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賽佰特科技有限公司,是以智慧型機器人等為主營業務的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北京賽佰特科技有限公司
- 總部地點:北京
- 經營範圍:網際網路服務
- 公司類型:民營
公司介紹,概念與發展,下一代網際網路,與高等教育,
公司介紹
北京賽佰特科技有限公司位於中關村科技園核心區域,是由國際物聯網與機器人領域知名專家學者發起成立,職業化團隊管理運營的高科技企業。
公司在物聯網與智慧型機器人技術領域擁有多項核心專利技術,形成了工業物聯網測控系統、工業機器人和智慧型服務機器人等多種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產品及套用解決方案。公司洞察當前全球物聯網與機器人技術高速發展的趨勢,引領前沿技術創新,遵循“尚賢厚德,勤學踐行”的企業發展理念,立志發展成為全球一流的物聯網、智慧型機器人及自動化裝備企業。
主要產品及技術解決方案:
教育機器人及物聯網創新教學科研產品:面向教育行業,提供具有工業品質的智慧型機器人、物聯網產品及實訓平台解決方案;
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裝備:提供面向食品、飼料、化工等行業的物流搬運機器人及自動化輸送裝備產品及解決方案;
工業無線物聯網監測系列產品:面向石化、環保等行業,提供高可靠性的工業無線物聯網核心協定、網關、無線數據採集節點等系列產品及套用解決方案。
概念與發展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並非一個全新的技術套用,而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出現的一種聚合性套用與技術提升,是隨著感測網、通信網、網際網路的成熟與積澱,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應運而生的。
目前,對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通用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定,把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連線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慧型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從物聯網的定義中可以看出:“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網際網路,是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因此,物聯網的核心是解決信息世界與物理世界的互聯互通,並藉此給人類的生活、生產方式帶來更加智慧型與便捷的變化。
物聯網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和網路國際會議上,由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的基礎上提出的,其概念是一種結合物品編碼、RFID和網際網路技術的解決方案。
2005年11月,在突尼西亞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CBT)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ITU網際網路報告2005:物聯網》,引用了“物聯網”的概念。物聯網的定義和範圍已經發生了變化,覆蓋範圍有了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於RFID技術的物聯網。
2008年後,為了促進科技發展,尋找經濟新的增長點,各國政府開始重視下一代的技術規劃,將目光放在了物聯網上。
2009年,在美國工商業領袖舉行的“圓桌會議”, 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這一概念,建議新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礎設施。當年,美國將新能源和物聯網列為振興經濟的兩大重點。
2009年,溫家寶總理在視察中科院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所時,對於物聯網套用也提出了要求。自溫總理提出“感知中國”以來,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中國受到了全社會極大的關注。
2012年2月14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我國物聯網建設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指出要在工業、農業、物流、交通、電網、環保、安防、醫療、家居等9大領域建設重點示範工程。
下一代網際網路
下一代網際網路是指不同於現在網際網路的新一代網際網路,其特徵是:更大、更安全、更及時、更方便、更可管理、更有效。下一代網際網路由於使用的是Ipv6地址協定,它採用128位編碼方式,這就使得網際網路地址資源非常充足,任何一個電器都可能成為一個網路終端;此外,下一代網際網路還解決了現有網際網路無法知道每一個數據來源的不足,這就讓網路更具有安全性。
我國在2003年正式啟動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工程(CNGI),截止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網路,以IPv6路由器為代表的關鍵技術及設備產業化初成規模,已形成從核心網路設備、軟體到套用系統等較為完整的研發及產業化體系,為中國參與全球下一代網際網路產業競爭奠定了堅實基礎。
顯然,我國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到了一個轉折點,下一代網際網路奠定了新起點,而日漸興起的物聯網則成為了網際網路套用拓展的重點。物聯網是在網際網路基礎之上的延伸和擴展,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都能夠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物聯網由感知對象和感知單元來獲取信息,再通過通信網路收集信息,最後上傳做智慧型分析決策,提供智慧型服務,因此,物聯網的發展離不開下一代網際網路和雲計算技術的保駕護航,未來感測雲、網路雲和計算雲將有機地融為一體。一方面,下一代網際網路是物聯網產業化規模發展的網路基礎,物以網聚是形成開放產業生態體系的關鍵,且物聯網需要對接的大量資源都已經存在於網際網路之上,而規模化地引入物聯網設備還需要IPv6地址體系的支持;另一方面,雲計算為物聯網信息的存儲、處理、分析提供了強有力的計算手段,它可以根據客戶的需要靈活地配置相關的計算能力,實現商業智慧型所需要的廣泛信息關聯。
當無可計數的感測設備要聯接在一起的時候,IPv6優越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感測器網路中採用IPv6帶來的諸多好處仍顯而易見的。目前的感測器網路通常採用專有協定和軟體,當感測器網路不支持IP服務時,則必須開發網關內部的嵌入服務來管理感測器網路,這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否則它們難以與IP基礎設施集成。但是當我們將這些設備“IPv6”化的時候,我們可以賦予它們直接與Internet通信的能力,IPv6的自動發現、點對點能力和其它特性非常適合於在缺少伺服器基礎設施的條件下迅速建立網路,“IPv6”化的感測器網路使得網路集成、管理和運營都變得更加簡單和可靠,IPv4/IPv6的過渡和泛在移動接入技術將成為物聯網發展的重要支撐技術。
與高等教育
在我國,下一代網際網路和物聯網已經正式納入中國政府的議事日程,中央政府相關部門積極行動,而各省市也在爭先恐後地搶灘,可見下一代網際網路和物聯網將對我國的產業經濟產生巨大影響,從網際網路到下一代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是信息領域的又一場革命,可以肯定,隨著下一代網際網路和物聯網的普及,我國的產業經濟以及社會生活都將隨之發生深刻變化。
高等教育承擔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隨著下一代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經濟的迫切需求,學習和掌握下一代網際網路和物聯網的理論技術,發展方向及其行業套用已經成為了目前高等教育的一個核心目標,2010年教育部已將物聯網、感測網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的重點,鼓勵各高校申報相關專業:
2010年,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同年,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於公布同意設定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新專業名單的通知》;2011年,教育部先後發布了《2010年度經教育部備案或審批同意設定物聯網工程及相關專業的高等學校名單(第二批)》和《教育部關於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若干意見》。
物聯網工程作為教育部批准新設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高等院校紛紛在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制定了符合教育部人才培養基本規格的專業教學計畫,相應地,以滿足教學、科研、實訓需求為目的的物聯網實驗室建設顯然也是物聯網學科建設和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於物聯網是現有信息技術綜合集成化的產物,它的呈現形式是“一個實際落地的套用系統” ,其培養特色是“動手能力強,以探索性、設計性實驗及工程訓練為主,突出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對應的培養模式是“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因此,物聯網實驗室建設的目標應該是滿足課程規劃的教學需求,滿足行業套用的實訓需求,滿足科研創新的環境需求:
1、建立多樣化的實驗環境,讓參與網路技術學習的學生能夠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認識了解和掌握網路設備的結構、功能和使用方法,並動手進行必要的網路設計、網路組建、網路管理、網路安全和網路套用的實驗,通過一系列的驗證型、演示型、自主設計型、綜合型和創新型實驗,使學生掌握下一代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技術的實驗技能,強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2、滿足專業教師學習網路、從事下一代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技術技術研究和套用系統開發的需要。下一代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技術實驗室應涵蓋目前主流的網路技術和設備,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要求系統能夠模擬先進的下一代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技術套用環境,實驗設備和實驗內容應能非常靈活地進行擴展,從而為專業教師研究當前網路最前沿的技術動態和發展提供完善的實驗平台,並能在此平台之上從事下一代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技術套用系統與技術的研發,提高學校整體網路科研與教學套用水平。
3、滿足實習基地建設的需要。下一代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技術實驗室的建設要面向社會,為社會儘可能多地培養緊缺的IT人才。但今天的IT人才市場,越來越關注技術人員的實際經驗和動手操作能力。因此,新建的下一代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技術網實驗室,要能夠模擬物聯網的組網方式和產品開發,並可以構建商業套用場景,可以讓學生親自搭建網路、親自動手調試和配置網路,通過實驗和操作,提高開發技能和實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