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猿人展覽館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京猿人展覽館
- 地理位置:北京市房山區
- 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
- 始建時間:20世紀20年代
簡介,發現,保護,展館內容,
簡介
北京猿人展覽館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鄉。
發現
在本世紀20年代,由當地採石工人指引,考古工作者首次在周口店的龍骨山上發掘出距今約6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當時稱“中國猿人”)的牙齒化石及其生活遺蹟。1929年12月2日下午4時,我國古人類學家斐文中教授發掘出第一顆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這一發現震驚了世界科學界。“北京猿人”骨化石及其文化遺物--石器、用火遺蹟、狩獵和採集活動遺物的大量發現,在研究人類起源、進化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達爾文進化論中人類起源於古猿的理論提供了科學實證,為馬克思主義關於“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提供了具體的例證。1933年,在與北京猿人遺址相接的山頂洞,又發現了距今20萬年前至1萬8千年前的“山頂洞人”。1936年,賈蘭坡教授在這裡發現了3個“山頂洞人”頭蓋骨化石。這是繼斐文中教授之後的又一個偉大發現。1937年“七七”事變後,設在周口店的“中國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周口店工作站”被日本侵略者焚毀,發掘工作被迫停止。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舉世珍寶“北京猿人”化石和“山頂洞人”化石在戰亂中遺失,成為近代科學史上最大的疑案,也是人類文明史上震驚世界的重大事件。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龍骨山上又發現了距今10萬年前的“新洞人”遺址。此外,半個多世紀以來,經過幾代科學家的不懈努力,在周口店地區還先後發現了與上述古人類同時代的數處古文化遺址,發現了距今600萬年到數萬年前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地點十多處。這些遺址構成了一個遺址群,統稱為“周口店遺址”。1961年國務院將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保護
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對周口店遺址十分重視,於1949年重新建立了周口店工作站,恢復停頓了12年之久的遺址發掘工作。1953年,在這片平原與山區交界的遺址側旁修建了300平方米的“中國猿人陳列館”,同年9月21日正式開幕,讓更多的國內外人士直觀地、形象地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認識我們的遠古祖先。1955年,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朱德、鄧小平、宋慶齡等先後視察了周口店遺址並參觀了陳列館,鼓勵考古工作者為祖國和人民努力工作,取得更大成就。1971年,在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關懷下,對陳列館進行了擴建,新建1000平方米的展廳。建成後的新館更名為“北京猿人展覽館”。
展館內容
新館的展陳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人類的孕育”,簡要介紹地球上人類出現以前的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過程,其中特別著重介紹脊椎動物進化史--“從魚到人”;第二部分為“勞動創造人”,展示了從猿到人及人類發展史;第三部分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這樣的展出內容雷同於一般自然博物館的生物進化史陳列,失去了遺址性博物館應有的特色,但這種現象是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產物。針對這種狀況,1978年冬對展覽內容進行了全面調整,並於1979年“十一”進行預展,同年12月6日舉行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發現50周年紀念會時正式對社會開放。
當觀眾走進展覽館,會看到序廳正中擺放的一座縮小了的龍骨山立體模型,講解員會指點著山體的不同部位告訴觀眾各個不同時期遺址的分布點,以及發現和發掘遺址的過程,使初次來參觀的人先有個總的了解。序廳面壁上有一幅反映“北京猿人”生活情景的大型浮雕畫,南壁展示著不同時期遺址的簡介和地質結構圖。展櫃中陳列著周口店地區從4億年前到1億年前的各種岩石標本,反映了該地區滄海桑田的地質變化過程。
進入第一展廳,觀眾可以看到在抗日戰爭中遺失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的模型,可以看到我們元祖在那艱苦的條件下創造的人類原始文化,可以看到他們用石頭打擊石頭製造的砍斫、切割、刮削和雕刻用的工具,可以看到他們使用火的證據,這些現在看來普普通通的石塊、石片、灰燼……卻是祖先們進行勞動、向自然作鬥爭和頑強生活的依賴,如今則是展示祖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珍貴文物。這裡還陳列著6個頭蓋骨、15具下頜骨、12塊面骨、157顆牙齒、7段大腿骨、3件上臂骨的化石。它們代表了40個男女老幼的猿人個體。這些化石、石器、灰燼……告訴觀眾,是勞動創造了人,是勞動創造了人類文明。
第二展廳的陳列告訴觀眾,“北京猿人”居住的洞穴是百萬年前形成的;大約在70萬年前“北京猿人”曾在洞內短期生活過,並留下了兩塊石器工具;從60萬年前到23萬年前,“北京猿人”則不間斷地長期居住在這個洞穴中,共同生活,共同勞動。科學家根據遺址中發現的100餘種脊椎動物化石和植物孢子花粉化石,為觀眾重現了一幅當時的生機勃勃的環境復原圖;用現代化的聲光布景箱形象地展示出“北京猿人”生動的群居生活情景。
在第三展廳里主要展示著龍骨山上發現的20餘處脊椎動物化石遺址分布點和幾處有古人類活動過的遺址分布點。最有趣的是這裡展出的一串用穿孔的貝殼、獸牙、小礫石製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項鍊,它是18000年前“山頂洞人”的遺物。熱愛生活,追求美是人類的天性。
第四展廳中陳列著我國和世界各地發現的各個時期的古人類化石,陳列著在我國各地發現的舊石器,以及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的繪畫、雕刻等藝術品。觀眾在這個展廳中可以看到我國雲南省開遠和祿豐出土的古猿化石,這種古猿距今已有800萬年了;觀眾還可以看到雲南省元謀地區發現的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猿人”化石;可以看到我國最早人類製作的工具--于山西河北等地發現的距今100萬年--200萬年前的石器;還可以看到陝西藍田,湖北隕縣、隕西,山東沂源,河南南召,安徽和縣、巢縣,遼寧營口等地出土的距今100萬年以前的猿人化石。觀眾在這個展廳里可以經歷人類從南方古猿、猿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直至現代人的人類發展史。
從展覽館出來,觀眾可以參觀各個遺址。猿人洞在龍骨山東北坡,東西長約140米,南北寬約20米(從42米至2米寬窄不等),總深度為50米,這是一個桶狀洞穴,原有洞頂,洞口朝東。由於洞頂不斷坍塌、洞底不斷填高,整個洞穴填滿了石塊、泥沙。挖掘之後,就形成了一個大坑,沒有洞頂了。洞穴堆積層厚約50米,從第13層往下即開始有化石和石器。人骨化石分布從11層起到頂部。灰燼層則分布在10、8-9和4層中,其中以第4層最厚,達5米以上。洞中還標明了1929年斐文中教授發現第一個猿人頭蓋骨的地點,1959年發現猿人下頜骨的位置。
山頂洞位於猿人洞南部頂上,故曰山頂洞。是一個漏斗狀的豎洞。“山頂洞人”生活在洞口明亮處,而把死者埋藏在洞內深處。說明牌的位置就是埋葬地點。新洞是一個以高窄向南的裂隙為洞口,向里擴大為洞室大廳的山洞,這裡是“新洞人”的居住地。洞內發現的一顆左側第一前臼齒化石,填補了“北京猿人”與“山頂洞人”之間人類化石的空缺。“新洞人”留下的石器不多,但灰燼層里燒骨很多:象、鹿、田鼠、青蛙、鳥類等都是“新洞人”的佳肴。第3和第15地點也發現古人類活動遺蹟。前者留下燒骨,後者則有燒骨、灰燼、大量石器等,他們的生活時代約在10萬-20萬年前。第13地點位於龍骨山南約1公里,高出現在周口河約50米,遺址東西長15米、南北寬約6米、深約5米。在這裡發現過石器和灰燼層,發現的哺乳動物化石豐富而完整,包括扁角腫骨鹿、中國?狗、大丁氏田鼠、三門馬和梅氏犀等20種,它們生活的年代約在50萬年前。這裡也可能是“北京猿人”早期的居住地點。此外,在第12地點、第14地點等處遺址,還發掘出地質時代為早更新世哺乳類動物化石,大量新生代脊椎動物魚類化石。
北京猿人展覽館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遺址保護範圍為2平方公里。館內現有藏品3000餘件。展覽館全年每天向觀眾開放。此外,還繼續開展對遺址及周圍化石地點的調查、發掘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