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化濕藥

化濕藥一般指本詞條

芳香化濕藥是指以芳香辟濁,化濕醒脾為主要功效的一類中藥。在臨床上濕症常帶有兼症,故芳香化濕藥在具體套用時,需適當配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芳香化濕藥
  • 含義:以化濕運脾為主要作用的一類中藥
  • 主要功效: 以芳香辟濁,化濕醒脾
  • 症狀:氣味芳香,性偏溫燥,多入膀胱
含義,功用,適應症,配伍,用藥注意事項,現代研究,

含義

本類藥物氣味芳香,性偏溫燥,多入膀胱、脾、小腸經。有利水滲濕、利尿通淋、利濕退黃等功效。臨床上主要用於內濕症,如脾為濕困,運化失調所致的脘腹痞滿、口淡多涎、嘔吐泛酸、大便溏泄、食少體倦、口膩發甜、舌苔白膩等症。此外對於濕痰壅滯,以及濕溫、暑溫、霍亂、痧脹等症,亦可適當選用,以化除濕濁。

功用

此類藥物芳香醒脾、溫燥化濕、辛散利氣,有宣化中焦濕濁,健運脾胃,疏通氣機,消脹除痞,化濕醒脾,開胃進食的作用。部分藥還有散寒解表、祛暑除濕、和胃止嘔、降氣平喘、理氣安胎、除痰截瘧等作用。

適應症

芳香化濕藥主要用於濕犯中焦,脾為濕困,運化失常引起的食少納呆,倦怠乏力,胸悶脘痞,口甘多涎,便溏,苔膩等症。常用的芳香化濕藥有蒼朮、藿香、佩蘭、砂仁、砂仁殼、白豆蔻、白蔻殼、草豆蔻、草果等。此外,某些芳香化濕藥還可用治風寒感冒,惡寒無汗;暑濕表證;濕溫初起;風濕痹證,關節疼痛;痰濕喘滿;寒濕瘧疾;妊娠嘔吐;胎動不安等證。

配伍

水腫驟起有表證者,配宣肺發汗藥;水腫日久,,脾腎陽虛者,配溫補脾腎藥;濕熱交蒸者,配清熱瀉火藥;熱傷血絡而尿血者,配涼血止血藥。
本類藥物辛溫香燥,也能耗血傷津,凡陰虛血燥者當慎用,亦不宜久服;入煎劑宜後下,以免耗損芳香有效成分,降低療效。
由於濕為陰邪,其性重濁黏膩,易致氣機壅滯,故使用芳香化濕藥時常配伍行氣藥,以宣暢中焦,消脹除滿。為速去濕邪,廣開去路,增強化濕之效,可配伍宣肺利濕藥及苦溫燥濕藥、淡滲利濕藥。濕有寒濕和濕熱之分,寒濕並存當配溫里散寒藥,濕熱合邪當與清熱燥濕藥同用。若脾胃虛弱、水濕內停,須配伍益氣健脾藥,以扶正祛邪,標本兼顧。

用藥注意事項

芳香化濕藥多為辛溫香燥之品,易於傷陰耗氣,故陰虧津傷,舌紅口乾及氣虛乏力者均當慎用。此外芳香辛烈之品多含揮髮油類,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散失。

現代研究

芳香化濕藥有不同程度的健胃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腸蠕動、排除胃腸積氣、制止腸內異常發酵、止嘔。部分藥物對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某些藥還有發汗和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作用。芳香化濕藥分別對西醫診為消化不良、腸炎、痢疾、胃腸神經官能症、腸梗阻、胃腸型感冒、流行性感冒及早期妊娠中毒症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