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三岔村

省 分: 北京城 市:北京區/縣,,房山區地,址,,大石窩鎮三岔村郵,編,,102407區,號,,01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三岔村
  • 外文名:bei jing san cha cun
村莊介紹,總體規劃,地理位置,面積,

村莊介紹

房山旅遊局等部門正式公布《雲居寺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該規劃由北京景環風景園林諮詢中心和北京中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聯合編制,來自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等10餘所高校的專家參與其中。按照該規劃,雲居寺景區將在今後10年左右的時間裡拓展21倍,並逐漸恢復清廓幽靜的歷史風貌。景區附近三鎮十餘村,為此將逐年搬遷。
現有文物點將全部納入保護現有的雲居寺是作為單純的景點存在的,只包括寺廟本身和石經山,其文物保護區和建築控制區總面積不過2平方公里。周圍十幾個村莊、千餘口人從事畜牧生產、處理生產生活垃圾,都會對景點內文物造成不良影響。加之近幾年,雲居寺周邊諸多新增文物點被確定下來,擴大文物保護區範圍、還原歷史上清幽空曠的古剎風貌、協調周邊民眾與景區共同發展的課題,逐漸被提上日程。

總體規劃

按照《雲居寺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新劃定的雲居寺景區在行政單元上包括房山區的張坊鎮、大石窩鎮等三個鄉鎮的11個行政村。在地理位置上,景區東至六間房西,南至房易公路、半壁店村北,西至大峪溝、與十渡風景名勝區接壤,沿石經山山脊線劃定,總面積為42.26平方公里,比以前足足擴大了21倍多。現有的幾十處文物點都將被保護在內,文物點外圍還設計了一定面積的緩衝地帶,控制其中的建築物規模、人員活動範圍等。
十餘村將合成兩大聚集點被劃在文物保護區之內的十餘個村莊,將逐步實施搬遷。獨樹、三岔、岩上、前石門及高莊等村,將逐步搬至石窩村;水頭村將遷至後石門村。由此形成後石門、石窩兩大村落聚集點,共同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種植業、林業以及旅遊服務業,作為雲居寺景區的重要支撐產業。其中,規劃將石窩、白玉塘、磨碑寺等地區建成石文化綜合游賞區。把本地區豐富的大理石、漢白玉礦藏、悠久的開採加工歷史,作為旅遊資源進行開發。目前,完全由漢白玉建造的中華石雕藝術宮已竣工,並向遊人開放。後石門村將把現有設施升級改造,發展成集食、住、購物、娛樂等為一體的遊客服務中心。對景區生態環境影響不很大的大峪溝、下莊、紙房等村,將以“磨盤柿”等名優農產品為主打,吸引遊客觀光採摘。
在逐步搬遷的同時,這些村落中有鄉土特點的民居、村寨等建築物將被保留,成為人文景觀的一部分,但其建築風格、建築高度、色彩規模將統一安排。作為居民點的建築,應保持傳統風格,採用鄉土材料,層數控制在三層以下。另外,新建房屋必須先有詳細的規劃設計,經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審批後才能實施。
景區內不再安排工業項目從現在開始,規劃中的景區內不再安排工業項目、城鎮建設和其他企業單位用地,有污染的工農業、有礙風景的農牧業等生產活動也將停止,周邊村鎮也不得向景區內排入未經處理的污廢水。
另外,景區內還將逐步減少並最終禁止使用原煤作為燃料,以新型清潔能源作為替代品。經過這一系列措施,最終要保證景區內河流、水庫水等地表水達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二級標準,地下水達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景區內大氣環境質量優於國家二級標準。
新規劃還專門在雲居寺景區中設計了生態保育區。該區主要分布在西部、東北部大部分山區及作為景區依託的區域,它們是為整個風景區提供良好生態環境和植被條件的區域,起到保持風景區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的作用。因此這一區域不但要實行村落搬遷,還要退耕還林、人工造林,提高植被覆蓋率,以此減少水土流失面積,保護珍稀瀕危動植物。

地理位置

三岔村位於大石窩鎮域北部,西臨旅遊勝地雲居寺,京原鐵路、周張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捷。

面積

全村359戶,1050人,耕地面積1500畝,總土地面積16853畝,該村圍繞打造菱棗主導產業的主線,利用荒山、荒坡,發展菱棗種植特色經濟,富裕農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