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周帝陵
- 地理位置: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底張鎮
- 氣候類型: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著名景點:靜陵、昭陵、孝陵、定陵、恭陵
- 朝代:北周
周靜陵,周昭陵,周孝陵,周定陵,周恭陵,
周靜陵
公元557年2月15日,在其堂兄宇文護的扶持下,宇文覺正式即位稱天王,國號大周,史稱北周。宇文覺稱帝後想親自執政,與大冢宰宇文護衝突,被逼退位,一個月後被殺。天和七年(572年),北周武帝宇文邕誅殺宇文護,下令為宇文覺上諡號。於是派遣蜀國公尉遲迥在南郊上謚其為孝閔皇帝,稱其陵墓為靜陵。
周昭陵
宇文毓(534年—560年5月30日),即北周明帝,小名統萬突,代郡武川人,北周文帝宇文泰庶長子,母姚夫人,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二位皇帝,557年―560年在位。
557年9月,宇文護廢黜孝閔帝,迎宇文毓繼位。武成元年(559年),宇文毓以稱王不足以威天下,故改稱皇帝,建元武成。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毓被宇文護派人毒死,時年二十七歲,諡號明皇帝,廟號世宗,葬於昭陵。
周孝陵
宇文邕(543年―578年),北周武帝,字禰羅突,鮮卑族,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和北周明帝宇文毓異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三位皇帝,560年—578年在位。575年,宇文邕大舉進攻北齊,並於一年半後消滅北齊。578年,宇文邕率軍分五道討伐突厥,未出發即病死,時年僅36歲,諡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孝陵。
孝陵位於今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底張鎮陳馬村東南約1000米處,西距唐順陵約1500米。墓葬總體坐北向南,墓道全長68.4米,由斜坡墓道、5 個天井、5個過洞、4個壁龕及甬道、土洞式單墓室組成。這樣的形制,與已發現的北周皇室、貴族、大臣的大、中型墓大體相同。孝陵雖經多次盜掘,但出土物仍很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已有數百件之多。其中有各類陶俑150多件、陶瓷器近40件、玉器8件、銅帶具1套、金器21件及志石2合。金器中的“天元皇太后璽”尤為珍貴,純金,重802.56克,獬豸鈕,正方形璽面,邊長4.45、寬4.55、盒鈕通高4.7厘米。璽面篆書陽刻“天元皇太后璽”6字。章法獨特,世所罕見。二合志石,一為“大周高祖武皇帝孝陵”;一為“周武德皇后志銘”,志面陰刻“大隋開皇二年歲次壬寅四月甲戌朔二十三日甲未周武帝皇后阿史那氏祖謚曰武德皇后其月二十九日壬寅合葬於孝陵”。證明確為北周武帝與皇后阿史那氏合葬的孝陵。
周定陵
北周宣帝宇文贇(559年-580年),字乾伯,鮮卑族,北周武帝宇文邕長子,母李娥姿,南北朝時期北周第四位皇帝,578年―579年在位。宇文贇初封魯國公,建德元年(572年)成為皇太子,曾率軍西征吐谷渾。宣政元年(578年)即位,年號大成。宇文贇即位後沉湎酒色,暴虐荒淫,大肆裝飾宮殿,且濫施刑罰,經常派親信監視大臣言行,北周國勢日漸衰落。大象元年(579年)禪位於長子宇文衍,自稱天元皇帝,但仍掌控朝權。次年病逝,時年二十二歲,諡號宣皇帝,葬於定陵。
周恭陵
宇文闡(573年-581年7月10日 ,《隋書》作581年7月9日 ),原名宇文衍,鮮卑族,北周宣帝宇文贇長子,母天大皇后朱滿月,南北朝時期北周最後一位皇帝,579年―581年在位。
大成元年(579年)正月,被立為皇太子。二月受父傳位登基,改元大象。大定元年(581年),被迫禪位於丞相楊堅,北周滅亡,被楊堅降封為介國公。開皇元年(581年),楊堅派人害死宇文闡,時年九歲,諡號靜皇帝,葬於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