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一輝

北一輝

北一輝(1883—1937),日本新瀉縣人,日本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政治哲學家、國家主義和超國家主義的提倡者、日本法西斯主義理論創立者。早年參加中國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後在上海炮製出《日本改造法案大綱》,提出了一套日本法西斯化的構想。1919與大川周明成立法西斯團體猶存社。1936年與西田稅策劃二二六事件,失敗後在1937年被日本政府處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一輝
  • 國籍:日本
  • 民族:和族
  • 出生地:日本新瀉縣
  • 出生日期:1883年4月3日
  • 逝世日期:1937年8月19日
  • 職業: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政治哲學家
  • 信仰:法西斯主義
  • 代表作品:《日本改造法案大綱》《國體論與純正社會主義》《支那革命外史》
人物生平,生平經歷,家庭背景,社會主義,中國革命,事業高潮,人物著作,歷史評價,

人物生平

生平經歷

北一輝(1883年4月3日—1937年8月19日),1883年(清光緒九年,明治十六年)出生於日本新瀉縣佐渡郡。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明治三十九年)二十三歲時自費出版了《國體論與純正社會主義》,從社會主義的立場批評以天皇主權說為中心的“國體論”,因而在反政府的社會主義運動陣營里蔪露頭角。同年加入革命評論社以及中國同盟會,展開他投身中國革命十三年的生涯。 在這段時間,1911年(清宣統三年,明治四十四年)應宋教仁之邀,參與辛亥革命,活動於上海、武昌和南京等地,此後北一輝長居上海。1913年(民國二年,大正二年)因宋教仁被刺,北一輝自組調查團,意圖調查宋教仁被刺之真相,遭日本駐上海領事勒令返國三年。1916年(民國八年,大正八年)因中國民眾反日情緒高漲,自思再無為中國革命効力之處。為此,北一輝開始將注意力轉回日本。為求中日兩國和平相處,他主張推翻現行日本政治體制,徹底放棄以侵略中國為國是的傳統對華政策。
北一輝北一輝
同年北一輝在上海撰寫《日本改造法案大綱》,主張以武力革命方式再造日本。同年底回國加入右翼社會主義運動。1921年(大正十年)出版《支那革命外史》,介紹中國革命,主張中日軍事同盟。1927年(昭和二年)北一輝弟子西田稅在東京創設天劍黨,以北一輝的學說為建設藍圖,廣羅全國中下級軍官,圖謀革命。1936年(昭和十一年)因“二.二六”政變而遭政府逮捕。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昭和十二年)被日本政府以教唆“二.二六”政變的思想主導犯正式起訴,而遭槍決。他的理論後來成為了日本法西斯主義思想的理論根據。
北一輝關於日本革命的理論,深受中國革命的啟發。事因他在出版《國體論與純正社會主義》時,指出明治政府往往通過對天皇神話的論述,以加強自己統治的權威。因此,這本書出版以後,就被日本政府所查禁,並對北一輝本人實行全面封殺。此時,北一輝選擇加入革命評論社,以維持生計。由於該社和中國同盟會有密切的關係,他自然也開始投入中國的革命事業。革命評論社結束以後,北一輝加入日本軍部的外圍組織黑龍會。 後來,北一輝與宋教仁等人遠赴中國支持革命。在辛亥革命發生後,日本軍部和以山縣有朋為首的元老會就向政府提議派兵進占中國,以維護中國的君主統治。當時宋教仁就曾通過北一輝的關係,與當時黑龍會的領導人物內田良平保持緊密的聯絡, 希望日本能寄希望於革命黨人,力阻日本以軍事力量介入中國革命。之後,日本政府對出兵中國抱持觀望態度。這樣一來,無形中促成了袁世凱的興起。中華民國也在1912年1月1日正式成立。
北一輝與中國友人在上海的合照北一輝與中國友人在上海的合照
為何北一輝會從日本革命轉向於中國革命呢?在北一輝看來,在日本實行社會主義革命,必然會碰上重重阻力;倒不如先把心力放在中國的革命上,待中國革命成功以後,推動全亞洲的革命情勢,再回日本推展革命。因此,在《革命評論》時期,他全力投入中國的革命事業。後來,因為孫中山收受日本政府的錢離日一事,北一輝不惜站在章太炎宋教仁等人的立場,對於孫中山的作為大加批判。在北一輝看來,孫中山是一個完全西化的中國人,無論行事思考都是西方模式。孫中山並沒有站在中國人的立場去進行革命事業,而是要把西方民主理念通過革命的手段在中國實行。所以,為了達成目的,往往不惜任何手段也要向外國找尋支持。所以,他把中國革命的希望放在黃興、宋教仁等人身上。他認為能在中國革命成功之後,能穩定中國局面的人,並非孫中山,而是黃興和宋教仁。北一輝認為辛亥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那些留日的中國學生,他們把日本明治維新的精神散播到中國。因此,辛亥革命是以日本明治維新為典範而形成的革命運動。他們作為革命團體的骨幹,行事風格都受到日本的深厚影響,對中國革命團體的形成有莫大的功勞。所以他強調日本因素對於中國革命成功的重要性,並認為日本是“中國革命的助產士。”因此,可以了解為何北一輝勸告日本政府要寄希望於革命黨。
北一輝北一輝
北一輝和很多中國國民黨元老都有很深的交情。例如當宋教仁遇刺身亡後,北一輝就打算參與追查宋教仁遇刺案真相,而有意潛返中國。譚人鳳的兒子則被北一輝收為養子,改名為北大輝。此外,張群等人與北一輝也有深厚的情誼。北一輝死後,張群就曾為其墓碑題字;北一輝的遺孀在戰後,更曾要求張群協助把丈夫和北大輝的骨灰運回中國,並助其入籍中國。
北一輝是日本最著名的法西斯主義理論家,他崇尚暴力,鼓吹戰爭萬能,宣揚國土狹小的國家對外擴張是合理的,極力為日本的侵略政策製造理論根據。他還宣稱,日本應當打敗英美俄中等國,締建一個龐大的世界帝國。北一輝的法西斯思想理論是日本對外擴張,特別是擴大對中國的侵略的直接理論依據。

家庭背景

1883年4月3日,北一輝出生在靠近日本田一側的新瀉縣湊町。湊町是一個沿海的貧窮的小鎮,大多數居民從事漁業和農業。其父經營釀酒業,還做過鎮長。

社會主義

1901年,自稱社會主義者,向當地的報紙《佐渡每日新聞》投稿發表評論文章。
1904年.他離開家鄉前住東京在早稻田大學做旁聽生,同時與日本早期社會主義者(土界)利彥等人來往。
1906年,寫成第一本著作《國體論及純正社會主義》一書。
加入宮崎滔天領導的革命評論社。

中國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北一輝受派遣前往中國。
1913年,因不擇手段籌集經費,被日本領事館以敲詐錢財的罪名而勒令回國。
寫《支那革命外史》,送交政界要人及新聞機構。開始信奉法華經。法華經預言.釋迎死後2000一2500年,世界進入末法時代,將發生大地震裂:人類面臨大滅絕。屆時會出現四位指導者,拯救人類,建設新世界。把世界大戰和俄國革命看做大地震裂,祈盼出現轉機,能夠拯救日本和世界。
1916年,驅逐令滿期,再次來到中國。
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的爆發,使北一輝的政治活動再次發生轉變。中國民族解放鬥爭的矛頭完全指向了日本,而且以前北一輝引以為同志的許多人也站在反日運動的前列。他把這一運動看作是排日運動,便決心離開中國,“告別十餘年間參與的中國革命的生活”,返回日本。
在中國開始寫作《日本改造案原理大綱 》(後改稱《日本改造法案大綱》),這是北一輝的第三部、也是最後一部重要的著作,集中反映了北一輝“改造國家”的構想。

事業高潮

1919年8月1日,日本第一個法西斯組織猶存社成立,派大川周明專程到上海尋找北一輝。兩人長談兩天一夜,大川攜《日本改造法案大綱》已完成了前七章回日,次年,北一輝回日,參與猶存社。大綱在日本學生和青年軍官中產生影響。
1921年9月28日,受北一輝思想影響的朝日平吾刺殺了日本四大財閥之一的安田財閥首腦善次郎。朝日平吾生活貧困,先後進入早稻田大學和日本大學學習,都因交不起學費而未能完成學業。後從事貧民救濟等社會運動,幾次企圖組織社團以改變社會,都因缺乏資金而失敗。他遍訪資本家募集資金,全抱冷淡態度,他因此決定“誅殺一、二彼等奸富的代表人物,使其反省悔悟”。他自殺後留下的文章中表示,無政府主義或者共產主義與自己是不相容的,能夠取得共鳴的是國家社會主義。他崇拜天皇,強調君側的財閥、政黨和政府隔離了天皇和臣民。他號召進行大正威信實行土地國有,救濟自耕農等,內容與北一輝思想如出一轍。日本輿論普遍同情刺殺者朝日平吾。
1921年11月24日,日本原敬首相被暗殺。兇手中岡良一,是猶存社機關雜誌《雄叫》的熱心讀者,受朝日平吾的鼓舞而行刺。
1922年初,蘇俄代表越飛訪問日本。北一輝寫《訓斥越飛的公開信》,攻擊蘇俄,諷刺邀請越飛的東京市長後藤新平。後藤與大川周明關係密切。此事導致北與大川分裂。
張群為北一輝所題的墓碑張群為北一輝所題的墓碑
1926年北一輝寫了《維新革命論》一文,從明治維新的歷史中總結出“維新革命不取決於戊辰戰爭而是由天下大勢之頗頻暗殺決定的”,認為“古今一切革命依靠軍隊運動是歷史的通則”“革命是青年的事業”“是極少數者與極少數者的鬥爭”。這樣,北一輝就補充了在《日本改造法案大綱》中沒有涉及到的“維新”政變由誰來完成的問題,把注意力放在青年軍官身上。從此,民間法西斯運動和青年軍官密切地聯繫在一起。信奉北一輝學說的青年軍官慢慢形成巨大的力量。
1936年2月26日,爆發了二二六事件。此事是受北影響的年青軍官所為,並得到北的精神支持。安藤輝三、村中孝次和栗原安秀等軍官,與1400左右的士兵在東京起事,高喊著“昭和維新”“尊皇討奸”等口號,襲擊政府首腦們的官邸或家裡,殺了內閣大臣齋藤實,占領陸軍省參謀本部、國會和總理大臣官邸、警視廳及附近地區,並要求陸軍首腦果斷實行國家改造,任命荒木貞夫關東軍司令官。2月29日,陸軍首腦正式下達鎮壓命令。1937年8月19日,北一輝以及年青軍官西田稅(此人受北影響而在青年軍官中活動,也是北與年青軍官的聯繫人)被處決。

人物著作

《國體論及純正社會主義》
內容主要有:
第一,關於社會主義的必然性。他以進化論為依據,推定人類社會的發展經過三個階段,由古代的公民國家、中世紀的家長國家進化到近代的公民國家,第三階段的國家是民主國,北把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看作同屬於近代公民國家這一歷史發展階段.只不過前者的社會組織原理是偏執的個人主義,人們在法律上平等但在經濟上不平等.而他聲稱自己的“純正”社會主義是中世紀極端的集團主義和近代極端的個人主義二者的新的綜合。
第二,關於社會主義的內容。北主要從經濟方面加以理解,提出實行土地及生產機構的公有以及它們的公共經營.勞動者基於自己的天性選擇職業,建立起在自由獨立基礎上的有秩序的生產方式,採取一種徵兵式的勞動組織方式。除普選以外,北對政治方面的問題幾乎沒有提到。
第三,按照他的社會發展理論,北完全肯定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的國家體制,認為它是國家全體即廣義的國民擁有主權的公民國家,對於這類國家來說,全體國民和整個國家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國家體制是好的,國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第四.對於現實中的日本.北認為明治維新的元老背棄了革命的初衷,使大資本家、大地主等上層階級控制了國家政權.占人口大多數的人民陷入工資奴隸和農奴的狀態,社會發生分裂,日本成了階級國家。因此,北主張打倒大資本家和大地主,進行第二次維新革命,恢復社會的本來面貌,實現社會主義。北把它汰少為“復古的繭命主義”。
第五.北提出的最終理想是根據能力進行生產、根據需要進行消費的宇宙一體的所謂共產社會,但是他又提出由於各國之間有很大差別,存在著競爭,因此在一國實現了公民國家後,這個國家可以對其他國家行使權威,通過世界革命,建立世界聯邦.此書剛出版就被禁止發行。
《日本改造法案大綱》
全書分為八個部分。
第一部分題為國民的天皇,提出作為改造日本的第一步,發動天皇大權,在全國實行戒嚴令,三年停止憲法,解散國會。北一輝認為沒有必要採用西洋的民主,因為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已經是以天皇為中心的近代民主國,所以天皇是“國民的大皇”,“明確天皇是國民的總代表,是國家史柱的原理主義”,在發動政變後,罷免樞密院及其他官吏,廢除華族制度、貴族院,在戒嚴期間排除原來的軍閥、吏閥、財閥、黨閥之人,隊從全體國民中選拔人才組成改造內閣,通過普選召開改造國會.在第三屆改造議會上出天皇提出兜法修正案,頒朽新憲法。
第二、三、四部分是關於所有制問題。在實行政變的基礎上,國家對社會進行全面改造.經濟方面限制私有的數量,其標準為私有土地不得超過3萬元,私有企事業不得超過1000萬元,私有財產不得超過300萬元,超過部分無償交給國家。北一輝認為人類同時擁有公共的和私利的欲望,人的創造件活動動機完全來自於私慾,因此不能否定私有,而應該加以保護扶植,“不管如何發達,公共的生產也不能覆蓋國民生活的全部,在最近的將來依然是小資本基礎上的私人經濟占大部分“,採取的各種經濟措施應一點也不使“除所謂上流階級外的中產以下國民受到絲毫動搖”。另一方面.國家的統一隻是政治上的統一.經濟上是戰國時代,是封建制,破壞了國家經濟上的統一,必須廢除。而且大資本家大地主的財富是由社會的進步和共同的生產創造出來的,因為制度不好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必須加以限制,由國家建立銀行省、航海省、礦業省、農業省、工業省和商業省等部門經營國有企業。
第五、六部分是勞動者的權利和國民的生活權利,提出國家設立勞動省保護一切勞動者的權利,仲裁勞動糾紛。在私人企業中,勞動者參與經營和分配,純利的一半分配給勞動者,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廢除童工。但是,國家絕對禁止罷工.因為罷工是向經濟民主過渡時期的現象,不是勞動者的特權,經過國家改造後當然應該禁止。政治方面實行男子普選制,廢除治安警察法等鎮壓法令,恢復國民的自由。社會方面由國家保護和贍養孤兒、老人和殘疾人,國民有受教育的權利,15歲以下的學齡兒童免費提供教科書和午餐,國家保護國民的人權,保護私有財產。
第七部分是朝鮮以及將來的新領土的方針。因為朝鮮不是屬國、不是殖民地,應採用與日本本土同樣的法令和原則,逐漸給予當地人參政權和各項權利.把國內改造擴展到朝鮮。以後日本取得的新領土也按照這些原則辦理。
第八部分是國家的權利。國家除了防衛以外,有為被不義之強力壓迫的其他國家和民族開戰的權利,當前為了印度獨立和保全中國而開戰是國家的權利。國家還有因為國家自身發達的結果,對其他獨占不法的大領土,無視人類共存之天道者開戰的權利,當前為了取得澳大利亞和遠東西伯利亞,向其領有者開戰是國家的權利。北一輝聲稱, 日本是國際上的無產階級,俄國是世界上的大地主,英國是世界上的大富豪,向它們開戰是正義的。通過戰爭,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亞洲帝國.進而廢除國界,實現世界和平。

歷史評價

前期參加過中國革命,五四運動的排日傾向之後,他在上海寫出《日本改造法案大綱》,決心從下層社會起對日本進行改造,得到廣泛支持。最終形成二二六事件。兵變失敗後被日本政府所殺。但他的思想卻流布於世,成為日本法西斯主義的源流。
時至今日,許多日本的作家,如三島由紀夫、導演,如吉田喜重都對北一輝的思想仍然懷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