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濕和中(removing dampness for regulating stomach),用具有祛濕化濁、健脾和胃作用的方藥治療濕困脾胃證、脾虛濕困證的治法。
中文名稱 | 化濕和中 |
英文名稱 | removing dampness for regulating stomach |
定 義 | 用具有祛濕化濁、健脾和胃作用的方藥治療濕困脾胃證、脾虛濕困證的治法。 |
套用學科 |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治療學(二級學科),內治法(三級學科)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化濕和中
- 類別:醫學術語
化濕和中(removing dampness for regulating stomach),用具有祛濕化濁、健脾和胃作用的方藥治療濕困脾胃證、脾虛濕困證的治法。
中文名稱 | 化濕和中 |
英文名稱 | removing dampness for regulating stomach |
定 義 | 用具有祛濕化濁、健脾和胃作用的方藥治療濕困脾胃證、脾虛濕困證的治法。 |
套用學科 |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治療學(二級學科),內治法(三級學科) |
化滯和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三十六。具有消食和胃,化濕清熱之功效。主治脾胃弱,為飲食所傷,胸膈噎塞,食不運化。症見嘔吐酸腐,脘腹脹滿,飲食不化,口乾口苦,體倦乏力,大便或瀉,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或數。組...
方中以藿香、厚朴、蒼朮、化橘紅化濕和中為主藥。輔以蒺藜、薄荷散風熱;葛根解肌退熱,止瀉;天花粉清熱,養胃生津;鉤藤、菊花清熱,息風,止痙;白芷散風祛濕。佐以薏苡仁、神曲茶、稻芽健胃消食,和中;木香行氣止痛;茯苓利水滲濕,...
化濕醒脾,辟穢和中,解暑,發表。主 治 用於濕阻脾胃、脘腹脹滿、濕溫初起、嘔吐、泄瀉、暑濕、發熱惡寒、惡寒發熱、胸脘滿悶等症。相關配伍 1、《和局方劑》:藿香、厚朴、陳皮、大腹皮、桔梗、半夏、白芷、茯苓、蘇葉、甘草。治...
代表方劑:藿朴夏苓湯加減。本方芳香宣表,化濕和中,用於感受暑濕,身困神倦,納減脘脹等症。藥用藿香、蔻仁芳香化濕;杏仁、苡仁、豬苓、茯苓、厚朴、澤瀉開宣氣機,滲利水濕;半夏止嘔;豆豉透表。2、濕滯經絡 症狀:關節酸痛重...
藿香正氣液(水、丸、膠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濕和中之效。臨床凡有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表現為感冒、嘔吐、腹瀉的患者,均可使用。十滴水:主要用於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胃腸不適等。在長途旅行、高溫環境下工作時,...
③濕邪蘊中,脘痞食少,或有便溏,苔白膩者,加蒼朮、厚朴、半夏化濕和中;④頭痛甚,配白芷、川芎散寒止痛;⑤身熱較重者,加柴胡、薄荷疏表解肌;⑥風寒兼氣滯者用香蘇散;⑦風寒兼咳嗽者用杏蘇散。2、風熱犯表證 症狀:惡寒...
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甲乙經》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實驗觀察...
香薷(發汗解表,化濕和中) 063 荊芥(解表散風,透疹,消瘡) 064 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 065 羌活(解表散寒,祛風除濕,止痛) 066 白芷(解表散寒,祛風止痛,宣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 067 細辛(祛風散...
治宜化濕和中,宣通氣機,方選藿朴夏苓湯去杏仁、豬苓、淡豆豉、澤瀉,加糯稻桹、蒼朮、陳皮。邪阻半表半里盜汗,多見熱性病的國中期階段。多由外邪侵襲,表邪失於疏解,循傳少陽,阻於半表半里,欲達不出,正邪交爭,逼津於...
暑濕型:治以祛暑化濕和中,方用新加香薷飲或藿香正氣散。也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成藥。用藥原則 核心原則:孕婦使用任何藥物均應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抗病毒藥物:不建議使用,應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退熱藥。感冒伴有高熱...
脾濕型黃疸的小兒皮膚發黃,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無華,體質消瘦,乏力納少,大便溏軟,四肢欠溫,治療可用健脾化濕、和中之法,中藥可用茵陳、白朮、乾薑、黨參、山藥、茯苓、佛手、菖蒲、鬱金、焦山楂等,中成藥可用健脾丸,地...
治法:健脾化濕,和中止瀉。 方藥,黨參10克、白朮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木香10克、砂仁3克、慧苡仁15克、陳皮10克、澤瀉10克、葛根10克。 中成藥;鍋類散,每晚1支,沮開水20—40m1調用,保留灌腸。(3)肝旺脾虛:腹沼...
二、化濕解毒,清氣涼營類 33 第三節 中成藥名方 33 一、疏風清熱,利濕解毒類 33 雙黃連口服液(顆粒、糖漿、合劑) 33 抗感顆粒 35 二、化濕解毒,清氣涼營類 37 六神丸 37 第三章 幼兒急疹中成藥名方 39 **節 概述 39...
小兒四症丸 疏風散寒,祛邪化濕 小兒腹瀉寧糖漿 清熱利濕,健脾止瀉 小兒口瘡 祛邪火,止疼痛 健兒清解液 脾胃熱火 導赤丸 清心除煩,消口瘡 小兒驚風 孩子突然驚厥怎么辦 牛黃抱龍丸 清熱化痰,息風定搐 琥珀抱龍丸 疏風清熱,...
臣以紫蘇味辛氣香,散濕辟穢化濁;白芷芳香走竄,辛散溫通,化濕醒濁;且皆辛香發散之品,以增強藿香外解風寒之功,同時也兼以芳化濕濁。陳皮上能瀉肺降逆,中能理氣燥濕,健脾和胃,下能疏肝解郁,長於理氣行滯利水;半夏曲有...
香蔥、佩蘭各10克,茶葉5克,沸水沖泡15分鐘後代茶飲。本方有清熱解暑,祛濁化濕、解表和中之功。尤適於流感和輕度“疰夏”苦夏,作為大眾夏季防暑清涼飲料 決明子茶 決明子15克,夏枯草10克,將決明子炒至稍鼓起、微有香氣後放涼,...
本方重在化濕和胃,解表散寒之力較弱,故服後宜溫覆以助解表。濕熱霍亂之吐瀉,則非本方所宜。附註 附方 六和湯 組成:縮砂仁、半夏(湯泡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參、甘草(炙)各30g,赤茯苓(去皮)、藿香葉(拂去塵)、白扁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