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號(運輸機名稱)

北京一號(運輸機名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同名叫“北京一號”的有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設計和試製的輕型運輸機、另一個是由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畫和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聯合研究的小衛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一號
  • 所屬類型:運輸機名稱
  • 設計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開始試製時間:1958年2月
基本介紹,基本性能,設計團隊,試飛,

基本介紹

北京一號是由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設計和試製的輕型運輸機,也是大躍進時期學校製造的第一架飛機。該機醞釀於1957年6-7月間,1958年2月經周恩來總理批准開始試製。於1958年9月20日製成,9月23日在首都機場首次試飛,次日由北京市委命名為北京一號,並且完成了北京-天津、北京-上海的航線試飛。北京一號採用2台蘇制АИ-14Р活塞發動機,下單翼,乘員2人,載客8人。

基本性能

“北京1號”飛機為全金屬下單翼前三點式雙發(安裝兩台“阿什”14P型191千瓦活塞發動機)10座(包括兩名駕駛員)小型支線客機,機長12.4米,翼展16.4米,起飛重量30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312千米/小時。

設計團隊

在飛機系系主任王德榮的直接領導下,黨總書記王敬明任總指揮,副系主任許建鉞任生產長,徐鑫福任總設計師,俞公沼(前期)、張吉臣(後期)任副總設計師,張克明任主管設計師,常榮福任總工藝師,王雲勃和汪一彭任副總工藝師,吳雲書任總檢師,饒國璋任副冶金工藝師等。系領導王敬明總支書記是“北航一號”領導小組的總指揮,其組員共有四人:總設計師徐鑫福、主管設計師張克明、總工藝師常榮福、總檢驗師吳雲書。在“北航一號”從設計到製造試飛中,所有問題,特別是重大問題,都提交到這個小組去解決。學校建立了設計室和工藝室,分別下設10個設計組、3個生產準備車間和5個生產車間。經過組織和動員,參加“北航一號”的設計試製人員多達1800餘人,其中,二三四五年級的學生有1159人,調乾生76人,本校工人180人,校外人員116人,教師約116人以上。

試飛

1958年9月24日試飛,試飛成功後,《人民日報》發表題為“航空教育事業的偉大勝利”的社論。社論指出:“‘北京1號’飛機是我國航空史上的一個奇蹟,而學校自己設計並製造飛機,更是我國所沒有的創舉。這是航空事業的偉大勝利,是執行黨的教育事業的偉大勝利。”
1958年10月28日,潘國定和王來泉駕駛“北京1號”飛機,歷時5天,途徑濟南徐州南京,往返2500千米,圓滿完成北京至上海航線的試飛任務。
現停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院路校區航空航天博物館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