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餐制”這個提法或許不多見,但這種做法一直以來就很有市場。許多地方的教育部門、學校都喜歡採用這種做法(定期清零學生飯卡餘額,這倒是上蔡縣三中的“發明”),上述兩方面原因更多時候被學生看成是冠冕堂皇的幌子,而學生們會傾向於認為真正原因在於,“包餐制”包住了客流,無論學校餐廳(食堂)的飯菜有多糟糕,餐廳(食堂)經營者都將獲得穩定的收入。學校的餐廳(食堂)發包環節通常都存在較大的不透明性,學生們當然有理由懷疑“包餐制”、早中晚餐時間不許學生出校門、不準學生入校時自帶任何食品等類似的限制學生選擇的舉措,都是為了保證餐廳(食堂)、小賣部經營者以及與之存在利益傳輸關係的校方人員的利益。
制度運行,主要影響,
制度運行
“包餐制”+定期清零學生飯卡餘額這樣一個組合,旨在限制作為未成年人的學生在接受學校監護期間,對不健康食品或其他休閒娛樂行為的選擇。這也是上蔡縣教育部門工作人員有底氣向採訪的記者提供辯解,宣稱“通過實際論證”“是為學生好”的原因所在。但教育部門和學校卻並沒有從尊重學生意願、保障學生健康權益的角度,對餐廳(食堂)設計一套可以以學生體驗評價為依據的考核制度,推動餐廳(食堂)改善經營。這樣一來,必然將使得學生及在校吃飯的部分教職工,會與餐廳(食堂)經營者之間加深矛盾,學校方面也將無法撇清與餐廳(食堂)經營者存在不當利益關係的指責。
主要影響
“包餐制”的出台和運行,自始至終都沒有考慮過學生意願、聽取學生心聲,而是從教育部門和學校“實際論證”認為會很有作用的實用主義角度出發,這樣的行事方式對於正在成長的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覷。學生在校所接受的不僅僅是文化教育,還有校方、教師引導及具體行為傳遞的價值理念、行為方式等多方面的影響。如果一所學校熱衷於陽奉陰違,對上級部門是一套,對學生是一套,頻頻亂補課、亂收費,這對於學生理解和接受道德價值會形成嚴重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