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生紫菀

匍生紫菀

匍生紫菀(學名:Aster stracheyi)為菊科紫菀屬的植物。分布於印度西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生於岩石溪岸及高山泥沼地。海拔3350-4720米。也分布於我國西藏南部(定日,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匍生紫菀
  • 學名:Aster stracheyi Hook. f.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紫菀族 Trib. Astereae
  • :紫菀屬 Aster
  • :山菀組 Sect. Alpigenia
  • :匍生紫菀
  • 分布區域:中國西藏,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
  • :怒江系 Ser. Salwinenses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匍生紫菀
根狀莖橫走,具密生的長圓披針形的葉和長12或達30厘米的細匍根,有頂生的蓮座狀葉叢及細根。
花莖叢蓮座狀葉叢的側面斜升或直立,高3-18厘米,常帶紫紅色,被疏毛。
基部葉和蓮座狀葉匙形或橢圓形,長0.8-3.5厘米,寬0.6-1.3厘米,有1-3對淺齒或全緣,下部急狹成具翅的而基部寬大、長1-6.5厘米的葉柄,頂端鈍或尖;中部以上葉倒卵圓形、長圓形或線形,長0.5-2厘米,寬0.2-0.8厘米,有1-2齒或全緣,有短柄或無柄;全部葉兩面被疏毛或無毛,有長緣毛,有三出脈。
頭狀花序在莖端單生,徑2.5厘米。總苞半球形,徑1.3-1.8厘米;總苞片2-3層,披針形,長8-12毫米,寬2-2.5毫米,草質,帶紅色,無毛或中部以下有緣毛。
舌狀花30-40個;管部長1.5毫米,舌片藍紫色,長9-13毫米,寬1.7-2毫米。管狀花黃色,長4-5.5毫米,管部長2毫米,裂片長1毫米;花柱分枝長0.5毫米。冠毛1層,污白色或帶紅色,約與管狀花花冠等長。
瘦果倒卵圓形,長2.2-3毫米,寬0.7-1毫米,被白色密柔毛。
花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岩石溪岸及高山泥沼地。海拔3350-4720米。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印度西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也分布於中國西藏南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