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皮

化皮

藥材簡介 化皮 (《嶺南雜記》) 【異名】化橘紅(《識藥辨微》),化州橘紅(《嶺南隨筆》),化州陳皮(《本草從新》),柚皮橘紅(《中藥志》),毛化(《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芸香料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果實的外層果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化皮
  • 異名:化橘紅
  • 來源:化州柚的外層果皮。
  • 形態:呈對摺的七角,六角或五角星形
藥材形態,藥材其他,

藥材形態

①化州柚,又名:化州仙橘(《嶺南雜記》)。
常綠小喬木,高約3~3.5米。
枝條粗壯斜生,幼枝被濃密柔毛,並有微小針刺。
葉互生;葉柄的葉翼倒心臟形;有毛,主脈及葉翼邊緣尤多;葉片長橢圓形,長8~13厘米,寬3~6厘米,先端渾圓或微凹入,基部圓鈍,邊緣淺波狀,兩面主脈上均有柔毛;葉質肥厚柔軟。
花極香,單生或腋生花序;萼4淺裂;花瓣白色,矩圓形;雄蕊20~25;子房圓形,花柱柱狀,柱頭極大。
果實圓形或略扁,一般高10~15厘米,寬11~13厘米,檸檬黃色,油室大而明顯,幼果密被白色絨毛;果頂圓鈍,頂端內凹,果蒂四周略有棱起;果皮不易剝離,厚約2厘米;瓤囊16瓣,中心柱充實,果肉淺黃色,汁胞長大似紡錘形,味被酸。
種子80粒以上,扁圓形,合點淺紫色。
花期3月。
果期8~9月。
廣東(化縣)、廣西(玉林專區)有栽培。
本植物的花(柚花)、未成熟的幼小果實(橘紅珠)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②柚,詳柚條。
【採集】7~8月摘取未成熟的果實,投入沸水中略燙後,即撈出,將果皮割成6~7瓣,除去果瓤及中果皮,然後曬乾或焙乾;再用水潤透,對摺,以木板壓製成形,焙乾。
【藥材】乾燥的外果皮,呈對摺的七角,六角或五角星形,展開後直徑13~20厘米,厚2~3毫米。
化州柚的外皮黃色或黃綠色,密布毛茸,有皺紋及小凹點,多作成七角,習稱黃七爪、綠七爪;柚的外皮黃棕色,光而無毛茸,亦有皺紋及小凹點,多成五角形,習稱大五爪;加工為六角形者,稱六爪紅,單片呈柳葉狀者,習稱尖化紅,或稱柳葉橘紅。
內表面多為黃白色,有脈絡紋。
質脆,易折斷,斷面不齊,外側有一列不整齊的油點,內側黃白色。
氣微香,味苦。
以皮厚、多毛,氣味濃厚者為佳。
主產廣東、廣西等地。

藥材其他

【炮製】揀去雜質,刷淨,用時擘碎。
【化學成份】果實含柚皮甙、柚皮甙元;果皮含枸櫞醛、香葉醇、芳樟醇、磷氨基苯甲酸甲酯等。
【性味】苦辛,溫。
①《綱目拾遺》:味苦辛。
②《嶺南採藥錄》:味苦辛,性溫平,無毒。
【功用主治-化橘紅的功效】化痰,理氣,健胃,消食。
治胸中痰滯,咳嗽氣喘,嘔吐呃逆,飲食積滯。
《綱目拾遺》:治痰症,消油膩、穀食積,醒酒,寬中,解蟹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
【宜忌】氣虛及陰虛有燥痰者不宜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