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歷程
2016年7月31日,北京冬奧組委啟動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會徽設計方案的徵集工作,面向全球發出邀約。
2016年9月,北京冬奧組委舉辦了“北京2022設計論壇”,邀請全球範圍專業設計機構和設計師,對會徽和形象景觀設計進行研討,在同期公布會徽徵集辦法和檔案。
2016年11月20日,北京冬殘奧會會徽設計正式開始接受投稿,至11月30日投稿截止,共收到來自中國31個省級行政單位與中國以外13個國家的設計方案4506件。
2016年12月16日,會徽專家評審委員會按照會徽評審程式和規則,歷經初評、複評,篩選出10件入圍作品,其中由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林存真設計的作品位列總分第一名。
2017年1月14日,北京冬奧組委對入圍作品展開集中研究,確定4件作品為下一步繼續修改完善的方向,並在隨後委託中央美術學院的設計專家與原作者組成修改小組,對奧運圖形、殘奧圖形、色彩系統、文字標誌“北京2022”等會徽各個組成部分進行深入修改。
2017年4月—8月,北京冬殘奧會候選會徽的查重工作依次在中國與世界範圍內開展,以確保會徽的原創性和智慧財產權。
2017年11月4日,第24屆冬奧會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北京冬殘奧會會徽。
2017年12月5日,國際殘奧委會正式認可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會徽設計方案。
2017年12月15日20時22分,北京冬殘奧會會徽“飛躍”在國家游泳中心正式對外發布。
2020年9月6日,北京冬奧組委公布殘奧會會徽的修改版,對會徽下部國際殘奧委會標誌的三個弧形元素進行了重新繪製和上色,使之與國際殘奧委會更新後的標誌相匹配,並去除了“PARALYMPIC GAMES”(殘奧會)英文字樣。
設計要素
圖形符號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會徽整體形如漢字“飛”的書法形態,又由上下兩部分構成對角線,既可以把上半部分看作一位衝刺的滑雪運動員、下半部分看作滑板,又可以將兩者結合整體視作一位坐在輪椅上的運動員,以矢量圖形巧妙地描繪出一個向前滑行、沖向勝利的運動員的形象,以形象化的表達將雪杖、輪椅等冬殘奧會特殊運動器械形態融入其中,展現了“飛躍”的動感和力度。
色彩構成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會徽運用紅、藍、黃、綠四種高飽和度色彩。其中,紅色代表熱血、激情、自信和蓬勃的生命力,藍色代表博大、潔淨,綠色以大自然的生命色傳達出冬殘奧會尊重生命、崇尚自然的“綠色奧運”理念,黃色則給人以明朗、愉快和希望之感,寓意殘疾運動員的毅力和勇氣以及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
設計理念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會徽的設計秉承展現舉辦地文化、體現以運動員為中心的理念,將中國書法藝術與冬殘奧會體育運動特徵結合起來,上半部分線條剛勁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圓潤,寓意運動員經過頑強拼搏、歷經坎坷最終達到目標獲得圓滿成功,展現了運動員不斷飛躍、超越自我、奮力拚搏、激勵世界的冬殘奧精神。
使用原則
法律規定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會徽的著作權、商標權、特殊標誌權等專有權利屬於北京冬奧組委。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未經北京冬奧組委許可,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均不得擅自使用會徽,也不得將會徽進行拆分、歪曲、篡改等變形使用,或將會徽作為其他圖案的組成部分使用。
使用場景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會徽是北京冬殘奧會的即時識別標誌,作為視覺形象出現於門票、場館、運動服等比賽場景中,同時也被用於開發紀念郵票、徽章、貴金屬等經營商品。
社會評價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會徽是一個蘊含著殘奧會精神的標誌,也是中國文化的象徵,這樣的會徽令人激動不已。
(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安德魯·帕森斯 評)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會徽通過漢字和書法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結合,整體上動感十足,體現出以運動員為中心和冬季運動拼搏疾馳的形象;設計色彩非常明快,手法也非常國際化,具有時代感,為會徽的廣泛套用,特別是立體呈現、延展設計預留了空間。(
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會徽專家評審委員會主席蔣效愚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