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學碳基材料與功能薄膜研究室是北京科技大學功能材料研究所的研究室。
據2024年6月官網數據顯示,共有教師科研人員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科技大學碳基材料與功能薄膜研究室
- 主管部門:北京科技大學功能材料研究所
北京科技大學碳基材料與功能薄膜研究室是北京科技大學功能材料研究所的研究室。
據2024年6月官網數據顯示,共有教師科研人員4人。
北京科技大學碳基材料與功能薄膜研究室是北京科技大學功能材料研究所的研究室。據2024年6月官網數據顯示,共有教師科研人員4人。研究方向大面積高品質自支撐金剛石膜製備與加工、碳材料(金剛石、碳納米管、石墨烯等)光電器件的研...
1995.4~1998.3 北京科技大學,博士學位。教學科研 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無機材料物理性能》(專業必修課)、《納米材料製備技術》(選修課)、《計算機在材料科學中的套用》(選修課)研究生課程:《材料合成與製備》研究領域 (1)半導體光催化材料;(2)光催化材料的產業化套用研究;(3)自清潔/抗菌功能薄...
碳基功能薄膜材料(類金剛石、石墨烯)的設計、製備及礦山機械、海洋、空天等套用探索;碳基薄膜的機械摩擦、磨蝕等物化特性的實驗和理論計算研究;金屬材料表面電漿表面改性。主要成就 已在npj Comput. Mater.、Carbon、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Phys. Chem. C、Phys. Chem. Chem. Phys.、Mater. ...
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是經國家計委和教育部審批立項,原冶金工業部批准,依託於北京科技大學,1991年11月開始籌建,經過四年邊建設、邊研究、邊開放,於1995年11月通過國家驗收,開始正式運行。1998年通過了由教育部負責對世行貸款依託高校所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評估。2003年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首次正式評估。簡介 新...
多相多疇薄膜功能材料(包括鐵電,鐵磁,鐵彈等鐵性或多鐵性材料)的熱力學,及通過應變工 程/彈性束縛工程方法(Strain/Constraint Engineering)以獲得最佳化的薄膜結構與性能。工業用先進電子材料(介電材料/壓電材料/碳基材料)的研究與開發,高離子化濺射技術。代表性學術論文:(1)Jun Ouyang,S. Y. Yang,L....
王立平長期從事特殊和苛刻環境下服役材料多因素耦合損傷、表面多途徑延壽設計的理論與工程套用研究。初步完善了強韌與防護一體化功能薄膜/塗層體系;建立了薄膜多尺度強韌化設計、微結構調控方法和苛刻環境下的延壽技術;帶領團隊研製的系列功能防護塗層材料套用於中國空間站、航天渦輪動力、特殊發動機、飛行器、海洋工程和涉海...
任陝西科技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研究方向 1. 陶瓷材料綠色製造及功能化 2. 碳/碳複合材料防氧化技術 3. 碳基摩擦材料的改性及工程化套用 4. 納米材料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a 無機納米粉體與薄膜材料的製備及光催化研究 b 納米粉體與薄膜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有機物及光解水制氫領域中的研究 c 金屬/無機非金屬基...
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有研稀土的研發核心,其前身是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稀土研究所,是中國最早從事稀土研究開發的單位之一, 50多年來,共開發了300餘項稀土冶煉、分離提純、稀土金屬及合金以及稀土功能材料的先進技術,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105項,申報發明專利110餘項,研究成果50%以上套用於工業生產。管理團隊...
生物材料則是與生物工程出現交叉的學科。研究方向 本學科目前共有6個主要研究方向,這些方向是:(1)粉末冶金新理論、新技術;(2)相圖研究與材料設計;(3)粉末冶金特種新材料;(4)有色、稀有金屬材料的合金化理論及新材料開發;(5)現代高性能複合材料;(6)有色金屬功能材料。 6個研究方向的共同特色是...
6. 教育部矽酸鹽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微晶玻璃兩相共存結構的中子衍射研究,2007.06~2008.12。離子輻照技術服務和合作研究:1. 聚變堆PFM材料輻照加工 (華中科技大學)。2. 鎢和鎢合金的高溫氫離子和氦離子輻照研究 (北京科技大學)。3. SiC和碳膜的高溫氦離子輻照 (廈門大學)。4. 快中子堆惰性基底燃料(...
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科技創新項目):聚乳酸多元納米複合材料研究 (2011-2013)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專題研究項目,團隊負責人):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 (2011-2013)10、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資金:碳納米管誘導聚合物共混物結晶與相分離的研究(2014-2016)11、 四川省...
複合材料作為高性能的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不僅用於航空航天領域,而且在現代民用工業、能源技術和信息技術方面不斷擴大套用。形成過程 材料是早已存在的名詞,但材料科學的提出則是在20世紀60年代。1957年,蘇聯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之後,美國政府及科技界為之震驚,並認識到先進材料對於高技術發展的重要性,於是在一些...
主編、副主編和主審北京大學出版社系列教材各1部。副院長簡介 陸有軍(1976年1月),副教授,副院長,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博士研究生,主要方向為高性能無機材料。主持並完成寧夏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寧夏科技攻關計畫等省部級項目5項;參與完成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際重大合作項目、973前期研究計畫項目...
完成單位:安徽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完成人:鄭春厚,夏俊峰,章軍 10. 合金材料局域塑性失穩的多尺度實驗技術和機理研究 完成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完成人:張青川,符師樺,江慧豐,高越,伍小平 11. 軟骨細胞酸敏感離子通道特性與功能的研究 完成單位:安徽醫科大學...
主要完成單位:江西理工大學,新余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舞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學 9.項目名稱:面向難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切削的塗層硬質合金刀具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主要完成人:殷磊,鐘志強,邱聯昌,羊求民,杜勇,張立,陳麗勇,陳邦明,歐陽水林,朱驥飛,譚卓鵬,黃一春,史海東,葛...
4.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碳基納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評價,2011-2015年 5.中英國際合作項目:納米導電水凝膠的自組裝定向結構控制與生物電回響研究與套用2011-2013年 6.北京市科技計畫項目:新型納米細菌纖維素多功能醫用敷料的研究與開發,2011-2012年 7.產學研項目:生物基醫用材料的研究與檢測,2014-2015年 8.產學研...
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非晶碳膜材料的製備及套用;新型納米結構硬質薄膜材料的研究;薄膜力學、摩擦學、光學及其生物表面改性行為的研究;功能裝飾塗層新材料技術開發;PVD/CVD表面新技術的開發。承擔中科院、浙江省科技攻關項目、寧波市國際合作項目、寧波市自然基金項目及企業委託項目等 浙江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研究...
(1)碳基功能薄膜材料的製備及生長機理 (2)分子反應動力學 (3)新型鎂合金的設計及表面最佳化 (4)強關聯體系奇異物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科研成果 (1). 運用熱絲化學氣相沉積方法製備碳基功能薄膜,並系統地分析了薄膜的生長機制.(2).運用含時和非含時量子波包方法研究氣相分子反應動力學,特別是對單原子+雙...
材料服役行為的評價,包括結構材料的斷裂以及環境斷裂行為及機制的研究、材料的腐蝕行為及耐蝕性能的研究等;材料表面改性及表征,包括利用物理氣相沉積方法製備功能薄膜、化學沉積方法進行表面改性等。個人經歷 1994年博士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物理系;1996-1997年前往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作客座訪問;1998-2000年前往日本金屬...
1、電子封裝材料 主要研究開發金屬化陶瓷基板、碳/金屬複合材料、疊層複合材料、熱沉材料、熱界面材料、鍵合片、互連材料等。2、能源與電子材料 主要研究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熱電池正極材料,場發射電極材料等。3、功能薄膜與塗層 主要研究具有聲、光、電、熱、耐磨減摩等功能的金屬、合金、陶瓷、碳薄膜,如Cu、Ni...
2001年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博士畢業,獲電氣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03年清華大學材料系博士後出站後被北京化工大學直接聘為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國內經歷 2015.05-至今 清華大學電機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0.05-2015.04 北京科技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3.09-2010.04 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
2022年3月,澳門科技大學成立創新工程學院,李述湯院士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李院士長期從事納米功能材料及器件、有機光電子材料及顯示器件以及金剛石和相關超硬薄膜領域的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其主要研究成果“金剛石及新型碳基材料的成核與生長”、“氧化物輔助合成...
28. 2003.10-2005.10 廣州市科技計畫項目“高效環保型鍋爐防垢功能材料的最佳化及其套用研究”,參加者 29. 2003.5-2006.5 “211”工程建設項目“高性能非金屬材料的研發及套用”,負責人之一 30. 2003.10-2003.12 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高新技術材料產業競爭力研究”項目,參加者 31. 2004.10-2005.2 廣州市...
曾發表科學論文160餘篇,獲中國發明專利11項,培養博士28人,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自然科學三等獎和發明三等獎各一項。曾獲199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技術科學的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才鴻年 金屬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年)。生於1940年1月29日,北京市人。1966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研究生)...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特等獎總共授獎2項,其中1項授予上海交通大學“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創新團隊獎總共授獎1項,授予大連理工大學高性能精密製造創新團隊;一等獎一共授獎12項,其中7項分別授予東北大學、武漢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大學牽頭完成...
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獲獎項目 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獲獎項目是2020年1月10日,在北京頒發的獎項。頒獎時間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在北京頒獎。獲獎名單 一 等 獎 二 等 獎
而散射紫外線的功能就和材料的粒徑相關,當尺寸遠小於紫外線的波長時,粒子就可以將作用在其上的紫外線向各個方向散射,從而減小照射方向的紫外線強度。此外,如果這原料的粒徑過大,塗在皮膚上會出現不自然的白化現象。因此納米級微粒與通常尺寸相比有著顯著的優勢。納米氧化鋅是穩定的化合物,可以提供廣譜的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