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
匍匐 草本 。根細而簇生。匍匐枝長8-60厘米,被伏生短柔毛或疏
柔毛 。基生葉掌狀5出
複葉 ,連葉柄長4-10厘米,葉柄被伏生柔毛或疏柔毛,小葉無柄;小葉片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1.5-3厘米,寬0.7-1.5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
楔形 ,邊緣有3-6缺刻狀大小不等急尖鋸齒,下部兩個小葉有時2裂,兩面綠色,伏生稀疏短毛,以後脫落或在下面沿脈伏生疏柔毛;
匍匐枝 上葉與基生葉相似;基生葉托葉膜質,褐色,外面被稀疏長硬毛,纖匍枝上托葉草質,綠色,卵披針形,常深裂。
單花與葉對生,花梗長1.5-4厘米,被短柔毛;花直徑1-1.5厘米;
萼片 卵狀長圓形,頂端急尖,與萼片近等長稀稍短,外面被短柔毛及疏柔毛;花瓣黃色,頂端微凹或圓鈍,比萼片稍長;花柱近頂生,基部細,柱頭稍微擴大。成熟
瘦果 長圓狀卵形表面呈泡狀突起。花果期5-9月。
近種區別 該種與
匍匐委陵菜 (
Potentilla reptans L.)相近,不同在於後者小葉倒卵長圓形,邊緣鋸齒相等,頂端圓鈍,花較大,直徑約2厘米,萼片段預告後明顯增大,可以區別。
匍匐委陵菜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俄羅斯、蒙古和朝鮮;在中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甘肅、山東。生長於海拔300-2100米的陰濕草地、水泉旁邊及疏林下。在陰、陽、乾、濕多種環境下都能良好生長。
匍枝委陵菜 繁殖方法 播種 播種前翻耕土地1-2次,並施肥,做畦寬1.5米,在畦面開溝,深6-7厘米,溝距18-21厘米,然後將種子與細土混合,疏播在溝中,覆土層,澆水。播種後約3周出苗,當苗高3-6厘米時勻苗,使株距保持在12-15厘米。以後每隔15天左右除草鬆土1次。
分株 分株移栽成坪後的匍枝委陵菜,匍匐莖縱橫交織,不定根伸人土層,分株移栽極易成活。在栽植前,首先進行整地,翻地深10-20厘米,去除磚頭、瓦塊等雜物後把地耙平並施肥。把匍枝委陵菜從生長地挖出,去掉雜草,每叢3株帶根苗,以株距12-15厘米挖淺坑植入,埋土,用手按實,澆透水一遍。
栽培技術 澆水: 匍枝委陵菜的肉質根發達,抗旱能力很強,並且在種植時,對地塊的選擇、排澇設施的配備要求均不嚴格。在日常養護中,只要保持土表濕潤,即能維持匍枝委陵菜的正常生長,用水較少。
追肥: 生長期內根據需要,及時補充地力,常用的施肥方法有噴施法,方法簡便,適合大面積使用,可在植物生長期進行,以增施稀薄的硫酸銨、尿素、過磷酸鈣、氯化鉀等無機肥為主。
防治空禿: 在大面積栽培中,最怕出現空禿,尤其是成片的空禿髮生後,很不雅觀。因此。日出現,應立即檢査原因,翻鬆土層。如果土質欠住應換土,並進行補栽,恢復景觀。
除草: 雜草發生時,拔除或噴施除草劑。
病蟲防治 一般情況下,匍枝委陵菜沒有明顯的病蟲害,但有時由於排水欠佳或施肥不當及其他原因,也會引起病蟲害發生。大面積地被植物栽植,最容易發生的病害是
立枯病 ,能使成片的活地被物枯萎,應採用噴藥措施予以防治,阻止其蔓延擴大。蟲害最易發生的是
蚜蟲 、造橋蟲等,蟲情發生後應噴藥。由於地被植物種植面積大,防治方法應以預防為主。
主要價值 匍枝委陵菜嫩苗可食,也可做飼料。在園林套用中通常在喬木、灌木和草坪組成的群落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和草坪植物一樣,都可以覆蓋地面,涵養水分。可解決樹下地面覆蓋問題,彌補了喬木生長緩慢、下層空隙大的不足,在短時間內可以形成較好的觀賞景觀,提高生態價值。
在斜坡地、無人為踐踏地,它可以起到綠化美化和保持水土的效果;土壤養分不足、沙石較多、光照不充足、風大、有建築殘餘物等栽培條件較差的地方,它可以起到消除死角的作用;它可以起到阻止人入內的效果;有些地方水源不充足、園林器械不能入內、分枝很低的大樹下等這些養護管理不方便的地方,栽植能粗放管理的匍枝委陵菜很適宜;出於襯托景物的需要,如雕塑、溪邊花壇、花境鑲邊處,可用匍枝委陵菜加強立體景觀效果;不經常有人活動的地塊多集中在邊角處或景點較少園路未完全延伸到的地方,匍枝委陵菜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整體景觀的缺憾;雜草猖獗的地方可利用適應性強、生長迅速的匍枝委陵菜,人為建立起優勢種群,抑制雜草滋生。
匍枝委陵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