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五十中學(Beijing No.50 Middle School)是一所由北京市東城區教委主管的全日制公立完全中學,是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創建於1953年。
截至2011年9月,學校地面積為27632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2022平方米,有53個教學班,2300名學生。
基本介紹
學校概況,辦學理念,校園文化,先進設施,活力課程,精彩活動,發展歷史,領導成員,所獲榮譽,知名校友,
學校概況
北京市第五十中學創建於1953年,位於風景秀麗的龍潭湖畔,為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校。現任校長張威同志。
校園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碩果纍纍、小鳥啁啾、環境優雅,學校三座教學樓、兩座綜合樓、學生食堂、學生公寓及一萬平米的全封閉人造草坪運動場錯落布局,中心花園、婆娑古槐、多層次綠化圍牆彰顯著學校深厚的人文底蘊。
學校設備先進,學生教室和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音樂、美術、形體等專用教室都配備多媒體教學設施,並建有多個高端實驗室;圖書館藏書豐富,實行開架閱覽,滿足同學的借閱需求;電子閱覽室能為幾十名同學同時上網提供便利;先進、完善的閉路電視演播系統和校園網路系統,為師生的教與學活動提供了良好硬體保證;全封閉運動場由200米跑道的田徑場、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和桌球館以及設備完善的體能健身館組成;學校還攜手中體健身會所開設游泳課,不斷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求。
學校現有教師228人,均為本科或本科以上學歷。其中高、中級教師136名,市區級骨幹教師34名,全國、北京市先進教育工作者16名。他們之中95%的教師負責或承擔國家、市區級教育科研課題;60%的教師能勝任兩門以上的選修課;80%的教師能製作CAI課件;15%的教師能開發計算機教學軟體。學校師資隊伍年齡結構合理、教學業務精湛、愛崗敬業、充滿活力。
學校現有學生約2000人,開設初、高中教學班共48個,設有住宿部,專門招收遠郊區、縣學生。學校還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多所學校建立了友好關係,並互派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雙邊交流活動。
歷經六十餘年風雨,幾代人薪火相傳,北京市第五十中學在不斷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苦練內功求發展,改革創新譜新篇,以優異的教育教學成果,成為了享譽京城的優質教育品牌。
辦學理念
五十中努力讓“五實”的優良傳統,在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中得到傳承。同時,傳承中重發展,繼承中講創新。自2010年于海明校長接任以來,五十中學著眼於從學校文化建設入手,用學校文化構建師生的認同感和責任感,營造和諧共進的氛圍,並使其成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繼承“五實”傳統的基礎上,學校提出構建“活力”文化。五十中具有優良的傳統,秉承著以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求真務實,不斷開拓發展。在新的教育環境下,學校越來越關注人的健康成長,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只有充滿“活力”才能全面、可持續地促進師生、學校未來發展。
五十中“活力文化”的理念體系:
(1)活力文化的核心價值:精益求精 生生不息。
(2)育人目標:實施“活力”教育,培養知行合一,既具有求實精神,又充滿活力的現代公民。
(3)辦學目標:
短暫目標:成為師生充滿活力,辦學質量優異,富有特色的示範學校。
遠景目標:打造現代化、國際化的品牌學校。
(4)教師的價值觀:立己達人
(5)校訓、校風、校園精神:
校訓:團結、勤奮、求實、創新(2013年,著名學者、書法家、書法教育家歐陽中石先生為學校題寫校名、校訓)
校風:崇德 嚴謹 樂群 開放
校園精神:誠於做人、恆於求知、篤於實踐、益於社會
校園文化
結合校安工程,學校深入思考與打造學校文化體系,以獨特的校園環境,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新校標由上升的“五十”組成天壇形狀,代表五十中立足北京,傳承中國文化,踏實教學的優良作風,形成了五十中的“五實”(辦學理念務實,工作作風紮實,教師隊伍踏實,學生生活充實、教育質量求實)辦學傳統。新校標以及學校導識系統的設計表達了五十中人正以飽滿熱情融入時代發展需要的情懷。
初、高中樓共有四層,在文化構建上,一二層圍繞“知”的教育(高中“閱讀名家經典、感受大師風采”系列、漫條思理哲理漫畫系列、“印象五十”系列;國中“中國夢”系列、二十四節氣系列)布置,三四層展現“行”(包括 “印象五十”系列、“寄語母校”系列、“思齊風采系列”專欄)的風采,並附以雙語的論語名言和紅色小篆漢字或成語裝飾,設立班級文化牆,高中榜樣牆、惜時牆、記憶牆、旅遊吧、健康生活角、對外交流角,國中校歌牆、願景牆、讀書吧、益智吧和習慣養成角等)從而體現 “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整體以沉穩的灰色為主色調,體現五十中人追求作風踏實、教風樸實、教學紮實的“求實”精神。這些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徵和人生哲理的教育元素,在充分關注學識傳授的同時,加強了學生文化內涵和思想修為教育。
先進設施
一
左側:IPAD實驗室
右側:班級教室
二
左側:學生機房
右側:感測器實驗室
三
左側: 地學教室
右側: 生物試驗室
活力課程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逐步形成了五十“活力”課程體系,並在此基礎上設定了生活系列課程,在高效實施國家、地方課程的同時,設立了自主生活、團隊生活、藝術生活和科技生活四大系列校本課程。
自主生活系列課程涉及學業管理、生涯管理、健康管理、財務管理、行為管理、時間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團隊生活系列課程主要指特色鮮明的德育教育活動;藝術生活系列課程,包括“民族藝坊”、設定吟誦、書法,剪紙、KT版浮雕、版畫、民族舞蹈與服飾欣賞、民族元素服裝設計、民間工藝欣賞與製作等選修課程,組建民族舞團、小型民樂團、吟誦團等;科技生活系列課程主要指利用相關科研機構的資源,以及學校的數理實驗室、感測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等設施,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與科學家直接對話,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學校還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社會實踐等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運動會、藝術節等活動中,學生們盡情張揚青春的風采。舞蹈隊、田徑隊、籃球隊、合唱團等學生團體在市、區級的比賽中多次獲獎。
精彩活動
一
左側:翟志剛訪問我校
右側:國慶六十周年慶典
二
左側:五十中社團文化節
右側:科學嘉年華
三
左側:籃球隊訓練
右側:學校運動會
四
左側:天壇雙語導遊
右側:義務勞動——出發
五
左側:誦讀比賽一等獎
右側:舞蹈隊
六
左側:美術實踐
右側:合唱隊
發展歷史
1953年:北京市第五十中學成立,共有24名教職工,6個國中男生班。臨時校址位於法華寺國小。
1954年:遷入夕照寺現校址,占地面積約為14000平方米。
1955年:開始招收女生。
1958年:增設高中部。
1966年:“文革”期間,學校雖遭受衝擊,但基本保持了穩定的教學秩序。
1968年:一校兩址辦學,校區分別位於夕照寺街和板廠南里。
1969年:由部分幹部、教師承辦的板廠南里校區獨立為北京市龍潭中學。
1977年:高考恢復,高等院校在崇文區錄取了11名應屆高中畢業生,其中7名為我校學生。
1978年:成為崇文區重點中學。北京市第一一七中學部分師生員工併入。
1985年:合併北京市第一零八中學,學校占地面積增至22666平方米。
1986年:召開首屆教職工代表大會。
1991年:教學實驗樓竣工,總建築面積為4602平方米。著名科學家錢偉長題寫樓名。
1994年:操場竣工,建有200迷環形跑道標準田徑場、足球場和籃球場。
1998年:新建校門和花園廣場。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題寫校名。
2004年:合併北京市天壇中學。原北京教育學院崇文分院院址劃入,學校占地面積增至27911平方米。
2005年:成為北京市示範型普通高中。
2006年:建立北京市第五十中學分校。
2007年:成為全國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先進學校。
2011年:啟動校安工程和校園改造工程,遷至天壇東路辦學。
2013年:校安工程和校園改造工程竣工,遷回原址。
領導成員
校長兼黨總支書記:張威
黨總支副書記:陳琴
教學副校長:趙麗雲
德育副校長:趙宇
行政副校長:曹海明
工會主席:曹桂菊
所獲榮譽
全國綠色學校
首都精神文明單位
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北京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北京市教育科研先進學校
北京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
北京市中國小校園環境示範學校
北京市中國小信息化工作先進校
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先進單位
北京市基礎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先進單位
知名校友
北京電視台著名主持人徐滔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徐德亮
著名相聲演員楊多傑
著名財經評論人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