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德縣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1月12日,在化德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上,由縣長崔雨來作2014年化德縣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包括2013年工作回顧及2014年工作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化德縣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4年1月12日
  • 會議:化德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
  • 報告人:崔雨來
會議介紹,詳細內容,

會議介紹

2014年1月12日在化德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化德縣人民政府縣長 崔雨來

詳細內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全縣上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8337”發展思路,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和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各族幹部民眾,砥礪奮進、迎難而上、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項工作,較好完成了縣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2013年,預計全縣生產總值完成45億元,同比增長12%;財政收入完成2.61億元,同比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億元,同比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7億元,同比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165元,同比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78元,同比增長16%;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
(一)工業產業轉型升級,工業經濟發展穩中向好。著力克服經濟下行壓力,加強政策調控和項目支撐,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工業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0.6億元,同比增長13%。服裝產業,圍繞打造“中國羊(駝)絨防寒防潮服裝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目標,規劃了3平方公里的服裝城,投資1億多元,一期工程4萬平米標準化廠房全部竣工。組建融資擔保中心,著力破解企業資金 “瓶頸”。在財政困難情況下,積極籌措2000萬元的擔保資金,開展 “助保貸”業務,累計為企業貸款2億元。全年生產各類服裝2500萬件,實現產值17億元,獲得“中國羊(駝)絨服裝名縣”榮譽稱號。合金產業,利用政策和市場倒逼機制,推廣新技術、新工藝,積極開展節能降耗,加快落後產能淘汰,徹底取締6300千伏安小型礦熱爐,提高了整個合金產業園區的綜合競爭力。加強園區環境綜合整治,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停產整頓,園區環境得到改善。以北辰自備電廠建設為龍頭,合金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完成了合金循環產業園5萬噸中水回用蓄水池建設和園區供水管網改造;實施興廣22萬站主變擴容改造工程,新增容量36萬千伏安,園區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落實電價補貼政策,著力穩定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全縣合金企業達到20家,投產礦熱爐23台,其中年內建成投產3萬千伏安以上礦熱爐8台,在建3萬千伏安礦熱爐15台,年產能達到60萬噸。風光能產業,圍繞打造“百萬千瓦級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目標,引進北京國宏30萬千瓦風電和東生10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目前正在開展前期準備工作。同時,加大地質找礦和資源整合力度,累計取得探礦權44個,開展地質勘查項目35個。忠德礦業鉀長石加工項目、華晨螢石深加工項目正在建設。
(二)農村經濟穩步推進,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提升。農牧業生產是59年以來最好的一年,人大幹,天幫忙,雨水充沛,農牧業喜獲豐收,糧食總產量突破2億斤,年內全縣共出欄牲畜76.4萬頭(只),出欄禽類40萬隻,存欄牲畜34.3萬頭(只)。圍繞農牧業增效、農民增收,積極調整農牧業內部結構,大力推進農牧業現代化,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現代農牧業增勢強勁,新建日光能溫室100畝;新增膜下滴灌2萬畝。建成萬畝連片冷涼蔬菜精品區1處,建成取得國家質量認證綠色蔬菜示範區1處,蔬菜種植面積達7.5萬畝;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以上。新建林下特禽養殖基地2處、肉羊良種繁育基地2處,年出欄千隻肉羊養殖場3處;新建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3處、肉(蛋)雞標準化規模養殖場3處。全縣累計建成標準化養殖示範基地56個。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完成了通道綠化106公里、村屯綠化2250畝;規劃建設縣級義務植樹基地1.1萬畝,各鄉鎮均建立1000畝以上鄉級義務植樹基地1處;新建苗圃3處600畝,完成國家重點生態工程15.5萬畝,完成人工種草46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4.4%,獲得“全國生態文明縣”榮譽稱號。開工建設了庫容500萬立方米的興德水庫;建設高效節水灌溉示範田2萬畝;解決了8215人飲水安全;新建35千伏變電站1座,改造城鄉10千伏以下電網14公里,建設通村砂石路20公里、通村油路84公里,完成幸福院街道及院落硬化24萬平米,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農牧業產業化發展進程加快,編制完成《化德縣綠色生態經濟帶產業發展規劃(2013—2017年)》;加強疫病防治工作,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密度達100%;嚴格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鼓勵農民依法自願流轉土地,新增土地流轉6.7萬畝;積極組織引導農民發展勞務經濟,加強農民勞務輸出技能培訓,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三)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把新型城鎮化作為經濟成長和結構調整的重要引擎,突出做好“規劃、文化、綠化”三篇文章,累計實施城建項目62項,完成投資9.9億元,建成區面積達到12.8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58%。城鄉規劃體系進一步完善,修編了《化德縣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完成長順鎮中心城區總體設計、4個鄉鎮總體規劃和4個村莊規劃,完成秦——二高速化德段及縣城“五大出口”建設項目規劃。市政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圍繞完善城鎮綜合服務功能,實施了長順大街、益民大街、化康路繞城線及 “八縱”道路延伸改造工程7.5公里;小街小巷改造18條5公里,便道硬化20萬平米,完成自來水管網、供熱管網、天然氣管道、排水管道改造40公里;大力實施城鎮綠化、亮化、淨化工程,栽植樟子松、雲杉等苗木60多萬株,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安裝更換景觀、照明路燈1200多盞;新建維修公廁25座,新建垃圾轉運站20座。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行路難、上廁難”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保障性安居工程穩步推進,實施棚戶區改造900戶7.9萬平米;開工建設產業移民樓600套、廉租房500套、公租房300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550戶,新建、改擴建幸福院20所,解決1500戶、2400多人的養老問題。加強城鎮管理,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日常監管,強化綜合治理,鎮容鎮貌明顯改觀。
(四)民生工作全面加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切實履行保基本,兜底線的責任,努力克服財政收支困難,著力抓好增收節支,強化資金運轉調度。全力保障民生投入,民生及社會領域支出達10.9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3%。承諾為民辦的“九件實事”全面完成。創業就業工作紮實推進,為372名創業者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895萬元;新增城鎮就業667人,開發公益性崗位386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保險擴面工作超額完成任務,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縣內住院政策內報銷比例分別達到75%、70%、85%。城鎮低保、農村低保保障標準繼續提標,分別提高12%、33.4%。五保戶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6850元、2940元,福壽養護院全面開工。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55680人;企業參保人員月工資增長157元,達到1712元。建立普惠型老年福利制度,為2900多名8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121萬元。投資4500萬元,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124個,覆蓋36個行政村。為5433名貧困農民發放現金直補每人1000元;為農村低收入困難家庭每戶供應冬季取暖用煤1噸。為650名城鄉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髮放資助資金80萬元,使他們都能上得起學。堅持把扶貧攻堅作為頭號民生工程,以開展省級、市級領導幹部聯繫貧困旗縣,市直部門幫扶貧困鄉鎮為契機,編制《化德縣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3—2017年)》,出台了《領導幹部聯繫鄉鎮、包村工作方案》,實行結對幫扶貧困戶制度,實施產業幫扶項目68個,投入幫扶資金420萬元,以項目扶貧為支撐,1.1萬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同時,抗災救災、城鄉大病救助、社會救助等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五)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協調。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改擴建中國小校舍8000平米、幼稚園21所3萬平米,建設塑膠操場4個,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深化和完善教育“三項改革”,完成高中校長、副校長職級認定,穩步推進一線教師職稱評聘,招聘一線教師32名,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逐步緩解民眾看病就醫難問題;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38‰以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得到加強,建成2500平米放心食品市場1處,啟動食品安全線上監控,改建農貿市場1處、創建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街2條。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文化市場專項整治,全力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導向。科技助推縣域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聚點環保餐具公司率先籌建生產力促進中心,全縣新科技,新技術套用推廣和研發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全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信訪維穩工作成效明顯。積極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深入推進平安化德創建活動。高度重視安全生產管理。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自治區28條配套規定,堅決抵制反對“四風”,密切聯繫民眾,建設高效、廉潔政府。自覺接受縣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結。堅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決策的科學化、法制化、民主化程度不斷提高。政務公開、行政監督、審計監督和依法行政工作成效明顯,反腐倡廉工作不斷加強。此外,人武、人防、消防、統計、糧食、供銷、體育、檔案、民族宗教、殘疾人、紅十字等各項工作也取得了長足發展。
各位代表!
過去一年,我縣經濟發展面臨近年來少有的複雜局面,我們按照“8337”發展思路和烏蘭察布市“構築三個基地、打造三個中心、建設五個區”的目標定位,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快推進縣域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編制了《化德縣縣域經濟發展規劃》,大力發展“一輕一重一流”三大特色產業,全力打造 “三個基地”,經歷了重重考驗,克服了種種困難,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特別是我們著力壯大非公有制經濟,實行“無限審批、零成本註冊”,個體工商戶新增642戶,達到了3942戶,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增102家,達到228家,非公企業新增98家達到465家,充分釋放了發展潛力,被命名為“全國中小企業投資環境百佳縣”。圍繞城鄉統籌一體化“三三制”扶貧開發模式,按照“一個轉移、兩個集中”的路徑,整合各種資金和資源,先行先試建設農村養老互助幸福院,實行“集中居住、分戶生活,社區管理、互助服務”農村養老新模式,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自治區黨委、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評價。民政部、住建部、國家扶貧辦有關領導多次深入我縣調研,促成了全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國家中西部農村危房改造兩個全國性現場會在烏蘭察布市成功舉辦,並在全國範圍推廣。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我們立足縣情,創造性地貫徹落實“8337”發展思路深入破題的結果,是全縣上下解放思想、“破三論”、“樹三觀”的生動體現,更是全縣各族幹部民眾攻堅克難、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化德建設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發展不足是化德最基本的縣情。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小,產業層次低、鏈條短、結構單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農牧業現代化和城鎮化水平較低,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不足;生態環境仍然脆弱,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財政實力不強,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能力不足,支出壓力較大;農民可持續增收基礎不牢固,扶貧開發任重道遠;政府職能轉變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等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突出重點,切實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進取意識,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4年工作任務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市一系列重要會議和縣委十二屆四次全委會議精神,以“8337”發展思路為統領,大力實施以服裝為主導推動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富民工程,堅定不移推進城鄉統籌一體化“三三制”扶貧開發模式;以招商引資為重點,培育壯大“一輕一重一流”(服裝、合金、現代物流)三大特色產業,全力打造 “三個基地”( 中國羊駝絨絮片防寒防潮服裝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百萬噸級合金循環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百萬千瓦級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
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1%和15%。
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項目帶動,投資拉動,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園區為載體,以招商引資為重點,抓項目,抓投入,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2.8億元,增長11%。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以園區為載體,構建以政府為主導,市場為主體,社會化參與的招商引資格局。深入推進與京津晉冀等地的區域合作,按照“圍繞主導產業布局相關產業、圍繞骨幹企業配套協作企業”的集群化發展模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搶抓機遇,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不斷最佳化縣域經濟發展格局。繼續完善服裝、合金、物流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以配套促集聚,以獎勵促引進,引導好社會力量、發揮好社會優勢,形成全社會參與招商引資、全社會聚力助推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的新局面。
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服裝產業,按照規模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思路,繼續推進羊(駝)絨服裝城建設,開工建設“七位一體”(批發集散、研發創新、纖維檢測、金融服務、商貿批零、電子商務、會議會展)的服裝批發集散商貿綜合服務中心。引進外力,激活內力,借力發展,積極爭取與國內服裝龍頭企業的合作,利用其品牌優勢和銷售網路優勢,帶動我縣服裝產業擴規模、提質量、增效益。突出企業投資主體地位,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釋放民間投資潛力,啟動實施服裝城二期工程。強化行銷手段、行銷策劃和產品精細化包裝,整合行銷網路,探索組建行銷聯盟或銷售公司,進一步開拓市場潛力,力爭將服裝城打造成為中國羊(駝)絨絮片防寒防潮服裝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科研創新研發基地、龍頭企業聚集基地、馳名商標培育基地。充分發揮綜合服務平台的作用,加強政銀合作、銀企對接,切實緩減企業融資難問題。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強化對行業內部的綜合協調、信息服務、自我監督等功能。大力推行質量、環保、安全體系認證,加強標準化管理,堅決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促進服裝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合金產業,嚴格產業政策和環境準入兩條底線,下決心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採取公司化運作方式,加強廢渣集中傾倒和治理,完成北辰、嘉銘等15台3萬千伏安礦熱爐續建工程,新建鑫旺1台3萬千伏安礦熱爐,年內投產運營礦熱爐累計達到30台。風光能產業,力促中海油二期、華電二期、國宏集團和華能——歌美颯吉慶風場等90萬千瓦風電項目開工建設,年內風電裝機總量突破100萬千瓦;加快東生光伏能源、北京科諾偉業、三峽新能源等25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取得核准,力爭年內開工建設;推進北辰自備電廠建設進度,力爭儘早投產運營。礦產品加工,完成興大公司壓電石英晶體頻率片生產項目建設;加快忠德礦業鉀長石粉加工及瓷磚生產項目建設進度,年內建成3條長石提純生產線和2條瓷磚生產線;力爭宏辰公司1700萬平米陶瓷生產項目開工建設;積極推進華晨公司螢石資源配置和螢石粉選廠續建工程,年內實現投產達效。農畜產品加工,立足豐富的農畜產品資源,培育乳、肉、薯、草等各類加工企業,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
著力提升產業層次。順應市場變化新趨勢,大力推動產品結構向多元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構築工業產品結構新格局。用足用好民族貿易企業扶持政策,依託服裝城研發中心,加快服裝款式研發、延伸床上用品等羊(駝)絨系列產品開發,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力爭打造2個以上區內著名商標,努力培育民族品牌,加快服裝產品由以量取勝向以質取勝轉變。開發具有防靜電、防臭、遠紅外線功能三大系列羊駝絨絮片,品種要達到30個,除滿足當地需求外,開拓國內防寒服裝填料市場。順應國家產業政策,加快合金產業的轉型升級,圍繞已形成的鎳鐵、矽錳、鉻鐵產業鏈,加快延伸項目建設,力爭在不鏽鋼、鈦金生產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下游產品循環產業鏈條。
(二)堅持產業主導,農民增收,著力推進農牧業現代化。圍繞建設“綠色農畜產品加工輸出基地”目標,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全面推動現代農牧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加大馬鈴薯良繁體系建設,重點實施馬鈴薯網室500畝、原種繁育田5000畝,建設馬鈴薯連片種植示範區4處,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以上。圍繞打造“京津地區冷涼蔬菜供應基地”的目標,完成民樂核心區萬畝蔬菜種植,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7.5萬畝。全面推進飼草業發展,重點抓好內蒙古雲天化公司萬畝紫花苜蓿種植基地建設,年內人工種草以及飼草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強化畜牧業種子工程,重點抓好 “杜寒”、“多寒”肉羊雜交良繁體系及寒羊純繁體系建設。繼續鞏固、完善“三圓林下特禽養殖場”等典型示範養殖基地。按照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基地﹢養殖戶的模式,發展壯大林下特禽、生豬、肉雞、肉牛等專業合作社組織或專業大戶,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主動順應農牧業向高科技、高回報轉型的“過渡期”、與二三產高度融合的“升級期”發展新趨勢,制定出台我縣涉農項目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大力推進農牧業招商,提高農牧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組織化程度。注重農畜產品地理標誌認證以及品牌創建工作,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加大試驗示範推廣力度。加快推進農畜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建設,提升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在恆利現代農業園建設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在民樂蔬菜交易市場建設電子交易信息服務平台。
創新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鞏固、拓展、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嚴格審批程式,健全考評辦法,規範內部管理,紮實增強合作組織抵禦自然和市場風險能力,促其上規模、上檔次,發揮孵化、示範、輻射、帶動作用。加大對土地草牧場流轉政策的宣傳力度,健全土地、草牧場流轉機制,規範流轉行為,鼓勵土地草牧場向種養企業、家庭農牧場、專業合作社流轉,年內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0萬畝,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加強農產品行銷隊伍建設,抓好與市場對接,搞好產供銷銜接,積極發展訂單農業,有效降低生產風險。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成1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推進興德水庫建設,完成七號河治理二期工程和公臘反修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實施黃花水庫、大黑沙圖水庫、三合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特布河治理工程。建設綜合物流園區公路28公里,德包圖鄉開地房——六支箭等4條通村油路82.5公里,種羊場和林場專用公路2
(三)堅持統籌發展,城鄉聯動,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抓住國家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利機遇,拉動縣域經濟發展。有序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調整最佳化城鎮布局和形態,堅持“西引、南優、北擴、東跨”的發展思路,強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把城鎮建在大自然中、建在園林中。全年城鎮建設投資6億元,城鎮化率達到61%。
完善城鄉規劃體系。完成《化德縣長順鎮控制性詳細規劃(2014—2030)》,修編七號鎮、朝陽鎮總體規劃,編制21箇中心村和9個棚戶片區規劃。完成迎賓路、金三角路(北新區段)、舊區長福大街(南防洪溝全封閉整治)街景規劃設計,引導城鎮基礎設施合理布局。
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實施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建設長華大街、順義路、郵電路延伸工程;改造長福大街、先鋒東街、迎賓南路道路工程;貫通工業路——先鋒東街、長順大街——白土卜子路;實施永勝北街等5條小街小巷改造;注重綠道綠廊項目、街頭綠園和主題公園建設,推進城鎮道路綠化、亮化、美化工程,栽植各類苗木50萬株(叢),安裝路燈350盞。開展長順鎮向陽村新水源地勘探工作,做好新水源供水規劃,推進項目建設。堅持“四維治水”,在完善工業園區中水回用項目的同時,開工建設50萬立方小塘壩1座,徹底解決全縣生產用水問題。加快供水、供熱等設施配套建設,改造舊區自來水管網5公里,鋪設排污排雨水管網3.5公里,新建改建供熱管網19公里,建設換熱站11座。實施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年內新建廉租房600套、公租房300套,推進棚戶區改造項目9個、2400戶。加強保障房分配管理,嚴格政策界限,建立健全準入、使用、退出機制,真正使住房困難民眾受益。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圍繞省際通道和集通鐵路沿線,把農危改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整合項目、集中投入,年內整治重點村21個,重點打造農場、永紅、德勝新農村示範點3個。實施提升住宅品質工程,完成塞北等10個住宅小區建築節能改造5.4萬平米;推進福安三期、學府新城等住宅小區新建續建工程,建築面積14萬平米。
創新城鎮管理模式。創新管理體制機制,逐步實現城鎮管理的格線化、精細化、常態化。以鎮容鎮貌、環境衛生、交通秩序整治為重點,切實解決好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制定出台《化德縣集中供熱管理辦法》和《化德縣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城鎮管理規章制度和市民文明公約,提高公眾參與城鎮管理的積極性,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四)堅持市場主導,政策扶持,著力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堅持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並重,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並舉,實現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5%。
積極發展商貿流通業。加快培育市場體系、拓展流通方式、完善配套功能,抓好“新網工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改造5家銷售網點,著力完善銷售網路。加強糧食儲備、流通市場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新型業態,提升商貿流通現代化、信息化水平。
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圍繞打造“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基地”,立足我縣歷史、文化、環境、區位、氣候等特點,整合綠色自然資源,挖掘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紅色旅遊資源,編制實施好《化德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打造草原風情游、特色產業游、農家樂、牧家游、紅色旅遊、商務會議等多樣化的發展格局。加大宣傳促銷力度,推動旅遊業健康發展。年內引進有實力的企業重點開發黃羊灘生態旅遊項目和原守備一師駐地秋靈溝紅色旅遊項目。
有效壯大現代物流業。抓住秦——二高速化德段建設以及化康公路升級改造的歷史機遇,依託我縣的區位、交通優勢和服裝、合金兩大產業以及錫盟豐富的煤炭資源,強化物流園集聚功能,大力發展以煤炭、服裝、合金為主的現代物流業,完成“銘揚”、“浩瀚”兩家物流企業基礎設施建設,促成德盛貿易公司礦產品代理進出口倉儲物流項目開工建設。年內再引進2-3家大型物流項目落戶,力爭現代綜合物流園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億元。
加快發展現代金融業。落實促進金融業發展政策措施,引進股份制銀行和民營中小金融機構。建立政銀企合作機制,設立政府金融獎勵基金,促進信貸投放。發揮好鑫德融資擔保公司和土儲中心作用,加大融資力度,最大限度撬動銀行貸款,增強發展後勁。繼續開展好與建設銀行的“助保貸”、中行的“羊駝絨通寶”和農行的“金融扶貧富民工程”業務合作,幫助中小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積極融資,緩解生產資金不足問題。規範發展民間融資機構,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五)堅持生態立縣,綠色發展,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協調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做到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加快發展。
加強生態工程建設。全力實施京津風沙源二期工程2.3萬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建設項目6.1萬畝,完善重點區域、通道、義務植樹基地造林綠化工程,加強種苗基地建設,新增苗圃面積2000畝,提高林木種苗自給率。加大禁牧管護、森林草原防火和病蟲害防治力度,促進生態自然修復。
加大環境保護力度。認真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全面落實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嚴格規範企業生產,加快生產企業污染防治,全面完成環保改造,引導企業改善現場管理,堅決取締土法燒結。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和管網配套建設,啟動中水回用項目。加強水源地保護管理。完善園區、熱力公司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各類污染物達標排放。加強生活、生產垃圾集中處理,規範煤場、建築施工現場和工程車輛管理,確保環境治理取得實效。
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水資源管理,大力推進工業、農業節約用水,加快實施居民計量用水,堅決遏制水資源浪費。切實提高建設用地利用率,加大廢棄居民點和工礦廢棄地復墾項目實施力度,建設100畝耕地儲備庫,建立科學有效的建設用地供應保障調節機制,促進國土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爭取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地勘基金延續扶持政策,推進合作勘查,繼續實施44個地勘項目的延續勘探工作,促進資源就地轉化和深加工。
(六)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先,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的理念,集中資金、集中力量,切實解決重點領域和重點群體的民生問題,努力使人民民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推進扶貧攻堅工程。按照城鄉統籌一體化“三三制”扶貧開發模式,重點實施整村推進、生態移民、金融富民三大工程。以區市領導包扶為契機,繼續推進領導幹部聯繫扶貧點機制,落實規劃、項目、幹部“三到村三到戶”,年內完成14個貧困村整村推進、370戶移民搬遷。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投入1000萬元財政擔保補償金,撬動1億元惠民貸款,切實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建立精準扶貧機制,開展農村貧困戶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提高扶貧工作針對性。年內實現1.1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推進創業就業工程。以“創建創業型旗縣”為目標,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提升創業促進就業工作層次和水平。學習借鑑 “烏蘭美”培訓模式,打造1個勞務品牌,圍繞服裝、合金重點產業用工需求,打造1個培訓品牌。年內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000萬元。新增城鎮就業600人以上,農村富餘勞動力輸出轉移就業6000人以上。
推進社會保障工程。建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民政救助有效銜接的大病醫療救助制度,提高大病醫療救助標準,切實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問題。繼續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擴面工作,提高城鄉低保和五保對象補助標準,城鎮低保月補助水平提高26元,農村低保年補助水平提高333元,五保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分別年提高850元、360元。引進社會力量發展社會養老項目,推進殯葬改革,加快公墓建設步伐,促進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推進平安創建工程。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城鎮格線化管理,加強重點區域、重點單位、重點場所視頻監控建設,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嚴格落實信訪維穩工作責任制,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加強國防教育和雙擁工作,推進民兵和預備役工作。
(七)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著力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繼續深化教育“三項改革”,抓好師德和能力“兩項工作”。在服裝城規劃建設第四國小,在棚戶區改造小區配建2所幼稚園,完成朝陽、七號兩所中心校教師周轉房建設。力爭年內全民健身活動中心、職業中學實習實訓基地開工建設。加大對義務教育學校內部設施配套和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大力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加強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年內為縣醫院、中蒙醫院解決醫技人員錄用指標20名,儘快啟用縣醫院綜合樓,爭取中蒙醫院建設項目落地,改擴建朝陽衛生院;規範建設10個村衛生室;做好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傳染病防控工作。加強食品藥品質量安全監管,嚴格打擊食品藥品違規行為,確保不發生重特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
加快推進文化等社會事業。著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豐富民眾文化生活。2014年,全市第六屆新農村新牧區雙文明建設現場會將在我縣召開,要以此為契機,堅持“以會創建,以會促建”,紮實推進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進一步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以優異的成績迎接會議的勝利召開。做好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啟動實施金界壕遺址保護工程,加大對文化、廣電市場的規範化管理。認真落實計畫生育基本國策,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全面落實全國第三次經濟普查任務。繼續加強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老齡、人防、人武、民族宗教、檔案、消防、氣象等各項事業,努力實現社會事業的全面協調發展。
今年縣政府鄭重承諾,要繼續為民辦好七件實事:一是對自治區貧困線以下、不具備生產條件和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民,發放1500元現金補貼。二是為全縣低收入困難家庭每戶提供冬季取暖用煤1噸。三是提高大病患者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和醫療救助水平。城鎮職工當年醫療費用總額超過5萬元的、城鎮居民和參合農民當年醫療費用總額超過3萬元的,屬於政策範圍內的個人自付部分再報銷50%。同時對其中符合醫療救助條件的低收入群體,在上述報銷比例的基礎上由民政部門再救助10%。四是對當年新入學的普通高等本科以上農村貧困家庭大學生,在校期間每人每年救助1500元;對當年新入學的普通高等專科以上城鎮低保家庭大學生一次性救助3000元。五是提高社區服務水平,新(改擴)建標準化社區綜合服務場所3個,場所面積達650平方米以上。六是新建農村養老互助幸福院3所、300戶。七是創建食品安全示範街1條、示範學校食堂1家。
(八)堅持改革創新,注重實效,著力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繼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推行預算編制改革,建立全口徑政府預算體系,提高預算編制的完整性,降低預決算偏離度。公開財政預算和“三公”經費。推進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將非稅收入全額納入預算管理。實行政府投資項目投資評審制度。進一步加強政府債務管理,積極化解現有債務,合理舉借新的債務,建立“負債有度、用債有方、管債有規、舉債有責”的管理機制。全面推進公務卡改革,制定出台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建立操作規範、信息透明、監控有力的公務支出管理新機制。全面清理預算單位銀行賬戶,規範資金支付程式。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紮實推進行政審批項目“接、放、管”工作,加快便民服務中心建設進度,儘快實現審批單位人員和項目100%進駐中心,駐廳服務視窗與駐管單位100%聯網,政務服務電子監管100%覆蓋,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進一步激活市場主體活力。貫徹落實好自治區鼓勵和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70條規定,加大非公有制經濟支持力度,堅決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真正讓非公經濟“唱主角、坐正席”。深化市場準入制度改革,整頓規範財稅、土地、資源配置等優惠政策,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行統一的準入制度。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打鐵還需自身硬。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扎紮實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各級公務員要敢於把自己擺進去,自覺接受黨性教育和靈魂洗禮,堅決反對“四風”,站穩民眾立場,轉變工作作風,“識民情、接地氣”,問需於民,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難於民,努力做到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為人民造福,讓人民滿意。
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精神,深化改革,強化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規範政府行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改善民生和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上。
著力推進依法行政。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自覺接受監督。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推進政府工作法制化,完善決策議事程式,暢通行政複議渠道,化解行政爭議,強化行政監督,規範行政行為。大力推進政務公開,不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著力加強作風建設。圍繞“為民務實清廉”,堅決貫徹落實好中央八項規定、國務院提出的“約法三章”和自治區黨委28項配套規定,認真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修定完善《化德縣人民政府工作規則》,全面規範政府行為,集中整治幹部隊伍中存在的“四風”問題,著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民眾滿意度。
著力強化廉政建設。按照《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的要求,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的不正之風,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開展工程建設、政府採購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制度改革,建立統一規範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全面加強機構編制、公務用車、辦公用房等工作的規範管理,嚴格控制“三公”經費,真正做到“政府過緊日子、人民過好日子”。
各位代表!新的形勢催人奮進,新的征程任重道遠。讓我們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在縣委的堅強領導和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繼續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發揚“釘釘子” 精神,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為全面開創我縣跨越發展新局面,譜寫全縣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