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匍匐斜葉榕
- 拉丁學名:Ficus tinctoria Forst. f. subsp. swinhoei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蕁麻目 Urticales
- 科:桑科 Moraceae
- 亞科:波羅蜜亞科 Subfam. ARTOCARPOIDEAE
- 族:榕族 Trib. Ficeae
- 屬:榕屬 Ficus
- 亞屬:無花果亞屬 Subgen. Ficus
- 種:斜葉榕 Ficus tinctoria
- 亞種:匍匐斜葉榕
- 組:糙葉榕組 Sect. Sycidium
- 亞組:斜葉榕亞組Subsect.Palaeomorphe
- 系:斜葉榕系 Ser. Pallidae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國外,國內,主要亞種,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生長於盆地, 丘陵雜木林中, 山谷密林下, 山坡, 山坡林中,海拔200-2400米。
分布範圍
國外
分布於大洋洲; 太平洋諸島; 亞洲南部; 伊里安島; 澳大利亞南部; 玻利尼西亞塔希提島; 菲律賓巴拉望; 菲律賓巴坦群島; 菲律賓呂宋島; 菲律賓棉蘭老島; 印度; 印度尼西亞阿洛; 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群島; 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 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
國內
分布於台灣省, 海南省, 廣東省, 廣西自治區, 貴州省, 雲南省, 西藏自治區。
主要亞種
斜葉榕(原亞種)小喬木,幼時多附生,樹皮微粗糙,小枝褐色。葉薄革質,排為兩列,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8-13厘米,寬4-6厘米,頂端鈍或急尖,基部寬楔形,全緣,一側稍寬,兩面無毛,背面略粗糙,網脈明顯,乾後網眼深褐色,基生側脈短,不延長,側脈5-8對,兩面凸起,葉柄粗壯,長8-10毫米;托葉鑽狀披針形,厚,長5-10毫米。榕果球形或球狀梨形,單生或成對腋生,直徑約10毫米,略粗糙,疏生小瘤體,頂端臍狀,基部收縮成柄,柄長5-10毫米,基生苞片3,卵圓形,乾後反卷;總梗極短;雄花生榕果內壁近口部,花被片4-6,白色,線形,雄蕊1枚,基部有退化的子房;癭花與雄花花被相似,子房斜卵形,花柱側生;雌花生另一植株榕果內,花被片4,線形,質薄,透明。瘦果橢圓形,具龍骨,表面有瘤體,花柱側生,延長,柱頭膨大。花果期冬季至翌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