈壓署”。
民國元年(1912年)實行市鄉制,安豐鎮一度改為安豐市。
民國十七年(1928年),因東台、寶應、興化三縣都有命名為安豐的古鎮,故按方位將興化的安豐改稱北安豐:東台的安豐改稱南安豐,寶應的安豐改稱西安豐,以示區別。
元朝末年,曾任管軍元帥的安豐人劉人傑歸順朱元璋麾下的大將徐達,並被委任為興化守御千戶所的千戶。明朝開國後,劉人傑因積極參與興化磚城牆的建設立下大功而載入史冊。至今,興化城還保存兩處總長約400米的明城牆(一處在東嶽廟大殿北側,長約100米;一處在市供電局大門北側,小東門外向北至北水關鐵匠巷處,長約300米)。此外,東城外大街家舒巷內一處明代建築住宅,相傳為劉人傑等建造明城牆時的居所。
明初,擔任安豐“巡檢司”巡檢的河北滄州人張百祿是位著名畫家。他的山水畫自成一派,對後人影響很大,如清代安豐畫家蓮溪和尚的畫風就深受張百祿的影響而聞名於世。
清末民初,安豐湧現出一批中醫名家(為興化魏趙醫派中的一支),其中有趙海仙的學生陳子嘉及其子陳育之,孫陳翼如祖孫三代世傳中醫。送醫施藥,惠及蒼生。近代、現代有王潤生、王華國父子中醫名家。王華國之子王少華現為興化市中醫院名譽院長。此外,還有丁鑒鵬、諸靄如、汪履秋等許多中醫名家。
由於安豐名醫多,周邊縣市及其鄉鎮來此尋醫問藥的人就多,安豐鎮上的藥店也就多,並形成了一大特色。自清末民初至上世紀四十年代,鎮上先後開設了“杏春堂”、“同慶堂”、“天慶堂”、“仁壽堂”、“吉慶堂”、“萬年堂”、“萬春堂”、“全生堂”、“太和堂”、“天元堂”、“回春堂”、“大生堂”、“壽山堂”、“存心堂”、“人和堂”、“天壽堂”、“松壽堂”、“同春堂”等1 8家中藥號,其數量超過一個中等縣城藥號數。
自古安豐物產豐饒,鎮四周幾萬頃良田中盛產的稻米、麥類、豆類、棉花、油料作物、禽蛋、生豬及周圍水網中盛產的魚蝦鱉蟹,為安豐的工商貿易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安豐“三臘菜”色香味俱全,當年得到鄭板橋的讚譽,自清末以來又走紅了近一個世紀。目前,作為綠色食品製成罐頭堂而皇之地走進了全國知名超市的櫃檯和許多高級餐館的宴會桌上。
自古安豐還是一座風光秀美、人文景觀、名勝古蹟眾多的古鎮。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安豐儒醫王伯騫(字希閔)在總結前賢評述的基礎上,將鎮上美景定為“安仁八景”。即“崇福鐘聲”、“魁閣朝霞”、“荷塘香飄”、“井泉瓊漿”、“塘港分流”、“虹橋燈影”、“獨木雄風”、“蓮溝落月”。上世紀八十年代,安豐學者老教師宗麗水先生晚年為安仁八景,撰寫了8首藏頭詩,從而使八景重新喚起了人們的記憶和嚮往,以及部分景點復建後的感嘆!如宗老在歌詠“崇福鐘聲”詩中寫道:
“崇文尚武國乃昌,
福祿積善人未詳,
鐘鼓齊鳴仰盛世,
聲聲九洲第一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