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的革命戰爭之意義》是瞿秋白所著作品,出自於《瞿秋白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北伐的革命戰爭之意義
- 作者:瞿秋白
- 作品出處:瞿秋白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北伐的革命戰爭之意義》是瞿秋白所著作品,出自於《瞿秋白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北伐的革命戰爭之意義》是瞿秋白所著作品,出自於《瞿秋白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一、北京屠殺後,反動潮流隨英、日、吳、張之戰勝而日益高漲:京津魯奉軍的蹂躪;國民軍之困守南口;吳佩孚的利用紅槍會奪取河南,壓榨湖...
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宣告北伐戰爭正式開始。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北洋軍閥三派力量:一是占據河南、湖南、湖北的直系軍閥吳佩孚,約有兵力20萬人;二是占據東北各省和京、津等地的奉系軍閥張作霖,連同受他節制、統治山東的張宗昌的軍隊在內...
國民革命軍北伐 進行北伐戰爭,打倒帝國主義支持下的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完成國民革命,實現國家的獨立和統一,是孫中山生前提出的口號和確定的革命目標,是全國人民的民心所向。但是,直到孫中山逝世,這個願望也沒有能夠實現。這個歷史任務...
歷史意義 北伐戰爭基本消滅吳、孫軍閥集團,國民政府遷都武漢,革命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黃河流域。促進工農運動的發展。北伐軍官兵公墓的建立,重在說明國民革命不同於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它是近代史上真正的人民大革命,是中國社會主要...
恩格斯曾經指出:“在戰爭中,尤其是在革命戰爭中,在沒有獲得任何決定性的勝利之前,迅速行動是一個基本規則。”占領南京當然不是決定性的勝利。洪秀全、楊秀清們理應略作休整之後,迅速行動起來,率主力部隊越過長江,乘清軍已如驚弓之鳥...
在中國表現為各國帝國主義者給予中國反革命的援助。關於中國的革命軍隊問題,史達林指出提綱低估了國民革命軍北伐的重要意義,廣州派的北進不是軍閥之間爭雄稱霸的戰爭,而是中國革命的展開。首先,中國的革命軍隊是中國工農爭取自身解放的極...
戰爭背景 1926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確定了進行北伐戰爭,打倒北洋軍閥,將革命推向全國的戰略方針。2月,中共中央舉行特別會議,決定全力支持廣東國民政府北伐,以革命戰爭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反動統治。此時,京津...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分三路在廣州誓師北伐,進行一場反帝、反軍伐的革命戰爭。北伐軍一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直系軍閥吳佩孚節節敗退。為打通向武漢進軍的道路,1926年8月26日,北伐軍發起汀泗橋戰役,並於次日攻克汀泗橋,兵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