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科學裝置研究院,位於中國北京市,成立於2022年3月,以便推動房建成院士牽頭申請並獲批立項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人才培養,獲教育部每年博碩士各50個招生專項指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科學裝置研究院
- 成立時間:2022年3月
- 機構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7號
- 主管部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發展歷史
科研條件
- 科研平台
- 師資力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科學裝置研究院,位於中國北京市,成立於2022年3月,以便推動房建成院士牽頭申請並獲批立項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人才培養,獲教育部每年博碩士各50個招生專項指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科學裝置研究院,位於中國北京市,成立於2022年3月,以便推動房建成院士牽頭申請並獲批立項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人才培養,獲教育部每年博碩士各50個招生專項指標。1發展歷史2022年3月,北京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下屬研究機構。科研院機構設定及機構職責 科學技術研究院下設“二處四辦一中心”七個核心部門——軍工科研處、基礎與人文社科處、高新技術辦公室、醫工結合辦公室、實驗室建設辦公室、知識...
全偉,1977年9月出生,山東省臨沂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人才。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科學裝置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精密儀器與量子感測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量子感測技術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人物經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深圳研究院成立於2010年11月12日,北航深圳研究院將瞄準國家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方向,立足深圳區域產業發展共性技術問題,加強與深圳地區和全球、全國各方面的合作,以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領跑新興產業,成為深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是一個集教學、科研、開發為一體的研究實體。機器人研究所於1987年由張啟先院士創建,是一個集教學、科研、開發為一體的研究實體。主要從事現代機構學及機器人技術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本研究所現有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院成立於1984年9月,是國務院首批在22所高校批准創辦的研究生院之一,下設招生與學位處、研究生培養處和綜合管理處(黨委研究生工作部),現有教職工30餘人。北航是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布的首批博士、碩士學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 其校長為懷進鵬,是積極推動核物理與核技術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成立時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成立大會2011年11月1日召開,北航將以中心的成立為契機,積極推動核物理與核技術...
學院概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前身是北京航空學院飛機設備系,始建於1954年8月。有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9個;有教授59人、副教授91人。辦學歷史 1954年8月...
2019年主辦科普活動29項,開展公益講座近10場,配合開展全國科普日活動與科技周活動,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作出積極貢獻。發展歷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島研究院航空航天科技館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島研究院組織建設的經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認定的...
1985年,北京航空館成立,是在北航飛機結構陳列室、飛機機庫基礎上擴建而成;2012年,更名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博物館(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2009年,動力學與控制系劃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前身為理學院一般力學研究室。辦學條件 ...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技術皇冠上的明珠,為了解決影響和制約中國航空科技發展的關鍵技術和瓶頸難題,全面提升航空發動機自主創新能力,北京航空發動機研究院2014年4月18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立。研院宗旨 研究院將圍繞我國航空發動機行業的...
1、 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空天技術系:研究飛行動力學、航空導航與控制,燃燒,高強度、高耐溫、輕型航空材料,空間生命科學,機器人,裝備製造等。2、 北京大學航空航天動力學與控制實驗室:實驗室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知識全面、敬業奉獻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前身為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是我校1954年建立早期院系之一,是我國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材料類院系。材料作為21世紀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在國家科學研究、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材料學院...
北京市是我國高精尖科學研究的主要研究聚集地,擁有一大批臨床機構和在醫療、信息、大數據精準醫療等領域的國際先進研究群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過去幾年在“信息科學”、“認知科學”、“醫療器械”和“機器人”等科技專項支持下,在多個國家...
北京大學動力學與控制研究中心是北京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重點研究機構,成立於2006年,主要從事國防科學和套用科學技術研究與管理的實體機構,北京大學動力學與控制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領域涉及航空航天動力學與控制、飛行器仿真、非線性力學系統...
學校創建於1952年,時名北京航空學院,由當時的北洋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併組建,1959年學校被國家指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88年4月2日改名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2] [118]。2017年入選“世界...
實驗室先後承擔主持國家八五重大基金項目、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博士後基金項目等研究任務多項。實驗室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香港城市大學、...
文通,男,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副研究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寧波創新研究院副院長,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物經歷 2001.09-2005.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學士 2005.09-2006.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碩士 2006.09-...
2016年10月,北航青島新材料技術研究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汽車輕量化材料技術工程中心開始籌建。2017年6月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汽車輕量化材料技術工程中心揭牌儀式在青島嶗山區舉行。成立意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汽車輕量化材料技術工程中心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肥創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肥研究生院)副研究員。研究領域 雷射物理,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雷射技術及套用,微納光學與光子學。所獲榮譽 2022年5月,擬入選安徽省2022年度第一批擬入庫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名單。
北航國家大學科技園(文中簡稱“北航科技園”)是以“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為發展目標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高等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和標誌工程之一。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為指引,按照...
2020年9月,陳學東在浙江大學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他寄語學生: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學業精進、創新登高,做新時代“求是”精神的傳承者。他還提了四點倡議:一是要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二是要弘揚科學家精神;三是要弘揚...
陳殿生,男,漢族,1969年7月出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人物經歷 2003年在吉林大學獲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工學博士學位,於2003年至2006年期間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作博士後研究。現任北航...
“飛鯊杯”第六屆中國研究生未來飛行器創新大賽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指導,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辦,國際宇航聯合會、中國航天基金會、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航空學會聯合主辦,中南大學承辦的航空航天類賽事。於...
2013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2018年,當選為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會士。2023年8月,入選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陶智長期從事航空發動機高效熱防護的傳熱理論...
2006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 院教授。2010年,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 院外籍院士。2011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2015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 學院院士。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劉紅主要研究方向為特殊環境生命...
1958年北京航空學院正式組建了火箭系,設有運載火箭設計、有翼飛彈設計、液體火箭發動機設計、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飛彈飛行力學與控制、自動控制、發射裝置、遙控遙測等專業,先後為我國航天部門培養並輸送了大批畢業生,同時也為其他院校培養...
2022年2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科學裝置研究院院長。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房建成在中國國內開拓了極弱磁場醫工交叉新領域和零磁醫學新方向,以及人體功能信息成像設備新賽道;研製成功中國首台五...
韓邦成,男,博士,遼寧省燈塔市人,中共黨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科學裝置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韓邦成,男,博士研究生,遼寧省燈塔市人,中共黨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光電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