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融入作者的生活經驗與細微觀察,記錄20世紀80年代以來北京城的種種樣貌與變化,包括胡同改造、東安市場的變遷、隆福寺的歷史、中軸線的今昔、皇城掌故等,關注文物保存與經濟振興之間的矛盾,表達對北京走向現代化過程中鄉土文化式微的隱憂。
作品目錄
“大北新橋人” 德容:北平照相館 一日貨聲 浮光澡堂 冬日取暖 胡同生靈 地壇有神 九大行星與大雪山 街面兒 老北京的練攤兒 簋街秘史 上溯隆福寺 | 東安市場:一百年的買買買 “盼盼”年代,兩場“翻花兒” 九比一 再來一個漢堡 執念 中軸線:時間的宮殿 北平烏托邦 朱四爺家的房 紅磚樓:三里屯·八里莊·十里堡 通波:北京的大運河 方言是母乳,說方言是回家 只要有一個人聽,我就讀下去 |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作者在書中表達了對兒時胡同生活的留戀,以及胡同改造後地域文化如何保存的看法。“中午的胡同真是安靜,各種氣味都睡著了。兩三點是最熱的時候,幾乎沒什麼吆喝,陽光曬得胡同里四處發白,我在家中的藤椅上吃冰棍兒,用腳揉著睡成一團的大老花貓,一會兒還要在魚缸前逗小金魚兒。直至下午過了三點半,四五點鐘,‘吆豆汁兒嘍——麻豆腐喔——’‘牛頭肉羊頭肉——羊肝羊肚兒羊雜碎!’……晚飯的煙火氣漸漸升起,各色貨聲波濤洶湧。而真正有味兒的貨聲,來自賣臭豆腐醬豆腐的,只有他們才推腳踏車。”(《一日貨聲》)作者對對兒時的留戀流露於筆端。而隨著城市的發展,北京的胡同也發生著變化,有些拆遷了,有些變成了旅遊景點或商業步行街。作為胡同變遷的見證者與親歷者,侯磊說:“我家的老宅在南鑼鼓巷裡的黑芝麻胡同,小時候那裡沒什麼人,就像是自己的領地。突然有一天,一些胡同變成旅遊景點了,其中的人可能被當作風景、被消費的對象或者文化生產者,可能是不願意被參觀的。但好處是這裡變得有名了,大家才會願意去了解相關的歷史。”他認為,城市的變化是時代發展的正常現象,人們有對新生活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對這些變化,如何讓文化被更好地保存下來,也讓人們能更詩意地棲居在這座城市。
藝術特色
侯磊寫家史和兒時記憶顯得平淡,文筆老到,
不忮不求,不驚不喜,只是沿著事件線索緩緩展開,一事一議,不動聲色,“多年以後,我也會坐在胡同的馬扎或藤椅上,一邊扇著芭蕉葉的蒲扇,一邊等著路人問我‘大北新橋’的故事……夕陽下山,人影散亂,我已忘記夕陽從胡同中走過”。而他寫
老舍、
蕭乾、
史鐵生、
張北海等作家、學者,總與記憶中的地方串聯在一起,比如史鐵生與地壇,比如
葉聖陶與東四六條的澡堂子,旨在反映出這些文人的另一面,並有自己的解讀。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該書入選華文好書2022年1月榜單。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侯磊,北京人,作家,詩人,崑曲曲友,文化學者;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文學碩士,熱衷於北京史地、民俗、戲曲、掌故等的研究。著有長篇小說《還陽》,中短篇小說集《冰下的人》《覺岸》,北京非虛構三部曲《聲色野記》《北京煙樹》《燕都怪談》,文史隨筆集《唐詩中的大唐》《宋詞中的大宋》等。有部分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公映,譯為外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