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忍冬(學名:Lonicera crassifolia Batal.)是忍冬科忍冬屬的植物。常綠匍匐灌木,高達1米;幼枝密被淡黃褐色捲曲短糙毛,枝黑褐色,無毛。冬芽有數對鱗片。葉通常密集於當年小枝的頂端。雙花生於小枝梢葉腋,總花梗長2-10(14)毫米。果實黑色;圓形,直徑5-6毫米。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
分布於中國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桑植)、四川東南部和西南部、貴州西部(畢節)和北部(道真)及雲南(麻栗坡),四川武隆縣民間有栽培。生長於海拔900-1700(-2300)米溪溝旁或濕潤的林緣岩壁或岩縫中。
中國四川武隆縣民間以其花治風濕。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播種,扦插,分株,壓條,栽培技術,選地整地,移栽定植,田間管理,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匍匐灌木,高達1米;幼枝密被淡黃褐色捲曲短糙毛,枝黑褐色,無毛。冬芽有數對鱗片。葉通常密集於當年小枝的頂端,革質,寬橢圓形至矩圓形,長1-3.5-(6.3)厘米,兩端稍尖至圓形,頂端有時具小凸尖或微凹缺,除上面中脈有短糙毛外,兩面均無毛,邊緣背卷,密生糙緣毛;葉柄長3-8毫米,上面具溝,有短糙毛和緣毛。
雙花生於小枝梢葉腋,總花梗長2-10(-14)毫米,具短糙毛或無毛;凡苞片、小苞片和萼齒頂端均有睫毛;苞片三角狀披針形,頂端稍鈍,長為萼筒的1/2-2/3;小苞片圓卵形,長約為苞片之半,頂端圓;萼齒卵形,長約1毫米,為萼筒的1/2-1/3,頂端鈍;花冠白色,筒帶紅色,後變黃色,長約2厘米,外面無毛,內被糙毛,筒基部一側略腫大,唇瓣長約為筒的1/2,上唇直立,有波狀齒或短的卵形裂片,下唇反卷;雄蕊長與花冠幾相等,花絲下部疏生糙毛;花柱遠高出花冠,中上部以下有糙毛。果實黑色;圓形,直徑5-6毫米。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桑植)、四川東南部和西南部、貴州西部(畢節)和北部(道真)及雲南(麻栗坡),四川武隆縣民間有栽培。生長於海拔900-1700(-2300)米溪溝旁或濕潤的林緣岩壁或岩縫中。
繁殖方法
播種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當匍匐忍冬果實成熟呈黑色時,及時採下置清水中反覆揉搓,漂去果皮及雜質,撈出沉入底層的飽滿種子,晾乾貯藏備用,亦可隨采隨播。若翌年春播,須於播前2個月將種子放入35-40℃溫水中浸泡24小時,撈出後拌2-3倍濕沙,放溫暖地方催芽,待種子裂口率達50%以上時即可播種。在畦面上按行距27-30厘米開橫溝,深5-6厘米,播幅10厘米,每畝用種子1-1.5千克、火灰200-300千克與人畜糞水拌勻後施入溝內,覆細土1厘米,蓋草保濕。播後10天左右出苗。齊苗後揭草,加強管理,當苗高20厘米時,摘去頂芽,促進分枝,當年秋後便可出圃定植。
扦插
春、夏、秋3季均可進行扦插繁殖。春季宜在新芽萌發前,秋季於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夏季於6-7月高溫多濕的梅雨季節進行。插條宜選擇1-2年生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截成長30厘米左右的插枝,每根至少具3個節,摘去下部葉片,留上部2-4片葉,將其下端近節處削成平面,每50根紮成l小捆,在500ppm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30秒鐘,晾乾後立即在整好的畦面上扦插,按行距15-20厘米開橫溝,每隔3-5厘米放插條l根,用開第2溝的土覆蓋至插條的1/2-2/3,壓實按緊,依次進行,插完後隨即澆水。若在早春低溫時扦插,畦面上要搭塑膠薄膜弓形棚,保濕保溫。半個月左右,便可生根萌芽,隨即拆除塑膠棚,加強管理。春插的可於秋後出圃定植,夏、秋扦插的則於翌年秋後移栽定植。
分株
於冬季或早春萌芽發葉前,選取4年生以上生長健壯、無病蟲害、長有根櫱苗的植株,將其根際周圍挖開,選擇占根櫱苗1/3的苗株連根取出定植。被分株的母株,當即施肥復土踏實,以恢復株勢。
壓條
於秋、冬季植株休眠期或早春萌發前進行。選擇3-4年生、生長健壯、產量高的匍匐忍冬作母株,將近地面的1年生枝條彎曲埋入土中,覆蓋10-12厘米厚的細肥土,並用枝杈固定壓緊,枝梢露出地面,若枝條長,可連續彎曲壓入土中,壓後需澆水施肥,秋後即可將髮根的壓條苗截離母株定植。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地:育苗地宜選地勢較高、向陽、水源條件好、排灌方便的地方,土壤要求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種植地可利用荒山、荒地成片栽植。
整地:地選好後,育苗地應深翻30厘米以上,施足基月巴,一般每公頃施37500千克堆肥或廄肥,經多次犁耙,耙細整平後,作成寬120厘米,高20厘米的高畦,畦溝寬30厘米,畦面呈瓦背形,待播。種植地也應深翻30厘米以上,如荒山、荒地坡度大,可改成梯地後再整地,在深翻土地的基礎上,按株、行距1.5米×1.5米挖穴,穴徑和穴深各50厘米,待種。
移栽定植
於秋、冬季休眠期或早春萌發前進行。匍匐忍冬生活力強,起苗可不帶宿土,如遇天旱,為保證成活,需帶宿土或用黃泥漿根。定植時,先在挖好的穴內施肥,每穴施腐熟廄肥或土雜肥30千克,與整地挖穴時的表層肥土拌勻施入,每穴栽苗1株,填表層肥土壓緊踏實,澆透定根水,蓋上細土後,再覆草保濕,以利成活。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定植成活後的頭兩年,每年中耕除草3-4次,第1次在春季萌芽展葉時進行;第2、3、4次分別在6、7-8、9月進行。在植株根際周圍宜淺,其他地方宜深,避免傷根。第3年以後,視雜草生長情況,可適當減少中耕除草次數。進入盛花期,每年春夏之交,需中耕除草1次,每3-4年深翻改土1次,結合深翻,增施有機肥,促使土壤熟化。
追肥:每年早春萌發後和每次採花蕾後,都需迫肥1次,春、夏季每株施腐熟人畜糞水20千克,或尿素0.3-0.5千克;冬季每株施腐熟廄肥或土雜肥20千克、尿素0.3千克、過磷酸鈣0.5千克。在植株根際周圍開溝施入並覆土蓋肥。冬季施肥蓋土後還需在根際周圍培土,厚約5厘米,以利防寒越冬。
整形修剪:匍匐忍冬的整形修剪主要是培養成傘形直立小灌木。栽後成活的1-2年內,當主幹長至40厘米時,剪去頂梢,促進側芽萌發成枝條。第2年春季在主幹上部選留粗壯枝條4-5個,作為主枝。冬季從主枝上長出的l級分枝中,保留6-7對芽,剪去頂部。以後,再從l級分枝上長出的2級分枝中,保留6-7對芽,剪去頂部,再從2級分枝上長出的枝條上,摘去勾狀的嫩梢,如沒有這種嫩梢,就不要摘除。一般入春後在2級分枝中或原來的老枝上萌發出節密而短、葉細的幼枝均是花枝,應予保留。通過修剪整形,匍匐忍冬便從原來纏繞生長改為枝條疏朗、通風透光、分布均勻、主幹粗壯直立的傘形灌木狀花墩。由於匍匐忍冬當年生枝條具有能發育成花枝的特性,通過上述修剪措施,能促進多發新枝,多形成花蕾,從而達到增產的目的。冬剪於霜降後至封凍前進行。冬剪在培養傘形樹形的同時,還應剪除枯老枝、細弱枝、病蟲枝、交叉擾亂樹形的長枝等,使養分集中於抽生新枝和形成花蕾。在每茬採花後,同樣進行夏季修剪。每次修剪後,都應追肥1次。
灌溉排水:花期若遇天氣乾旱或雨水過多時,均會造成大量落花、漚花、幼花破裂等現象。因此,要及時做好灌溉和排水工作。
主要價值
中國四川武隆縣民間以其花治風濕。以乾燥花蕾入藥,性寒;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能;主治癰腫療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