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化妝品的品質與化妝品中微生物的指標有著重要關係,只有微生物指標合格的化妝品,才能夠被人們放心使用。
微生物指標作為衡量化妝品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按照《
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版)規定,化妝品中微生物應該符合規定的限值。
首先要檢測的就是化妝品中微生物的
菌落總數,菌落總數的測定能夠檢測出化妝品樣品被細菌污染的程度,這也是對化妝品樣品進行衛生學總體評價的綜合依據。
化妝品來源
化妝品中的微生物一是從生產過程中來的(一次污染),二是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二次污染)。其中使用過程中的二次污染情況較為嚴重,一般表現為使用時間越長,污染越嚴重。
一次污染
①原料。化妝品的許多原料都是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受微生物污染的原料將直接影響化妝品的衛生狀況。極易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原料主要是天然動植物成分,如蛋白質、澱粉等;易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原料還包括
離子交換水、增稠劑、膠質、
表面活性劑等;相對來說,較難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原料有油脂、蠟、石蠟、
高級脂肪酸、香料、精油、酯類。
②生產設備。化妝品的生產設備的角落、接縫處極易隱藏微生物,使化妝品受到污染。
③生產過程。若在生產過程中的生產技術指標(如滅菌溫度和時間等)達不到要求,未能將微生物完全滅除,以及上崗操作人員衛生狀況不良等都可能是化妝品受到微生物污染。
④包裝容易和環境。化妝品的包裝物,如瓶、蓋等若清洗,消毒不徹底,很容易藏有微生物;生產、包裝場所不符合衛生淨化要求都會使化妝品收到微生物污染。
二次污染
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二次污染)。
化妝品安全通用要求
按照我國的《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版)規定,化妝品上市前應進行必要的檢驗,檢驗方法包括相關理化檢驗方法、微生物檢驗方法、毒理學試驗方法和人體安全試驗方法等。
化妝品終產品必須達到微生物指標要求,在進行配方設計時,要建立適宜的防腐體系,以避免在生產和消費者使用的環節微生物污染內容物造成終產品細菌或黴菌、酵母菌超標,或產生有害的致病菌。在生產環節採用一定的滅菌工藝,也可以有效地殺滅微生物,避免產品遭受一級污染,進而減少配方中防腐劑的添加量。防腐劑在配方中用量的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終產品的安全性。
化妝品微生物污染
化妝品微生物污染問題始終存在,且污染的微生物極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1946年,Hills報導了由於使用染有破傷風
梭狀芽孢桿菌的爽身粉導致數個新生兒死亡的病例,這是首次關於化妝品
微生物污染的報導。20世紀60年代後,陸續有研究者從化妝品中分離出機會性病原體。
相關法規
化妝品微生物污染問題始終存在,且污染的微生物極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因此,加強化妝品衛生質量的監管必不可少,而採用良好的檢測技術是完善管理制度的必要條件。
我國
《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規定,在我國銷售的化妝品均須辦理衛生許可或備案手續,並對生產企業、產品等各方面進行評估,其中就包括了微生物指標等。因此,在購買化妝品時,可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的數據查詢模組查詢產品的許可或備案情況。
《化妝品行政許可檢驗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化妝品微生物檢驗項目應包括菌落總數、糞
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黴菌和酵母菌;2015版
《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要求對於微生物檢測主要是細菌總數與黴菌和酵母菌總數,在總數控制於標準以下的前提下,不得檢測出耐熱大腸菌群、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並闡述了對應上述各項目的檢測方法。
微生物評估:
為了確保產品質量和消費者的安全,有必要對上市的每批產品進行常規微生物檢測。在現場報告中,應說明檢查的項目、使用的標準和方法,以及在每個批次產品中獲得的結果,並納入到該批次產品的檔案檔案中。
對於正在開發中的化妝品,應通過試驗對其防腐劑的有效性進行評估,以確保貯存和使用過程中的微生物穩定性和防腐作用。在化妝品產品研發階段應進行微生物挑戰試驗,通過試驗數據評價該產品的防腐效能。
對於正常貯存和使用條件下可能變質或形成消費者感染風險物質的化妝品,應確保防腐劑的防腐效能。
對於防腐體系相同且配方近似的產品,可根據已有的資料和實驗數據開展風險評估工作,但化妝品安全風險評估人員需闡明理由,說明情況。
注意事項
防範化妝品微生物污染,要把好三關。
1.選購
2.存放
開封后的儲存環境很重要。應放在陰涼乾燥、溫度在20~25℃的環境中,避免日光直射。把化妝品放在衛生間其實是不對的,最好放在房間的梳妝檯,保持通風和乾燥;不要丟棄化妝品外蓋內的保護蓋,它可以防止空氣進入,減少活性成分的流失,用完後務必將瓶蓋封緊。
3.使用
儘量不要用手指直接挖取,套用清潔的塑膠棒來取用。只能用手時,要先洗淨雙手;適量取用,多餘部分不應放回瓶中,以免污染。開封后的化妝品最好不要長久存放,儘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