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生存心態及其再生產

北京大學生存心態及其再生產

《北京大學生存心態及其再生產》是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田玲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北大,是一所非常特殊的大學。自從“五四”運動以來,北大一直肩負著民族政治與文化的歷史重擔。在幾乎每一個歷史轉折點,北大都扮演著先鋒的角色。這與西方的大學是很不一樣的。作者的觀察,中國的大學,並不崇尚西方的“academic autono-my”(一般譯作“學術自治”,但其實可以譯作“學術獨立”)。不是說中國的學者不要獨立自主的學術空間,而是傳統的中國學者崇尚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以天下為已任”;他們的使命,是“治國平天下”。因此,中國的學者,主動地覺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主動地去參與政治討論,希望對國家的前途有所貢獻。事實上,古代的科舉,要求的不外是“書生論政”。在這種傳統下,在北大,仿佛人人都為自己背上了救國救民的歷史重擔。在論文的敘述中可以看到,這種重擔,不由分說地落到每一個北大人的肩上。
北大也特彆強調科學知識。她對知識的追求與創造,不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者是灼灼有名的。而對於科學知識的追求,只有在充分的學術自主的條件下,才能實現。伴隨而業的是個人的價值與個人的自主。也許與中國傳統社會的期望剛好相反,西方大學講究個人解放、重視思起的自由,追求突破社會的設定。
北大,就是在這種矛盾中存在,但也是在這種矛盾中脫穎而出。田玲用了豐富的數據與素材,運用了嚴謹的質性研究的方法,為我們重造了北大的現實,生動地展現了有血有肉的北大。
布氏是現代社會學界相當顯赫另一方面由於學術批評的傳統,布氏在其理論倍受推崇的同時也必然面對學術批判。本書以由布爾迪厄理論介紹了北大生存心態的起源、北大的現實、北大存心態的再生產等,結構合理,語言翔實,供相關的研究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田玲,女,1963年生於哈爾濱市,1985年和1988年相繼獲得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和碩士,1988年留校任教,1994年到香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99年完成學業後回到北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研究領域包括教育社會學、本科生教育、教育政策分析。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本研究的背景
二、本研究的意義與目的
三、本研究的方法與理論
四、本論文的結構安排
第二章 北大的歷史:北大生存心態的起源
一、本章概要
二、社會歷史背景和北大的歷史
三、歷史上北大的學術與教育原則及其表現
四、歷史上北大的政治與文化社會運動
五、北大與歷史上的中國政府之間的張力
六、對北大精神和北大生存心態的解釋
第三章 北大的現實:起源於北大歷史和在目前中國場中的位置
一、本章概要
二、北大的物質環境與北大生存心態
三、北大的組織結構與北大生存心態
四、北大中的作用者與北大生存心態
五、北大的運作與管理與北大生存心態
六、結論:今日北大
第四章 北大生存心態的再生產(1):從集體生存心態到個體生存心態
一、本章概要
二、北大角色再生產的開始:北大學生從局外人到局內人的過程
三、北大角色再生產的繼續:北大歷史從過去到現在的過程
四、北大角色再生產的繼續:北大精神從過去到現在的過程
五、北大角色再生產的完成:北大生存心態從集體到個人的過程
第五章 北大生存心態的再生產(2):從個體生存心態到個體生活實踐
一、本章概要
二、北大學生的行為生活(行動方式)
三、北大學生的認知生活(思考方式)
四、北大學生的情感生活(感受方式)
五、北大學生在其行為生活、認知生活和情感生活之間的互動
第六章 結論
一、本研究提出了什麼問題
二、本研究回答了什麼問題
三、本研究的重要貢獻
四、本研究的局限
五、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文獻索引
附錄
附錄1.1 主要方法論術語和理論術語介紹
附錄1.2 訪談介紹信
附錄1.3 被訪人背景
附錄1.4 訪談現場報告
附錄1.5 訪談問題提綱:
附錄1.6 學生被訪人所屬學科與年級的分布
附錄1.7 學生被訪人的性別與年級分布
附錄1.8 各個訪談的基本情況
附錄1.9 訪談記錄編碼序列
附錄1.10 根據企業文化理論進行的北大文化的演繹分析框架編碼索引
附錄1.11 根據訪談資料進行的北大文化的歸納分析框架編碼索引
附錄1.12 來自訪談的關於北大學生成長與變化的原因分析矩陣圖表
附錄1.13 來自訪談的關於北大學生生活的變化結果分析矩陣圖表
附錄1.14 所有關於北大文化內容的關係概念圖表
附錄2.1 中國近現代史重大事件年表
附錄2.2 北大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一些重要學術成就
附錄2.3 北大在自然科學方面的一些重要學術成就
附錄2.4 北大圖書館藏書增長年表
附錄2.5 北大本科生註冊人數年表
附錄2.6 在不同歷史時期在北大任教的著名學者
附錄2.7 1949年以前北大參與政治運動情況及所付代價
附錄2.8 北大曆任校長名錄及任期時間
附錄2.9 北大有影響的校長教育背景與個人貢獻
附錄2.10 1949年以前政府對北大的打擊
附錄2.11 1949年以後北大經歷的意識形態改造和政治運動
附錄2.12 1954~1965年間北大人文和社會科學學者經歷的政治批判
附錄2.13 百年歷史上北大經歷的中斷事件
附錄2.14 1949年之後校內重大政治事件
附錄2.15 1949年以後政府給北大的支持
附錄2.16 目前北大校園的來歷
附錄2.17 1978年之後的政治教育活動
附錄3.1 1999年改革之前北大黨組織結構
附錄3.2 1999年改革之前北大行政組織結構
附錄3.3 北大校園圖示
附錄3.4 截止1999年北大學術組織結構
附錄3.5 四個層面的學歷學位培養計畫
附錄3.6 北大學生組織結構
附錄3.7 北大學生社團類型
附錄3.8 北大博士生導師學位與年齡分布
附錄3.9 北大博士生導師學位與頒布地分布
附錄3.10 北大重要的紀念性活動舉例
附錄3.11 1986-1990年北大研究項目和學術出版成果統計
附錄3.12 北大教授兼任的重要社會職務
附錄3.13 北大教師出國進修學科與年份分布
附錄3.14 北大教師短期出訪統計
附錄3.15 北大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情況
附錄3.16 北大獲得高校優秀教科書獎項情況
附錄3.17 北大畢業生去向分布
附錄3.18 持有北大名譽博士和教授頭銜的世界知名人士
附錄3.19 到北大的國外來訪團統計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