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歌》是漢代匈奴人創作的一首歌謠。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將兵出擊匈奴,奪取焉支山和祁連山。匈奴人悲傷作此歌。《匈奴歌》僅四句二十四個字,卻以哀婉的語調,表達了匈奴族人民對故土、對生活的眷戀和熱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匈奴歌
- 創作年代:漢
- 作品出處:《漢樂府詩集》
- 文學體裁:樂府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
作品原文
匈奴歌
失我焉支山①,令我婦女無顏色②。
失我祁連山③,使我六畜不蕃息④。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焉(yān)支山:又叫燕支山、胭脂山、刪丹山。在今甘肅省永昌縣以西、山丹縣東南。因出產大黃,當地又叫大黃山。
②令:使。顏色:指胭脂,一種紅色的化妝用品。焉支山北面生長一種越年生草本植物紅花,它的花可以制胭脂和紅色顏料。匈奴族婦女即采捋紅花的花瓣製成胭脂,作為化妝用品。
③祁連山:就是天山。匈奴把“天”叫作“祁連”。
④六畜:馬、牛、羊、豬、狗、雞六種家畜。這裡泛指牲畜。蕃(fán)息:繁殖生長。
白話譯文
失去了我們的燕支山,使我們的婦女元胭脂。
失去了我們的祁連山,我們的牲畜怎能繁衍。
創作背景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夏,霍去病曾兩次征討匈奴,第一次過焉支山一千多里,第二次攻入祁遵山。《匈奴歌》的創作,當在這兩次征戰之後不久。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匈奴歌》是匈奴土著對漢族封建統治者侵占他們土地的暴行的反抗之歌。
歌辭首句即用“焉支”雙關“燕支”,以婦女不搽胭脂,面容將失去紅潤的色澤來暗示匈奴人民失去美麗的河山後的痛苦心情。這首詩開頭,沒用很多的筆墨去描繪焉支山如何物產豐富,在軍事上又對匈奴族多么重要。而就“以婦女無顏色"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實則表現出焉支山的失去,對匈奴族的生活有多么大的影響,起到了見微知著的作用。
匈奴作為遊牧民族,最珍貴的就是能蕃息牲畜的水草地。燕支、祁連都有水草豐美的山麓,一旦失去,六畜不繁,其困苦可知。
這首歌謠用粗線條勾勒出匈奴人民失去領地的困苦生活。兩個“失我”突兀而出,重迭連用,正見其逐層加強的憤怒心情。這首《匈奴歌》僅四句二十四個字,卻以哀婉的語調,表達了匈奴族人民對故土、對生活的眷戀和熱愛,可謂千古絕唱,讀罷令人感慨不已。
名家點評
現代學者葉桂剛《中國古代樂府詩精品賞析》:這首詩簡短質樸,但字裡行間卻透出悲憤,是對漢族統治者暴行的抗議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