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循證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研究室是北京中醫藥大學下屬的一所研究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中醫藥大學循證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研究室
- 所屬機構: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循證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研究室是北京中醫藥大學下屬的一所研究機構。
北京中醫藥大學循證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研究室是北京中醫藥大學下屬的一所研究機構。北京中醫藥大學循證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研究室成立於2010年12月,同時也是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和創新引智基地的項目建設單位。由北京中醫藥大學...
循證醫學、臨床流行病學、嚴格評價、醫學文獻閱讀、系統評價、流行病學、疾病控制。出版圖書 科研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循證中醫藥臨床研究與評價、臨床試驗方法學、研究綜合學;重點研究的疾病有:病毒性肝炎、愛滋病、2型糖尿病及其併發症...
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將以中國中醫科學院為核心,聯合北京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四川大學中國循證醫學中心、北京大學循證醫學中心等領域內優勢單位,共同開展循證中醫藥學研究、方法共識、標準制訂、臨床評價、證據樣本...
2020年1月,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循證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2021年,當選為美國護理科學 院院士。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郝玉芳致力於發展中國國內循證中醫護理和實施科學,將循證護理引入中西結合護理領域,開啟了對指南臨床套用方法學...
孫紅梅,1961年12月生,教授,醫學博士,中西醫結合基礎專業博士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循證醫學中心主任,現為基礎醫學院副院長。個人經歷 孫紅梅,1984年畢業於山東醫科大學醫療專業,畢業後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解剖教研室...
劉建平,男,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籍貫山東萊西,1961年12月20日出生於貴州貴陽。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循證中醫藥臨床研究與評價中心主任。目錄 第一章 醫學領域定性研究的概論 第一節 定性研究概述 一、定性研究的起源...
循證醫學中的證據:主要指臨床人體研究的證據,包括病因、診斷、預防、治療、康復和預後等方面的研究。證據品質可依來源類型評估(來自統合分析和系統性評論,它納入有著良好盲法,完全隱匿分派(英語:allocation concealment),沒有追蹤...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現代研究中心(以下稱中心)是2011年7月啟動建設,2012年10月開始運行的研究機構。中心的成立旨在發揮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學科齊全、理論基礎雄厚、臨床實踐豐富等優勢,以臨床療效為基礎,中醫藥理論為指導,採用現代化學...
《循證中醫內科學-外感肺系病分冊》是2007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智。圖書簡介 內容簡介 站在巨人張仲景肩膀上,敢於超越《傷寒論》的一部力作。歷經七年,打造精品,國際奧委會終身榮譽主席薩馬蘭奇先生親筆為作者題詞。...
北京中醫藥大學糖尿病研究中心(BUCM-DRC)成立於2012年,是一所集中醫藥理論研究、臨床循證醫學研究、中西醫結合基礎研究、中藥新藥研發為一體的糖尿病科學研究平台。中心下設實驗研究室、臨床研究室、藥物研究室等部門,擁有一批在國內外...
北京中醫藥大學經方現代套用研究中心,下設理論研究中心、實驗中心和臨床套用基地3個部門。其中,臨床套用基地擬組建風濕免疫類疾病特色專科,並圍繞現代常見的風濕免疫類疾病,開展中醫藥療效評價和機制研究。經方現代套用研究中心將成為北京...
2016年出版小說體科普暢銷書《胃靠養腸靠清》提出“醫患共建式循證療效評價”方法。中華中醫藥學會基層醫生培訓“春播”“五行”“精耕華韻”專家組成員;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醫基金 “甫寸醫基金公益項目”發起人。研究方向 中西醫消化內科...
針灸特色療法評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主要在針刀療法方向和針灸特色療法影響因素方向展開研究,在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進行實驗研究,在附屬醫院和針灸推拿學院臨床教學中心開展臨床試驗研究。目前,實驗...
、“中藥質量控制與評價信息技術”、“中藥數位化信息技術”和“中藥信息融合技術”,構建了中藥信息工程理論與技術創新平台,建立了中藥與中醫理論、生物技術和工程技術連結的橋樑,為中藥理論創新和新藥開發提供了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理論基礎...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心血管學科歷經50餘年的臨床實踐與探索,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心血管疾病取得顯著療效,已經形成自己的特色,以廖家楨教授為代表的老一代專家提出氣虛血瘀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機,益氣活血化瘀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治療...
6. 中醫主幹課程對外教學模式的創立與評價 課題負責人:賈德賢 項目級別:校級 起止時間:2011.9~2013.9 7. 在讀研究生資助項目٠常用中藥功能主治術語英文翻譯的比較研究 起止時間:2011.9~2012.12 課題負責人:常丹 課題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