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

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

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計算機所)是北京大學的二級科研教學機構,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圖形圖像處理技術與數字出版套用、數字內容計算與知識服務技術研究、網路視音頻處理與檢索技術、數字文檔處理技術、信息安全技術,建有碩士、博士培養點及博士後流動站,以及 “電子出版新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國文字字型設計與研究中心”、“網路與信息安全中關村開放實驗室”等科研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
  • 外文名:無
  • 始建於:1977年9月
  • 致力於:技術創新研究
機構簡介,發展歷程,

機構簡介

研究所始建於1977年9月,1983年正式成立,1986年建立博士點,2002年被評選為計算機套用技術國家重點學科點。研究所內設有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博士研究生培養點、博士後流動站。主要研究方向為柵格圖像處理技術、集成排版技術、新聞出版技術、數字媒體技術、網路傳播技術、內容管理技術、多媒體技術、信息安全技術、圖形圖像處理技術、電子金融技術等。
19世紀70年代,研究所在王選教授帶領下,參與研製國家重點科研項目“計算機雷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成功研製出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中文電子出版系列產品,引發了我國印刷出版業“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的技術革命,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後,又相繼研製出彩色大螢幕中文報紙編排系統、彩色中文雷射照排系統、遠程傳版技術和新聞采編流程管理系統等,這些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外得到迅速推廣套用,使中國報業技術和套用水平處於世界最前列。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先後獲得國內外獎勵二十餘項,其中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被評為中國十大科技成就之一,王選院士本人也因此榮獲 2001 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二十一世紀人類進入信息社會,數字內容成為信息社會的基本元素之一,研究所在繼承電子出版技術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數字內容技術的研究,研究範圍涵蓋了數字內容的創建、管理、發行各個環節,並且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獲得了很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信息安全問題日益凸現,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安全關鍵技術和相關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究開發,是保障我國信息安全的關鍵。研究所在此背景下重點開拓信息安全研究方向,成立了信息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內設基礎研究、產品開發、成果推廣等部門,形成了關鍵技術創新研究、成果轉換、市場推廣的一條龍體系,重點開展信息安全保障技術框架下的關鍵技術研究、開發、推廣工作,並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網路實驗室,提供一流的實驗條件,保證了研究、開發的實驗需要。

發展歷程

1974年 ·當時的四機部、二機部、科學院、新華社和國家出版局聯合向國家計委建議,開展漢字信息處理系統的研究與套用,並於1974年8月由國家計委批准立項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簡稱為“748工程”,由四機部具體負責。“748工程”共設“漢字情報檢索”、“漢字精密照排”和“漢字通信”三個子項目。
1975年 ·王選獲悉“748工程”項目,對其中的“漢字精密照排系統”項目產生了濃厚興趣,開始調研、設計該項目方案,並提出了漢字字形信息壓縮及快速復原的技術方案——數字存儲、字形的輪廓和參數描述,既保證了文字的再現質量,還使字形信息量下降幾百倍。
1976年 ·北京大學成立“748工程會戰組”,由當時任教務部主任(後任校長)的張龍翔任組長,王選陳堃銶成為會戰組技術骨幹。
·王選、陳堃銶等會戰組成員完成了字形信息壓縮及快速復原技術的研究,並試驗成功,使北京大學獲得“748工程”中的漢字精密照排系統研製任務,王選負責該系統的總體設計和研製工作。
·決策跳過當時已成熟的二代機、三代機照排系統,直接研製當時尚無產品的第四代雷射照排機。
1977年 ·北京大學將舊圖書館一樓分配給“748工程”會戰組,正式成立了“北京大學漢字信息處理技術研究室”,這是計算機所的前身。
·成立了由新華社、電子工業部和北京大學組成的聯合領導小組,新華社成為第一用戶參與研製工作。山東濰坊計算機公司確定為總承廠,合作生產主機和照排控制器,與無錫電錶廠(即以後的無錫計算機廠)合作研製漢字終端,與郵電部杭州通訊設備廠合作研製滾筒式照排機,與四平電子研究所、長春精密光學機械研究所合作研製平板轉鏡式照排機。
1979年 ·計算機一雷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主體工程技術研製獲得成功,從自主研製的漢字雷射照排機上輸出了第一張報紙樣張《漢字信息處理》。
《光明日報》記者朱軍在8月11日頭版頭條,用通欄標題報導了這一喜訊:“漢字信息處理技術的研究和套用取得重大突破”。副標題是:“我國自行設計的計算機一雷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主體工程研製成功”。報紙還在頭版編髮了評論員的文章和小報的照片。這一報導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1980年 ·時任國務院進出口管理委員會的江澤民同志,就我國自主研製成功漢字雷射照排系統一事,給國務院幾位副總理寫了一封親筆信,主張抵制引進國外產品,積極扶持國產漢字雷射照排系統。
·計算機—雷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成功地排出樣書——《伍豪之劍》,這是用國產雷射照排系統排出的第一本漢字圖書。方毅副總理看到此書後,揮筆題詞:“這是可喜的成就,印刷術從火與鉛的時代過渡到了計算機與雷射的時代”,鄧小平同志得知這一訊息後,當即寫下了“應加支持”的批示。
1981年 ·計算機一雷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原理性樣機(即華光I型機)在教育部和國家電子計算機總局的主持下通過了部級鑑定。鑑定委員會肯定華光I型機“在漢字信息壓縮技術方面居於世界領先地位;雷射照排機的輸出精度和排版軟體的某些功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1983年 ·研製成功華光II型計算機一雷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原來的小規模積體電路被中大規模積體電路及微處理機取代,系統穩定性、可靠性等性能得到提高。
·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正式成立。
1984年 ·華光II型系統開始在新華社試用。
1985年 ·華光Ⅱ型系統在新華社開始正式排印《新華社新聞稿》等日刊及《前進報》旬報。
·華光II型系統作為中國電子產品的代表參加了日本筑波萬國科技博覽會,獲得一致好評。
·華光Ⅱ型系統通過了由國家經委主持的國家級鑑定及新華社用戶驗收,會上鄭重宣布華光Ⅱ型計算機一雷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是我國研製成功的一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科研項目,它開創了我國印刷技術發展的新紀元。
·計算機雷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被評選為1985年首屆中國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研製成功華光Ⅲ型系統,主機由DJS 153機轉為DESKTOP 10/SP,參加中國首屆發明展覽並獲獎。
·第一批華光Ⅲ型系統提供給鐵道出版社和湖北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使用,是我國第一個實用科技排版系統。
1986年 ·設立計算機套用技術博士學科點,計算機所成為北大計算機套用技術學科點。
·“華光型計算機-雷射漢字編排版系統”,獲198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華光Ⅲ型系統獲第14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覽金牌獎。
·華光Ⅲ型系統和科技版排版軟體通過電子部主持的部級鑑定,Ⅲ型系統開始用於排報。《中國機械報》於1986年最後一期(12月30日)發表評論員文章“別了,鉛排”。
1987年 ·王選作為唯一發明人申請的歐洲專利“高解析度字形在計算機中的壓縮表示”(專利號EP0095536)被批准,成為計算機-雷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的基石。
·《經濟日報》全部採用華光Ⅲ型系統編排報紙,並通過國家級驗收。驗收委員會鄭重宣布:“《經濟日報》是世界上第一家採用計算機螢幕組版、整版輸出的中文報紙”。
·研製成功以微機為主機的華光Ⅳ型系統 (Ⅰ、Ⅱ、Ⅲ型的主機均為小型機),並在國家經委文印處實際使用。
1988年 ·華光Ⅳ型計算機-雷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實現批量生產。
·《經濟日報》印刷廠賣掉鉛字,徹底廢除了鉛排作業,成為中國第一個甩掉鉛字的印刷廠。
1989年 ·《人民日報》引進美國HTS公司的照排系統失敗,改用國產華光系統,與北大簽約。此後,外國照排廠商全部退出中國市場。
·發明專利“高解析度漢字字形發生器”被授予中國專利金獎。
1990年 ·《人民日報》全部採用華光漢字雷射照排系統,《人民日報》頭版報導“迎接印刷技術革命的挑戰”。
1991年 ·華光Ⅳ型系統被香港《大公報》採用,《大公報》成為香港地區第一家全部版面都用電腦編排的日報,也是海外第一家採用國產系統的華文報紙。
·“華光Ⅳ型計算機-雷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獲1991年度國家重大技術裝備成果特等獎。
·計算機所和北京大學新技術公司聯合推出新一代電子出版系統一北大方正電子出版系統。
·《科技日報》印刷廠照排網路、稿件管理系統和報紙版面遠傳通過驗收,驗收委員會一致認為該系統是國內第一個實用的網路支持下的電子出版系統,它使我國在網路化的中文報紙排版系統的研究和套用居於世界領先水平。
1992年 ·研製成功彩色電子出版系統,並被《澳門日報》採用,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彩色圖片與中文合一處理和輸出,引發了中文報業的彩色革命。
·《科技日報》採用方正彩色出版系統,出版中國大陸首張彩色報紙。
·研製成功遠程傳版新技術,在《人民日報》首家採用,通過衛星向全國22個城市傳送報紙版面,實現了報紙異地同步不失真地高質量印刷,引發“告別報紙傳真機”的技術革新。
1993年 ·與北大方正聯合研製的方正電子出版系統中標香港《明報》,從此在海外華文報業大量推廣。
·計算機所申報建設的“電子出版新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獲國家計委批准(計科技(經貿[1993]2177號)。
1994年 ·研製成功高檔彩色出版系統,並通過國家新聞出版署的鑑定驗收,其分色質量、掛網、拼版功能和輸出速度在中文電子出版領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實現了彩色技術的又一大突破。
·研製成功面向報社的新聞采編流程計算機管理系統,並在《深圳晚報》成功運行,引發“告別紙與筆”的技術革新。
1995年 ·與北大方正合作研製的“北大方正電子出版系統”,獲199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時被評為1995年度全國十大科技成就之首。
·計算機所研製的雷射照排系統,占領國內報業99%和書刊(黑白)出版業 90%的市場;以及 80%的海外華文報業市場,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開拓新的研究方向:日文電子出版技術、數位化視音頻處理技術。
1997年 ·研製成功日文電子出版系統,被日本第二大雜誌社利庫路特(Recruit)公司採用,日文出版系統正式出口日本,《北京日報》稱“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較大規模地出口和銷售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有產品品牌的高科技套用軟體”。
·研製成功面向電視台套用的電視節目數位化播出控制系統,在香港亞洲電視台獲得套用。
1998年 ·研製成功計算機輔助動畫製作軟體,被評為首屆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1999年 ·“電子出版新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通過驗收,驗收委員會認為中心成果對推動我國新聞、出版、印刷技術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
·研製成功直接製版系統,在《羊城晚報》的《新快報》正式投入生產性使用,“告別軟片”的技術革新正式開始。
2000年 ·開拓新的研究方向:
1、網路出版技術:數字著作權保護技術、數字出版技術、電子圖書出版技術
2、網路與信息安全技術
·研製成功的純軟體柵格圖像處理器,出口歐美西文市場。
·研製成功基於網際網路的全數位化報業流程管理系統。
·研製成功基於數字著作權保護技術的電子圖書出版系統。"
2001年 ·王選教授榮獲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國工程院評選25項“20世紀中國重大工程技術成就”,“漢字信息處理和印刷革命”名列第二。
·計算機套用技術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2年 ·立項研製數碼印刷技術。
·計算機所信息安全應急小組成功完成對北京申奧官方網站的全程安全防護。
2003年 ·與北大方正合作研製的“數字著作權保護系統”被評為2003年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是當年獲獎項目中唯一一項軟體項目。
2005年 ·與北大方正合作研製的“報業數字資產管理系統”獲2005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申報建設“中國文字字型設計與研究中心”(教育部與北京大學聯合共建)獲得批准。
·計算機所信息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的蜜網技術研究小組成為國際蜜網研究聯盟中的首位中國成員。
2006年 ·與北大方正合作研製的“報業數字資產管理系統”,獲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研製成功數字報刊與跨媒體出版系統。
·與北大方正合作研製的“電視節目數位化播出控制技術研究與套用”獲教育部2006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推廣類)。
2007年 ·與北大方正合作研製的“數位化音視頻控制技術研究及套用”獲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數字報刊與跨媒體出版系統”獲2007年度中國新聞科技獎一等獎。
·發明專利“字形在計算機的壓縮表示”、“一種手持設備文字排版對齊的方法”入選首屆全國傑出發明專利創新展。
·發明專利“在多位成像深度設備上進行圖像複製的調頻掛網方法”獲中國專利優秀獎。
·與北大方正合作研製的“高端彩色列印控制關鍵技術”被評為2007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
·研製成功面向網際網路內容的海量信息自動分析技術,在國際頂級學術會議上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在此基礎上,研製成功網際網路內容採集分析系統,在國內多個權威機構獲得實際套用,取代了國外同類系統。
·計算機所的信息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入選中關村開放實驗室,成為“北京大學網路與信息安全實驗室(中關村開放實驗室)”。
研究所作為北京大學計算機套用技術國家重點學科建設單位,將稟承王選教授“技術頂天,市場立地”的發展宗旨,在繼承電子出版技術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數字內容技術研究方向,重點開拓信息安全技術研究方向,建設一個擁有有效知識共享平台、提供良好實驗條件、提倡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學習和科研環境,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為我國信息化建設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