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0多年來,中心在北大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在全國婦聯的關懷指導下,充分發揮北大學科齊全、師資雄厚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揚北大求真務實、創新進取的學術傳統,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和國內外學術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扎紮實實地推進了北京大學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學學科建設,並在全國高校中發揮了輻射作用。
研究教學
回顧北大婦女中心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推進各既有學科中的女性研究,組織跨學科的女性研究,既是中心成立的初衷,也是中心工作的一條主線。
80年代初期,隨著教師走出國門,“外教”進入校園,一些熱心婦女發展事業的教師開始關注西方女性研究的理論與方法。1984年,外籍教師在北大開出了西方女性理論講座。隨後,在英語系陶潔、歷史系鄭必俊等教授倡導組織下,有關西方女性研究的學術沙龍和專題講座課應運而生。1990年婦女研究中心問世,使分散在各院系熱心婦女研究的教師走到了一起,催生和推進了各學科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分支學科研究。
我們體會,高等院校的婦女研究中心,既不同於婦聯組織,也不同於社科院系統的研究機構,它必須從高校的實際出發,把教學科研作為工作的中心。因此,中心依賴北大人才與科研優勢,不定期組織校內小型學術研討會,交流信息,研討問題,切磋理論,關注現實。研討會每次一個主題,請一位教師主講,介紹她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該領域前沿理論動向,與會者就此問題各抒己見,進行交流與探討。比如,“婚姻法修改中的熱點問題”、“從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看經濟發達地區女童輟學問題”、“全球化背景下的紐西蘭婦女”等問題,都曾成為小型學術研討會的議題。
為博採眾長,中心藉助學校與國際一百多所著名大學建立交流合作關係的優勢,先後與國內外數十家婦女研究機構建立了姐妹關係,既走出去,也請進來。中心每年組織一次國內或雙邊學術研討會,每兩年召開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內外女性研究專家學者數百人次曾到北大參加會議或短期訪問;中心研究委員也先後到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韓國和香港、台灣等地區參加學術會議或作訪問學者。這些活躍的學術活動與氛圍,大大開闊了教師的視野,促進了科研的深入與拓展,提升了北大女性研究的理論層次。
用科研帶動教學,是北京大學的傳統,也是中心開展工作遵循的原則。90年代中期以來,中心研究委員先後在本系或全校開出了“世紀英國女性文學”、“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古代婦女史”、“中國婦女與傳統文化”、“女性心理學”、“中國婦女人口與文化”、“婚姻與家庭”、“女性主義法學”、“性別視角與法律”、“社會性別研究”等十幾門課程,發表了近百篇學術論文,對許多婦女理論問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2000年3月,中心組織申報首屆中國婦女研究會課題,經評審,有3項中標,占中國婦女研究會當年在全國立項總數的30%。全國婦聯和中國婦女研究會對北大提交的10份申報書,均給予很高評價,認為“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堪稱我會之最”。
中心還編輯出版了“女性研究叢書”一套8本,編輯出版了6冊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每年編輯出版2期《婦女研究動態》。
隨著教學與科研的推進與發展,我們深深感到,女性研究是一個多學科綜合交叉的新興領域,許多女性生存發展問題,很難在某一個既有學科內得到完滿解答,需要跨學科的研究與探索。 中心除在相關專業中持續推動女性研究外,著重組織跨學科的女性研究課題與項目。 中心曾先後確立了“傳統文化與中國婦女”、“有中國特色的女性學基本理論研究”、“當代中國性別定型觀念的形成與發展”等跨學科的研究課題,組織相關院系的研究委員組成課題組,集中攻關。這些課題促進了各學科女性研究成果的融合,推進了理論的深化與發展,也團結凝聚了隊伍。
學科建設
從20世紀下半葉開始,女性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逐漸成為全球學術界關注的一個熱點。我國的女性學研究起步於80年代中期。而作為高校的婦女研究機構,則主要應致力於女性學學科建設,這既是自身女性研究不斷深入的必然,也是其進入高等教育序列的亟需。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之後,北大婦女中心在各學科和跨學科女性研究不斷深入的基礎上,重點推進女性學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的基礎是基本理論的建設。1997年,中心原主任鄭必俊教授倡導組織了“女性學原理”課題組,從事哲學、政治學、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人口學、法學、科學社會主義研究的14位教師參加,集中探討女性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理論框架。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北京大學首次招收女性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成為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設立此學科方向的高等學校。為此,中心加快了基本理論研究的進度。1998年,在反覆研討的基礎上,課題組完成了《女性學概論》的初稿,並作為講稿使用。2000年,該教材由北京大學出版社作為學科教材系列之一出版發行。
初步建構起女性學知識系統和理論框架之後,形成女性學課程體系,便成為學科建設的重心。經過研討,我們把女性學課程體系確立為四個方面:1、基本理論系統,2、發展史系統,3、方法及方法論系統,4、現狀研究系統。 中心組織研究委員群策群力,在各學科女性研究豐碩成果的基礎上,整合成女性學的碩士專業課。經過3年的努力,2000年,我們已經開出了4門涵蓋4個系統的專業課:1、女性學研究;2、女性發展史;3、女性與發展;4、西方女性學著作精讀 (英文)。四門課共有19位教師參加講授,全部為教授和副教授。在不斷充實完善講義的基礎上,中心正在組織推進教材的編寫工作。
近幾年,國內兄弟高校也正在積極開展女性學學科的籌建工作。為資源共享,形成合力,2001年4月,我們發起組織了“全國高校女性學學科建設研討會”,24所高校婦女中心的代表出席了會議。會上成立了“高校女性學學科建設協作組”,北大被推舉為協作組組長單位,秘書處也設在北大,兄弟高校一致希望北大在學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今年8月,協作組召開了“中國高校女性學課程建設與教學研討會”,北大秘書處協助東北師大做了籌劃與準備工作。同時,第一次全國高校女性學學科建設會議論文集《女性學:理論與方法》也已出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理論創新是學科建設的重中之重。我們的女性學基本理論研究大概有三點新意:第一,將研究方法概括為三個層次:最高層次是哲學方法,即唯物辯證法;第二層次是一般科學的方法,即社會問題的研究方法;第三層次是特殊科學的方法,即性別——社會性別的視角。第二,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範疇概括為從女性這一邏輯起點生髮的一個有機體。從共時態角度看,它是一組不斷擴大的“同心圓”;從歷時態角度看,它又是一個不斷向上、向外擴大的“同心圓柱”——無數不同時態的同心圓生長而成的立體形態。第三,將理論框架概括為“三維”模式,即以階級、種族、性別三者為變數,而共同確立的“三維”空間。這一模式,既可揭示女性群體差異性建構,又確立了女性群體一體化視角,它對各種女性與女性問題,具有普遍的闡釋和解說能力。
敬業奉獻
北大中外婦女中心雖然承擔著教學與研究生培養工作,組織了大量的科研與對外交流活動,但至今仍是一個“三無”機構:無固定人員編制,無固定辦公地點,無固定經費。靠什麼來支撐中心開展工作呢?
首先,學校黨政領導的支持是中心發展前進的前提和推動力。中心第一任主任是原校黨委書記,現任主任是學校主管文科的副校長,這對於有效協調各院系女性研究資源、加強中心的領導是十分重要的舉措。學校還在人力物力上給予了大力支持,使得中心的各項活動順利開展。
其次,中心團結依靠各院系熱心婦女發展事業,素質高、業務精、肯奉獻的女學者,組織起了一支老中青結合的女性研究隊伍。
中心現有研究委員56人,其中教授研究員27人,副教授副研究員 24人,講師助研5人。她們中,既有六七十歲已經退休的老教授、博導,也有三四十歲的中青年教授、博士,她們是北大女性研究事業自覺的“志願者”。課題沒有經費,她們照樣乾;上課沒有課時費,她們照樣講;帶研究生沒有工作量,她們照樣帶。推進北大的女性研究,推進中國的女性研究,是她們的最大心愿。特別是老一輩學者的敬業精神,更是感召著每一位年輕教師。78歲的蔡文媚教授,家住城裡,每次開會,她總是乘公共汽車提前到達會場。課題研究、編寫教材、上課帶學生,她總是帶頭參加,盡心盡力,從不推脫。中心的幾位男性研究委員,都是資深教授,他們的理論智慧,給中心工作帶來新的視野和視角。中心的幾任主任副主任——鄭必俊、陶潔、齊文穎、王春梅等教授,團結來自全校20多個院系的教師,不斷推進北大的女性研究水平與層次,她們的學品人品,她們的無私奉獻精神,她們的工作業績,贏得了學校領導和同志們的尊重與支持。
第三,與全國婦聯、北京市婦聯、海淀區婦聯等婦聯組織的合作交流,並深入基層調研,使我們更多的了解了社會現實,了解了婦女生存與發展的實際狀況,促使我們的理論研究緊密聯繫實際,教學科研緊密的關注現實,為婦女發展實際服務。
由於我們的理論水平、認識水平、工作能力的限制,中心的工作成果遠不能與北京大學的要求相適應,離全國婦聯、各兄弟院校婦女中心的期望相差得也很遠。我們感到,除了自身的努力外,還需要全國有志於推進中國女性發展的各種力量凝聚起來,關注、推進女性學學科建設。因為只有女性學學科進入中國高等教育序列,才能促使女性基本理論研究得到長足和飛躍發展,才能為21世紀中國婦女的解放與發展提供符合中國國情的有力的理論支持。
學術研討
2010年10月15日上午,北京大學婦女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暨“女性人力資源開發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北大英傑交流中心召開。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甄硯,北京市婦聯主席趙津芳,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所長譚琳和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吳志攀、北京大學副校長劉偉等領導出席開幕式,來自中國大陸、香港、韓國三地的二十多名學者參加了本次研討會。北京大學婦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春梅主持會議。
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致辭。她代表教育部祝賀對北京大學婦女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感謝各位老師的辛勤耕耘。中國政府把維護婦女權益、促進婦女發展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她強調,為適應新形勢下國家對婦女問題研究和女性學學科建設提出的新任務和新要求,要著力研究三方面的問題:第一,如何進一步樹立戰略意識和問題意識,組織和壯大多學科的研究隊伍,從而尋求女性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路途,探索如何更好地形成尊重、關心、保護婦女的社會風尚;第二,如何建設適宜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終身教育體系,使廣大婦女能夠接受更加便利、系統、優質的教育,培養一大批優秀的婦女專門人才;第三,如何搭建適合女性人才建功立業的廣闊平台,開發更多讓女性人才進入公共事務的渠道和途徑。最後,李衛紅指出,實現女性人才的全面發展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要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不斷研究如何用發展的辦法滿足婦女人才的各方面需要,使女性人才蘊藏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有效發揮。
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甄硯在發言中指出,二十年來,北大婦女研究中心已成為我國女性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和婦女性別研究的示範基地。今後,要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的婦女理論,不斷對婦女的現實問題進行科學分析和理性判斷,並找到解決問題的重點和對策。甄硯代表婦聯對北大婦女研究中心提出了“繼續發揚北大精神,在婦女問題的研究中拓寬視野、創新實踐,在各方面取得新成績”的希望。
北京市婦聯主席趙津芳代表北京婦聯衷心希望研究中心進一步創新發展,真正成為世界一流的婦女研究基地和視窗。並希望通過這一次研討,在不同思想的交鋒當中有新的探索、新的共識,完善新的思路,做出新的貢獻。
北京大學校領導始終高度重視婦女研究工作,促使該中心二十年來取得了多方面的進展。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吳志攀指出,北京大學在中國婦女解放和發展歷程中作出過的獨特貢獻。北大是較早成立跨學科的女性研究和教學機構,並率先開設女性研究相關課程。
劉偉副校長在致辭談到,他對教育部、全國婦聯、北京市婦聯等對北大及北大婦女研究中心一直以來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並熱烈歡迎各位與會嘉賓學者。他表示,當前亞洲婦女參與各種活動的基礎仍較薄弱,獲取的資源與其貢獻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家一起互相借鑑、學習,必將切磋出智慧的火花,促進女性人力資源開發,推動各國社會和諧和繁榮穩定。
北大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婦女研究中心主任岳素蘭對研究中心的二十年進行了回顧。對於未來,婦女中心將本著“繼承傳統,發揮優勢;培養人才,繁榮學術;突出特色,服務社會”的二十四字方針,將北大女性學學科建設納入學校創建“世界水平,中國特色,北大特點”一流大學的整體學科布局之中,推動 “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建設。
韓國啟明大學性別研究所所長曹珠鉉、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葉漢明分别致辭。他們表示,今年三所學校和相關機構簽署交流、合作協定,舉辦研討會,有助於認識和解決共同的問題,使亞洲的學校能夠相互聯繫,開闊視野,為共同進步打下了良好基礎。
開幕式後,“女性人力資源開發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正式開始。來自大陸、香港和韓國三地的諸多學者就女性人力資源開發方面的相關問題展開討論,發言與自由討論穿插進行,氣氛熱烈。研討會結束後,三方簽署了“學術交流與合作協定”。此次活動由北京大學婦女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中心及韓國啟明大學婦女研究所三方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