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氣調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綱目》卷十九。具有驅風,行經,散氣之功效。主治流注癧。瘰癧既破,穿鑿孔穴,其處生腫肉如指大,或黑或白。
基本介紹
- 名稱:化氣調經湯
- 出處:《醫學綱目》卷十九
- 功用:驅風,行經,散氣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香附末(酒浸一宿,曬乾)、羌活、白芷各一兩(30g),橘皮二兩(60g),甘草、牡蠣(煅)、天花粉、皂角刺各半兩(15g)。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6g),用清湯調下,一日三次,不拘時候。
功用
驅風,行經,散氣。
主治
流注癧。瘰癧既破,穿鑿孔穴,其處生腫肉如指大,或黑或白。
附註
如脈有力者,先用追毒神異湯下之,卻服救苦神應丸;本方治流注癧,須與神應丸間服。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東醫寶鑑》:“化氣調經湯,通治流注瘰癧;橘皮二兩,香附子(酒浸制)、羌活、白芷各一兩,牡蠣粉、天花粉、皂角刺、甘草各五錢;上為末,每二錢,清酒調下,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