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桃山自然村

化桃山自然村

化桃山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湯丹鎮風景村,屬於 山區。距離村委會3 公里,距離湯丹鎮15公里。國土面積4.62畝,海拔3000米,年平均氣溫7 ℃,年降水量14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化桃山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湯丹鎮風景村
  • 面積:4.62 畝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7 ℃
  • 人口數量:75人
地理位置,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地理位置

化桃山

村情概況

化桃山 村隸屬於 湯丹鎮風景行政村,屬於 山區。距離村委會3 公里,距離湯丹鎮15公里。國土面積4.62畝,海拔3000米,年平均氣溫7 ℃,年降水量14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截止至2007年,有耕地78.2畝,其中人均耕地1畝;有林地1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0戶,有鄉村人口75人,其中農業人口75人,勞動力2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5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88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一、二產業為主。
化桃山自然村
村小路

自然資源

截止至2007年,化桃山自然村共有耕地總面積78.2畝(其中:地78.2畝),人均耕地1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0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9.8畝,其中草地1890畝;荒山荒地1477.4畝,其他面積3359.6畝。有鐵礦等資源。
化桃山自然村
瀑布

基礎設施

化桃山自然村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15戶飲用井水,有2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0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00%和5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0戶(分別占總數的0.00%和 0.00%)。
化桃山自然村
衛星接收器
該村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水泥路、柏油路、彈石路或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公里。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畝,有效灌溉率為0.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 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化桃山自然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2萬元,占總收入的26.83%;畜牧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24.39%(其中,年內出欄肉22頭,肉牛1頭,肉羊150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 0.00%;林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00%;第二、三產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24.39%;工資性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24.39%。農民人均純收入886元,農民收入以第一、二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人(占勞動力的24%),在省內務工1人,到省外務工0人。
化桃山自然村
玉米地

特色產業

化桃山自然村的主要產業為第一、二產業(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8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0.37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產業。
化桃山自然村

人口衛生

化桃山自然村共有農戶20戶,共鄉村人口75人,其中男性40人,女性35人。其中農業人口75人,勞動力20人。
化桃山自然村
村民在勞動
到2007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1人(人員名單附後);享受低保8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建有(無)0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是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占農戶總數的0%。

文化教育

化桃山自然村小學生就讀到同心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湯丹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6公里,距離中學17公里。截止至2007年,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人,其中小學生6人,中學生2人。 

基層組織

截止至2007年,化桃山自然村團員5人。

發展重點

化桃山自然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文教衛生條件差,人畜飲水困難,交通極不方便,第二、三產業發展滯後,經濟發展緩慢。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建立一個責任落實機制,狠抓基層黨建工作,認真落實責任,實行村幹部帶頭抓,組長落實的機制。協調好各方面的工作,推動農村基層發展。加強“為民服務中心”建設,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建立健全為民服務體系,按照“系民、愛民、便民、利民”的總體要求,不斷探索為民服務的新途徑,拓展為民服務的新領域,真正做到為民辦事、替民解憂、幫民致富、讓民滿意,促進農村的和諧、穩定與發展。計畫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發展養豬30頭、牛3頭、羊100隻,輸送勞動力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888元增到1298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