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慧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

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慧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

《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慧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為貫徹落實《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推動本市通用人工智慧實現創新引領和理性健康發展,特制定的措施。

2023年5月,經北京市政府同意,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以京政辦發〔2023〕15號印發通知,公布《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慧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要求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慧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
  • 頒布時間:2023年5月30日
  • 發布單位: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文字號:京政辦發〔2023〕15號
發文通知,措施全文,內容解讀,

發文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慧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京政辦發〔2023〕15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慧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5月23日
(此件公開發布)

措施全文

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慧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
為貫徹落實《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和創新平台催化作用,整合創新資源,加強要素配置,營造創新生態,重視風險防範,推動本市通用人工智慧實現創新引領和理性健康發展,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提升算力資源統籌供給能力
(一)組織商業算力滿足緊迫需求
著力發揮本市算力資源優勢,實施算力夥伴計畫,通過與雲廠商加強合作,加快歸集現有算力,明確供給技術標準、軟硬體服務要求、算力供給規模和支持措施,為創新主體提供多元化優質普惠算力,保障人工智慧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算力需求。
(二)高效推動新增算力基礎設施建設
將新增算力建設項目納入算力夥伴計畫,加快推動海淀區、朝陽區建設北京人工智慧公共算力中心、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形成規模化先進算力供給能力,支撐千億級參數量的大型語言模型、大型視覺模型、多模態大模型、科學計算大模型、大規模精細神經網路模擬仿真模型、腦啟發神經網路等研發。
(三)建設統一的多雲算力調度平台
針對彈性算力需求,通過建設多雲算力調度平台,實現異構算力環境統一管理、統一運營,便利創新主體在不同雲環境上無縫、經濟、高效地運行各類人工智慧計算任務。進一步最佳化本市與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等區域算力集群的直連基礎光傳輸網路,提高環京地區算力一體化調度能力。
二、提升高質量數據要素供給能力
(四)歸集高質量基礎訓練數據集
組織有關機構整合、清洗中文預訓練數據,形成安全合規的開放基礎訓練數據集;持續擴展多模態數據來源,建設高質量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大模型預訓練語料庫,支持在依法設立的數據交易機構開展數據流通、交易。
(五)謀劃建設數據訓練基地
加快建設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先試示範區,探索打造數據訓練基地,推動數據要素高水平開放,提升本市人工智慧數據標註庫規模和質量。鼓勵開展內容信息服務的網際網路平台提供高質量語料數據,供創新主體申請使用。探索基於數據貢獻、模型套用的商業化場景合作。
(六)搭建數據集精細化標註眾包服務平台
以眾包服務方式,建設數據集精細化標註平台,開發智慧型雲服務系統,集成相關工具套用。鼓勵並組織來自不同學科的專業人員參與標註多模態訓練數據及指令數據,提高數據集質量。研究平台激勵機制,推動平台持續良性發展。
三、系統構建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慧技術體系
(七)開展大模型創新算法及關鍵技術研究
圍繞模型構建、訓練、調優對齊、推理部署等環節,積極探索基礎模型架構創新,研究大模型高效並行訓練技術和認知推理、指令學習、人類意圖對齊等調優方法,研發支持百億參數模型推理的高效壓縮和端側部署技術,形成完整高效的技術體系,鼓勵開源技術生態建設。
(八)加強大模型訓練數據採集及治理工具研發
圍繞訓練數據“采、存、管、研、用”等環節,研究網際網路數據全量實時更新技術、多源異構數據整合與分類方法,構建數據管理平台相關係統,研發數據清洗、標註、分類、注釋及內容審查等算法及工具。
(九)建設大模型評測開放服務平台
鼓勵第三方非盈利機構構建多模態多維度的基礎模型評測基準及評測方法;研究人工智慧輔助的模型評測算法,開發包括通用性、高效性、智慧型性、魯棒性在內的多維度基礎模型評測工具集;建設大模型評測開放服務平台,建立公平高效的自適應評測體系,根據不同目標和任務,實現大模型自動適配評測。
(十)構建大模型基礎軟硬體體系
支持研發大模型分散式訓練系統,實現訓練任務高效自動並行。研發適用於模型訓練場景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編譯器,實現運算元自動生成和自動最佳化。推動人工智慧訓練推理晶片與框架模型的廣泛適配,研發人工智慧晶片評測系統,實現基礎軟硬體自動化評測。
(十一)探索通用人工智慧新路徑
發展面向通用人工智慧的基礎理論體系,加強人工智慧數學機理、自主協同與決策等基礎理論研究,探索通用智慧型體、具身智慧型和類腦智慧型等通用人工智慧新路徑。支持價值與因果驅動的通用智慧型體研究,打造統一理論框架體系、評級標準及測試平台,研發作業系統和程式語言,推動通用智慧型體底層技術架構套用。推動具身智慧型系統研究及套用,突破機器人在開放環境、泛化場景、連續任務等複雜條件下的感知、認知、決策技術。支持探索類腦智慧型,研究大腦神經元的連線模式、編碼機制、信息處理等核心技術,啟發新型人工神經網路模型建模和訓練方法。
四、推動通用人工智慧技術創新場景套用
(十二)推動在政務服務領域示範套用
圍繞政務諮詢、政策服務、接訴即辦、政務辦事等工作,利用人工智慧在語義理解、自主學習和智慧型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優勢,提高政務諮詢系統智慧型問答水平,增強“京策”平台規範管理和精準服務能力,輔助市民服務熱線高效回應市民訴求,推進政務辦事精準指引和高效審批。
(十三)探索在醫療領域示範套用
支持有條件的研究型醫療機構提煉智慧型導診、輔助診斷、智慧型治療等場景需求,充分挖掘醫學文獻、醫學知識圖譜、醫學影像、生物學指標等多模態醫療數據,會同人工智慧創新主體開發智慧型套用,實現對症狀、體徵和專病的精準識別與預測,提升疾病診斷、治療、預防及全病程管理的智慧型化水平。
(十四)探索在科學研究領域示範套用
發展科學智慧型,加速人工智慧技術賦能新材料和創新藥物領域科學研究。支持能源、材料、生物領域相關實驗室設立科研合作專項,與人工智慧創新主體開展聯合研發,充分挖掘材料、蛋白質和分子藥物領域實驗數據,研發科學計算模型,開展新型合金材料、蛋白質序列和創新藥物化學結構序列預測,縮短科研實驗周期。
(十五)推動在金融領域示範套用
系統布局“揭榜掛帥”項目,推動金融機構進一步開放行業套用場景;支持金融科技創新主體聚焦智慧型風控、智慧型投顧、智慧型客服等環節,研發金融專業長文本精準解析建模技術、複雜決策邏輯與模型信息處理融合技術,支撐金融領域投資輔助決策。
(十六)探索在自動駕駛領域示範套用
支持自動駕駛創新主體研發多模態融合感知技術,基於車路協同數據和車輛行駛多感測器融合數據,提高自動駕駛模型多維感知預測性能,有效解決複雜場景長尾問題,輔助提高車載自動駕駛模型泛化能力。支持在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3.0項目建設中,開放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數據集。開展基於低時延通訊的雲控自動駕駛模型測試,探索自動駕駛新技術路徑。
(十七)推動在城市治理領域示範套用
支持人工智慧創新主體結合智慧城市建設場景需求,率先在城市大腦建設中套用大模型技術,加快多維感知系統融合處理技術研發,實現智慧城市底層業務的統一感知、關聯分析和態勢預測,為城市治理決策提供更加綜合全面的支撐。
五、探索營造包容審慎的監管環境
(十八)持續推動監管政策和監管流程創新
探索營造穩定包容的監管環境,鼓勵創新主體採用安全可信的軟體、工具、計算和數據資源,開展人工智慧算法、框架等基礎技術的自主創新、推廣套用、國際合作。爭取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先行先試,推動實行包容審慎監管試點。
(十九)建立常態化服務和指導機制
對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人工智慧相關網際網路信息服務,開展常態化聯繫服務,指導創新主體引入技術工具進行安全檢測、按規定申報安全評估、履行算法備案等程式。
(二十)加強網路服務安全防護和個人數據保護
指導創新主體加強網路和數據安全管理,落實網路安全、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主體責任,強化安全管理制度建設和工作落實。鼓勵創新主體開展數據安全管理認證及個人信息保護認證,落實數據跨境傳輸安全管理制度,全面提升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防護能力。
(二十一)持續加強科技倫理治理
加強人工智慧倫理安全規範及社會治理實踐研究。建設通用人工智慧領域科技倫理治理公共服務平台,服務政府監管,促進行業自律。開展科技倫理審查及相關業務培訓,強化各責任主體科技倫理規範意識。深入開展科技倫理教育和宣傳,構建良好人工智慧科技倫理氛圍。

內容解讀

一、出台背景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人工智慧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202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要重視通用人工智慧發展,營造創新生態,重視防範風險。
北京高度關注通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持續支持本市新型研發機構,聚焦大模型、類腦智慧型、具身智慧型、價值與因果驅動的通用智慧型體等方向開展研究,產出悟道大模型、通用智慧型體平台等多項重大原創成果,具有先發優勢。同時,本市集聚了一批人工智慧優勢創新企業和科研機構,推出紫東太初、文心一言、ChatGLM、CPM、孟子等大模型產品,並具備商業化落地能力。
近期,以ChatGPT、GPT-4為代表的Transformer架構大模型技術,因其強大的內容生成及多輪對話能力,展現出通往通用人工智慧的可行路徑,引發新一輪的人工智慧創新浪潮。為系統推動全市人工智慧技術及產業發展,市政府印發《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實施方案》,聚焦通用人工智慧發展,市政府辦公廳同步印發《若干措施》。
二、工作思路
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和創新平台催化作用,整合創新資源,加強要素配置,營造創新生態,重視風險防範,推動本市通用人工智慧領域實現創新引領和理性健康發展。圍繞創新主體共性需求,推動數據、算力等關鍵創新要素匯聚與開放;引導創新主體加強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慧技術體系研究,持續探索通用智慧型體、類腦智慧型、具身智慧型等通用人工智慧新路徑;加大創新套用場景供給,推動通用人工智慧在政務、醫療、科學智慧型、金融、自動駕駛、城市治理等方面示範套用;不斷探索監管工具及監管流程的創新,建立常態化服務和指導機制,推動相關評估及備案流程,為通用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營造包容審慎監管環境。
三、主要內容
《若干措施》針對提升算力資源統籌供給能力、提升高質量數據要素供給能力、系統構建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慧技術體系、推動通用人工智慧技術創新場景套用、探索營造包容審慎的監管環境五大方向,提出21項具體措施。
一是提升算力資源統籌供給能力。實施算力夥伴計畫,與雲廠商加強合作,提供多元化優質普惠算力。加快北京人工智慧公共算力中心、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等項目建設,形成規模化先進算力供給能力。實現異構算力環境統一管理、統一運營,提高環京地區算力一體化調度能力。
二是提升高質量數據要素供給能力。構建安全合規的開放基礎訓練數據集,建設高質量的預訓練中文語料庫。謀劃建設數據訓練基地,提升數據標註庫規模和質量,探索基於數據貢獻、模型套用的商業化場景合作。建設數據集精細化標註眾包服務平台,鼓勵專業人員參與標註,研究平台激勵機制。
三是系統構建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慧技術體系。開展大模型創新算法及關鍵技術研究,鼓勵開源技術生態建設。構建數據管理平台相關係統,研發數據清洗、標註、分類、注釋及內容審查等算法及工具。構建多模態多維度的基礎模型評測基準及評測方法,建設自動評測開放服務平台。支持研發分散式訓練系統、編譯器及人工智慧晶片自動化評測系統,推動基礎軟硬體廣泛適配。持續探索通用智慧型體、具身智慧型和類腦智慧型等通用人工智慧新路徑。
四是推動通用人工智慧技術創新場景套用。圍繞政務諮詢、政策服務、接訴即辦、政務辦事等工作,提升精準服務能力和系統智慧型化水平。面向智慧型導診、輔助診斷、智慧型治療等場景需求,開發智慧型套用,提升診斷、治療、預防及全病程管理的智慧型水平。支持科研實驗室與人工智慧創新主體開展聯合研發,加速人工智慧技術賦能新材料和創新藥物領域科學研究。聚焦智慧型風控、智慧型投顧、智慧型客服等環節,系統布局“揭榜掛帥”項目,推動金融機構開放套用場景。支持研發多模態融合感知技術,開放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數據集,探索自動駕駛新技術路徑。支持在城市大腦建設中套用大模型技術,為城市治理決策提供更加綜合全面的支撐。
五是探索營造包容審慎的監管環境。鼓勵創新主體採用安全可信的工具及資源開展技術創新,推動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實行包容審慎監管試點。建立常態化聯繫服務指導機制,指導創新主體加強安全檢測,履行安全評估及算法備案流程。加強網路和數據安全管理,落實主體責任,強化安全管理制度建設,全面提升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防護能力。建設科技倫理治理公共服務平台,開展科技倫理審查及相關業務培訓,構建良好人工智慧科技倫理氛圍。
四、政策亮點
一是直擊發展褃節。發展人工智慧是我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戰略。《若干措施》堅決落實國家有關戰略部署和《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重點任務,針對算力、數據、算法、套用、監管等產業發展核心要素及關鍵環節的難點、堵點,提出具體舉措,五個維度協同發力,突破發展瓶頸,推動本市人工智慧創新發展。
二是直通未來布局。通用人工智慧是目前和未來國際人工智慧研究的焦點。《若干措施》體系化布局大模型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同時前瞻布局通用智慧型體、類腦智慧型、具身智慧型等其他新路徑,通過支持創新主體突破關鍵“點”、支持領軍企業帶動產業“鏈”、建設公共服務平台拓寬服務“面”,三位一體協同布局,推動本市全力構建面向未來的人工智慧全棧自主技術體系及產業生態。
三是直面產業關切。市場是推動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若干措施》堅持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牢牢把握大模型賦能千行百業的戰略機遇,充分結合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特點,引導創新主體在智慧城市、科學研究、智慧醫療等一批重點場景實現人工智慧創新套用,加強監管技術和政策創新,為北京人工智慧健康發展構建完善的創新生態和發展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