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西什庫國小

北京市西城區西什庫國小

北京市西什庫國小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區西安門大街劉蘭塑胡同14號,比鄰著名的西什庫教堂。學校地處首都核心功能區,距中南海不足200米。

學校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八月由西什庫教堂主教法籍人士林懋德(P.JARLIN)創辦,始稱“聖心國小”, 後改為“盛新國小”。 1952年起改為現校名。學校最初的校址是在西安門大街現老北大醫院處。1913年春,遷入西什庫大街劉蘭塑胡同14號新校舍(即現校址)。1921年,學校在彭玉麟校長任內,又擴充成立了中學部。1930年,中學部遷至五龍亭後,乃各設校長,分掌校務。北平淪陷期間,學校正常秩序受到嚴重影響,教會經費匱乏,難以為繼。1944年,遂由李君武改組校董事會,並任董事長。經協商,天主教聖母文學會將全部校產及教具借予學校使用,辦學經費則由學校靠學費收入自行維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西城區西什庫國小
  • 成立時間:1899年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安門大街
  • 始稱:聖心國小
學校簡介,學校設施,學校活動,

學校簡介

1949年北平解放時,學校共有學生和教職員工434人。1952年,經市政府教育部門批准,學校與同屬天主教會主辦的光華女子中學附屬國小合併,改為公立學校,更名為北京市西什庫國小。同年,學校成立了團支部。從此,學校擺脫教會束縛,在黨的領導下,步入培養社會主義新人的康莊大道。
北京市西城區西什庫國小

學校設施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面向世界"學校一方面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先後建立學生計算機室、語音教室、閉路電視系統、校園網、教師電子備課室等;另一方面,調整師資的年齡結構,提高學歷層次,現已基本形成學歷達標以老中青為骨幹的有充足後備力量的政治、業務素質較為精良的教師隊伍.曾先後被評為市、區先進學校。

學校活動

美術園地
學校組織了全校的繪畫比賽活動。本次活動以“我心中的西什庫國小”為主題。活動面向全體學生,通過用畫筆對校園的描繪,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和愛好,更展示了學生對學校的熱愛,和學校“健康、快樂、發展”的辦學宗旨。
科技活動
普及航空模型知識,豐富學校課外科技活動,推動我區中國小科技活動的開展。由西城區教委主辦,西城區青少年科技館,西城區學生科技節活動辦公室承辦 2009年西城區第十一屆“飛向北京”中小學生航空模型競賽。
體育活動
陽光體育活動開展以來,我校一直以“運動健身、運動快樂、運動成長——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參加體育鍛鍊”為宗旨,通過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公平競爭、勤勞、堅持不懈的精神,養成學生積極主動的體育鍛鍊習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明禮儀素養和身體健康素質,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文藝活動
所謂的歐洲風格、非洲黑人風格,都是已經染上新大陸的色彩,獲得了新的生命。與其說是原來的印第安人的音樂文化按照古代樣式被傳承下來,不如說是一方面吸收了種種影響,另一方面是作為表達生活於現實中的人們的情感,而加進了許多微妙的變化。這三種因素的混合,如果從旋律節奏方面來看,是可以引用尼-斯洛尼姆斯基《拉丁美洲的音樂》中的一段話來作說明的:在旋律上,“印第安人提供基本的五聲音階模式,歐洲殖民者的影響表現在擴展音階、增加和弦上,黑人則增加了變化音的修飾。
書香園地
課本劇全面培養了學生素質,豐富了校園生活,為校園文化建設增添了亮麗。課本劇不僅是學生化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投入,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分析鑑賞能力,而且使學生的注意力、想像力、創造力都極大地得到加強和提高。更有價值的是,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諸多不足,大大地增強了學習的動力及興趣。編演課本劇大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園文化品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