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法文化交流史和中國留學史上,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曾寫下絢麗的一章。對此,已有不少論著作了專門的研究。然而,在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醞釀成立並存在30年之久的北京中法大學卻幾被遺忘,迄今尚無專文論述。本文利用檔案和文獻資料,擬對北京中法大學的概況作一初步探討,從中展示北京中法大學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意義以及它在促進近代中法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中法大學
- 類別:私立大學
- 屬性:文化交流史
- 對象:留法勤工儉學
存在問題
![北京中法大學 北京中法大學](/img/9/b7e/gZ5EmYiNzMwIWO0MDNzEmM3YjN1AjM5UWO1AjNhJzNkljZ5QmZwAT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在近代中法文化交流史和中國留學史上,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曾寫下絢麗的一章。對此,已有不少論著作了專門的研究。然而,在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醞釀成立並存在30年之久的北京中法大學卻幾被遺忘,迄今尚無專文論述。本文利用檔案和文獻資料,擬對北京中法大學的概況作一初步探討,從中展示北京中法大學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意義以及它在促進近代中法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然而,在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醞釀成立並存在30年之久的北京中法大學卻幾被遺忘,迄今尚無專文論述。本文利用檔案和文獻資料,擬對北京中法大學的概況作一初步探討,...
中法大學成立於1920年,它是在民國初年蔡元培組織發起的留法儉學會與法文預備學校和孔德學校的基礎上組建的。最初設在西山碧雲寺的法文預備學校擴充為文理兩科,改...
歷史上的中法大學是一部社會科學類型網路小說,作者是許睢寧;張文大;端木美。... 本書介紹了二十世紀上半葉存在於中國的一所大學——北京中法大學,既包括大學部...
里昂中法大學跨越百年歲月,坐落在富爾維耶爾山丘上的里昂中法大學舊址靜靜矗立,石堡城門上用漢字和法文鐫刻的“中法大學”見證著歷史滄桑。大學見證了兩國一段特殊...
《中法大學與北京理工大學(全四冊)》是2010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雁。...
中法航空大學,是在浙江省政府以及中法企業的支持下,由中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法國國立民航大學合作建立的一所高水平、國際化、新機制的航空大學,致力於為中國乃至...
中法國立工學院亦稱上海中法工學院,法文名稱為 Institut Technique Franco-Chinois de Shanghai,1920年開始籌建,1921年3月10日正式開學。與同一時期創辦的北京中法...
法國里昂中法大學,近代中法最早的合作辦學形式,里昂中法大學(Institut Franco-Chinois de Lyon)曾對中國出國留學和中法教育交流產生過積極影響。...
《中法文化教育合作事業研究》是2010年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葛夫平。... 里昂中法大學和北京中法大學、上海中法工學院、巴黎中國學院和北京中法漢學...
第五節 溝通中法文化交流的橋樑 第六節 里大與勤工儉學之關係 第三章 北京中法大學 第一節 創辦與沿革 第二節 校務組織與管理 ...
曾覺之(1901—1982年),廣東興寧寧新區洋里鄉人。先後就讀於興民中學、北京大學預科班,後留學法國里昂中法大學,攻讀西洋文學藝術和哲學、心理學8年,獲碩士學位。...
沈寶基(1908一2002 )男,漢族,浙江平湖人,曾用名金鋒,筆名沈琪,20世紀中國著名翻譯家、法國文學研究專家、詩人。1928年畢業於中法大學服爾德學院。1934年獲法國里昂...
他於1924年考入中法大學文科,1929年又考入國立北京大學國學門研究所(後改為“文科研究所”)為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學者、詩人劉半農(名復)先生學習文學,可惜中途...
項子明在1936年就參加抗日隊伍,曾任華北抗大學生會主席,解放前在北京做地下黨學生工作,為華北局城市工作部大學工作委員會委員,任北京大學地下黨負責人兼管中法大學和...
解放後,先後任中國建築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工學院建築工程系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北京建築公司經理兼總工程師、北京建築設計院及北京市規劃局主任總工程...
沈煉之 1922年入北京輔仁大學英語系學習,1926年7月畢業;1928年10月入法國里昂中法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習法語、西洋史、法國文化史和法國史;1933...
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等102人聯合發表聲明,揭露日本侵略軍破壞我國高等學校的罪行,提出...
次年受聘到安徽大學任教授兼理學院長。民國19 年至民國29 年,相繼在武漢大學、廣西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中法大學任物理系教授、系主任。北京淪陷後,他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