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公園原為萬壽西宮,是明代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建的關帝廟,園內遺存的殿堂建築和碑刻。萬壽公園占地面積4.7萬平方米,是北京市第一座以老年活動為主題的公園,同時為適應現代城市發展的需要,立足高科技和以人為本,萬壽公園拓展公園功能,建成了中國首家節能型公園和全面的公園應急避險指揮系統,成為公園又一特色。萬壽公園是全國首家節能型公園,也北京市防災避險設施最完善的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萬壽公園
- 萬壽公園:原為萬壽西宮
- 是明代: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 園內遺存的:殿堂建築和碑刻
公園簡介,地理位置,景點介紹,歷史記載,
公園簡介
萬壽公園位於宣武區白紙坊東街北側,盆兒胡同西側,白紙坊東街甲29號,占地面積4.7公頃,建築面積4370平方米。北京市第一座老年人公園。位於白紙坊東街路北。原址為關帝廟。關帝廟俗稱“萬壽西宮”。始建於明萬曆八年(1580),廟內祭關羽、孔明、呂祖。其東原有宏仁萬壽宮,俗稱“萬壽東宮”(已毀)。解放後經不斷植樹造林,美化環境,使這裡的面貌煥然一新。1956年6月園林部門先後在此征地5萬餘平方米,闢建公園,名萬壽西宮公園。1995年投資1380萬元,建成為老年人服務的規範化公園。北京萬壽公園遺留的廟堂建築和碑刻,為保持原有古建風格,並體現老年公園特色,公園特開闢了以遺留建築為主的景區,如“綠竹園”老年活動中心;“沁芳園”京韻風俗、觀賞花鳥之地;“保健疏林”老年門球場所等。
萬壽公園小巧別致,綠樹遮蔭,是城市居民休憩、避暑、社交功能的園林綠地,是人們娛樂休息的理想之地。萬壽公園圍繞“老年活動”突出“康樂”主題,有八個景區:老年活動中心(綠竹苑)、京韻風俗、觀花賞鳥(沁芳園)、保健疏林(老年門球)、兒童活動(童趣同樂)、疏林大草坪、練功區、文化娛樂(露天舞池)等。園內植有棗、柿子、銀杏、側柏、雪松、楊、柳、臭椿、國槐、冰槐、五角楓、檜柏、欒樹、合歡以及丁香、迎春花、榆葉梅、黃櫨喬木灌木花卉。品種約30多種,總計1萬多株,綠化覆蓋率達90%以上。園內除原有近千株樹木外,新植松、柏、槐、銀杏及各種灌木6800餘株,栽宿根花卉6600餘株(叢),鋪草坪2.5萬餘平方米,三季有花,突出秋色。有30多位書法家為各景點題銘。
在此基礎上,公園還為突出康樂主題,在東、南兩門各建造了一組不同風格的仿古牌樓,背面的題字分別為“長樂永康”“晚晴”。並修建了“童趣樂園”“露天舞池”“疏林大草坪”和“練功區”等景點,並聘請書法名家為景點題匾、撰聯,處處洋溢著一種文化氣氛。
地理位置
門票:免費地址:北京市宣武區白紙坊東街甲29號交通路線:乘40、59、603支、724、819路半步橋下車。
開閉園時間:夏季:早6點至晚9點半;冬季:早6點半至晚9點。
景點介紹
園內其主要景點有萬壽西宮、神宗御製碑、古柏、花架等。其中,萬壽西宮為明萬曆年間建,原有關帝殿、呂祖殿和三層高四五丈,後建的斗姥閣。現存關帝殿三間。
南門
為一座彩繪牌樓,四柱七樓,高10.5米,寬16.6米,綠琉璃瓦頂。牌樓上方居中的長方形彩板書“萬壽公園”4個金字;兩旁由18塊透雕彩板鑲嵌,共雕龍14條、鳳10隻,對稱為“二龍戲珠”和“龍鳳合璧”。樑柱彩繪。牌樓背面中書“長樂永康”。牌樓兩側粉牆與仿古雲牆相連。門外為100餘平方米小廣場,大門前置一對高1.6米的漢白玉石獅。門內一組假山,山腰設平面青石,書刻1.4米高的“壽”字,凹筆綠色,寓“壽比南山”之意。
綠竹苑
又稱園中苑。園內主景區,位於園中心高埠上,為封閉式景區。占地面積72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510平方米。原址為關帝廟殿堂舊址。按“修舊如舊”原則,殿堂落架重建。埠四周青石砌疊,旁有曲徑,拾級而上,碧松森郁。進入殿門為第一進院落,院內為四合院布局,兩座正殿各為3間,坐北面南,東為“岫雲殿”,西為“綺霞殿”。殿前有明萬曆年間御製碑。東西各有3間配殿,與主殿有迴廊相連。6間倒座為附屬用房。院內以“海墁”磚質小徑互通。第二進院較前院豁亮。院內有一座7間連體二層樓閣,坐北朝南,高雅莊重,西有配房封閉,東有一組石質大假山,形成一閉一開之勢。閣東有六級疊廊,假山中亦有曲徑通上下。閣後有俗稱“明開夜合”的衛茅樹,樹齡已有300多年。
京韻風俗景區
園內一處獨立敞開式景區。位於南門內西側。占地面積188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平方米。有坐北面南仿古建築4間。房東有廊聯接方型框牆式花架;西有8開間環廊向西南延伸。廊端有一方亭,亭兩面封閉,留有景窗。院中有突出圓型小舞台,為歌迷、票友活動及品茗之所。
東門和沁芳園
東門為二柱單牌樓,門前辟有小廣場,門內為6米過渡通道。迎門有景石二方,一高一矮。矮石上托一綠色、銅質、直徑2米的“福”字,與牌樓上“晚晴”相對映;高石上書有“沁芳園”題銘。迎面是一排棚式花架,頂為菱形裝飾。其南北各有一組坡形架。沁芳園西為開闊大草坪,其間散植各種花卉。
童趣同樂景區
位於公園東南部,是一片開闊草坪。其西有一奇石,上書“童趣同樂”,其後有數組兒童活動器械和電動碰碰車場。
舞場和水景區
位於綠竹苑東側。其東、北植大片銀杏、玉蘭樹。北為門球場,占地面積240餘平方米,是老年門球愛好者競技之處。南有3間建築,坐北面南,是登綠竹苑爬山疊廊的起點。山側溪上有一平板石橋,上書“知音瀑”。
密林景區
位於公園西北部。四周高大白楊挺拔,中有成片的松柏和洋槐,共有300餘株,皆為20世紀
歷史記載
萬壽宮坐落在宣武區白紙坊東街,盆兒胡同西側,半步橋路北,即現下的萬壽公園。
據史料《京師坊巷志稿》記載:萬壽宮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名曰:宏仁萬壽宮,為道教式建築。萬壽宮分東西兩院,東院在盆兒胡同東側,叫萬壽東宮。宮院內設有文昌殿,殿中供奉著文昌神像(文昌又名“文曲星”,在中國古代神話里是主宰功名祿位的神),舊時宣武區南部會館較多,各地上京趕考的舉子們常到萬壽宮進香,求拜文曲星君,期盼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好一派香火旺盛的景象。然而好景不長,到了清乾隆時期,萬壽宮“遺址僅存,無椽矣”。可士人仍將原址呼為萬壽東宮。距東宮以西四百餘步之遙便是萬壽西宮,宮院內有兩座神殿,分別是關帝殿和呂祖殿,即在萬壽公園內的土山上。
萬壽西宮幾經變遷,到了清末,成了蒙古旗貴族“奚公子”的家廟。“奚公子”他兒子是名冠菊壇,京劇“四大鬚生”之一的奚嘯伯。到了民國時期,奚氏家道中落,將家廟萬壽西宮租給了以趕大車運黃土為生的趙德山與趙世海父子。
萬壽西宮還有一個民間典故。在晚清同治年間,一次,年輕的同治皇帝微服到南苑獵場出遊,回宮的道上途經南城半步橋一帶,時值仲夏,天氣十分炎熱,主僕們倍感口渴,見眼前一片菜地,有父女倆在那裡打水澆菜園子,同治帝與侍從前去尋水,菜園女從桶里舀了瓢水遞給了同治主僕。
同治邊喝著水邊打量著姑娘,但見這姑娘一身旗人裝束,約十六七歲的年紀,亭亭玉立、面目俊秀,真是個絕色女子,心中頓生愛慕之意,當即催促侍從向姑娘父親去提親。同治皇帝雖是便裝打扮,但風流倜儻、氣質非凡。姑娘父見狀便爽快地答應了婚事,同治忙解下腰間的玉佩送給了姑娘當做定親信物。同治皇帝回到宮中,把此事告訴了自己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成想沒多久,同治得暴病早逝,這件事就耽擱了下來。
一日,慈禧到南苑鹿圈去看鹿,返城途中,忽然想起這事,便到半步橋看了看菜園女和她的居所,並敕封姑娘居所為“萬壽西宮”,以表示把同治帝生前的心愿封在了西宮。此後,這位姑娘雖然每年享受著雙份錢糧,卻沒有得到真正的名分,落了個“不得再嫁”而獨守終身。新中國成立後,萬壽西宮成了人民公園,公園內土山上的宮殿得以重新翻建,為區老年活動站,晨練和遊園的人們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