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羅餅是廣東化州地區著名的小吃和土特產,是當地民眾中秋節祭拜月神的主要貢品。化州拖羅餅製作技藝源遠流長,系化州飲食文化的重要標誌,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化州拖羅餅製作技藝
- 申報地區:茂名市化州市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傳承保護,所獲榮譽,
歷史淵源
據說,拖羅餅乃是唐代貞觀年間羅興所創。唐初,隨著水陸交通的發展,海南的椰子傳入內地,羅興獨出心裁,選擇上乘的椰絲為主料,配上色香味美的叉燒、五仁、芝麻等餡料,製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酥餅,名“拖羅餅”。明末嶺南才子陳鑒留有“情深餅相望,鑼響人團圓”的詩句。粵西民間也流傳著“過節不吃拖羅餅,嘗盡百味也枉然”的俗諺。
1300多年來,化州拖羅餅以其傳統的製作技藝和獨特的口感風味而飲譽粵西。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化州地區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拖羅餅的需求量逐漸增大,生產廠家已發展到30多家,年產值達5000多萬元。至今,化州拖羅餅已被命名為“廣東名小吃”和“中華名小吃”,飲譽國內外。
工藝特徵
化州拖羅餅的製作工藝非常講究,選擇上乘的麵粉、椰絲、叉燒、伍仁、芝麻等原料,經過浸、洗、涼、炒等多道工序製成餡料;以獨特的配方精製餅皮,然後經包、印、烘等過程成品。其工藝流程比較複雜,全手工製作,拖羅餅色香味美,外觀色澤金黃,形似明月,口感皮脆餡香,令人叫絕。
傳承保護
化州拖羅餅雖然享負盛名,但畢竟是一種民間手工製作的食品,保質期短,製作工序複雜繁瑣,以師徒相授、言傳身教的方式傳承,缺少文字記錄。加上老藝人年事已高,傳統技藝面臨失傳的可能。因此,化州拖羅餅傳統技藝急需搶救和保護。
所獲榮譽
2022年12月,被認定為茂名市首批非遺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