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郵電大學網路技術研究院交換與智慧型控制研究中心

北京郵電大學網路技術研究院交換與智慧型控制研究中心自1993年起在國內率先開展智慧型網研究,以研究成果為基礎的智慧型網產品占據了國內95%以上的固定智慧型網市場,並且已經在國外電信網中得以商用。2002年起本中心根據網路技術發展的趨勢,積極拓寬研究領域。

交換與智慧型控制研究中心現有教師1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和高工10人,包括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5人。中心學術帶頭人:楊放春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IET(IEE)Fellow;中心主任:李靜林副教授;中心副主任兼黨支部書記:雙鍇副教授。

交換與智慧型控制研究中心與包括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移動研究院、中國電信研究院(北京、上海、廣州)、中國聯通研究院和IBM中國研究院在內的國內外著名高校與企業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郵電大學網路技術研究院交換與智慧型控制研究中心
  • 機構地址:北郵新科研樓519室 
  • 主管部門:北京郵電大學網路技術研究院
研究方向,科研成就,中心導師,

研究方向

1、融合網路與業務支撐技術:本中心是最早從事融合網路技術研究與開發的單位之一。在軟交換、IMS以及P2P分散式業務網路等方向均有深厚的積累。該方向主要圍繞新一代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等融合網路原理與業務支撐體系,在以用戶和內容為中心的融合網路控制、泛在服務支撐環境、融合業務開放技術等方面展開研究,並在融合網路業務快速生成方法、具有雲特徵的融合網路業務運行支撐技術、以用戶為中心的認知業務提供技術和業務衝突檢測與解決方法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科研成果,實現了多類支撐平台系統,部分研究成果已經被運營商廣泛用於現網。
2、服務計算技術:主要圍繞新一代融合網路服務模型,在融合網路服務發現、服務選擇、服務組合及服務質量保障新技術方面展開研究,並在基於多數據源的Web服務質量度量方法、不確定性服務質量感知的服務選擇與組合技術、融合網路環境下的業務適變機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科研成果,研發了面向新一代網際網路服務的中間件系統。
3、雲計算與大數據技術:主要圍繞雲計算基礎理論與大數據學習分析模型,在網路虛擬化、網路雲化、雲計算資源調度、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大數據運維等新技術方面展開研究,並在拓撲感知的虛擬網路映射技術、多維協同聚合的虛擬資源大規模並行調度方法、套用行為機器學習與決策、基於大規模交通數據的城市計算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科研成果,研發了面向多租戶多套用的基礎資源雲、平台資源雲和網路資源雲系統、雲仿真分析系統、大數據運維系統,部分研究成果已經套用於現網。
4、物聯網共性支撐技術:主要圍繞物聯網、車聯網等新型網路互聯與服務模型,在物聯網體系架構、服務建模、共性支撐環境構建、智慧城市領域套用新技術等方面展開研究,並在基於物聯網的物品追蹤溯源機制、人-車-環境協同計算的車聯網體系理論與方法、智慧型感知的電子商務物流服務等方面取得顯著科研成果,研發了物聯網和車聯網運營服務支撐平台,部分研究成果已經套用於現網。
5、服務及網路安全技術:主要圍繞融合網路安全與融合網路服務安全,在下一代電信網及移動網際網路的套用安全與網路安全防護技術、雲計算安全防護技術、融合網路可信評估技術等方面展開研究,並在基於路由路徑的單包溯源技術、IMS網路中的SIP洪泛攻擊檢測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科研成果,研發了多類網路安全平台系統。

科研成就

近5年來,交換與智慧型控制研究中心承擔和完成了包括“物聯網服務提供機理和方法”、“異構接入的非連線網路實時服務質量研究”等多項973計畫課題,“融合網路環境下實時與自適應的服務選擇機制研究”、“基於多數據源的Web服務QoS度量方法研究”、“高效用節能可靠的虛擬網路映射關鍵技術研究”、“可靠性約束下的高收益雲服務提供機制研究”等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新一代業務運行管控協同支撐環境的開發”、“融合網路業務體系的開發”、“面向新型商業模式的電動汽車技術支撐體系支撐設備研發及示範”等多項863計畫項目,及“面向移動網際網路的端到端流量管理和最佳化技術研究”、“基於TD-LTE的低空空地無線寬頻通信系統總體技術研究”等多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承擔並完成了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和企業委託項目。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重要的國際會議上已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18篇,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4項,並獲得多項國際級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其中“融合業務支撐環境關鍵技術與套用”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心導師

楊放春蘇 森、詹舒波、鄒 華王紅熳孫其博李靜林、雙 鍇、閆丹鳳、徐 鵬、王尚廣、趙 耀、王玉龍、林榮恆、程 祥、劉志晗、張海濱、張光衛、張忠寶、周 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