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範學院(包頭師範學院)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範學院

包頭師範學院一般指本詞條

包頭師範學院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是集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本科、專科教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繼續教育為一身,融職前培養與職後培訓為一體的普通高等師範院校。

2000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包頭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包頭教育學院、包頭師範學校合併組建成立全日制本科師範院校—包頭師範學院。2003年6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學校與包頭鋼鐵學院包頭醫學院合併組建內蒙古科技大學

2004年底,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以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範學院校名恢復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普通本科師範院校。

截至2017年8月,學校占地面積485畝,校舍建築面積241126.62平方米,固定資產70016.25萬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9639.22萬元。

學校現設有16個二級學院和3個教學科研輔助部門。共有46個本科專業。目前學校已形成以本科教育為主,特色專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繼續教育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頭師範學院
  • 英文名:Baotou Teachers' College
  • 簡稱:包師院
  • 創辦時間:1958年7月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師範
  • 屬性普通本科院校 
  • 所屬地區:中國 內蒙古自治區 包頭市
  • 現任校長:劉興旺
  • 知名校友魯健、邊建欣等
  • 主管部門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
  • 碩士點:8 
  • 校訓:博學、篤行、齊志、恆德 
  • 校歌:走向明天
  • 主要院系:文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外國語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等
  • 學校地址:內蒙古包頭市青山區科學路3號
  • 學校代碼:18127 
  • 主要獎項:內蒙古自治區文明單位
    “全區共青團工作實績突出單位”
    “全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 本專科專業:46個 
歷史沿革,院系設定,文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歷史學院,外國語學院,美術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數學科學學院,信息科學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機構設定,教學科研,辦學規模,科研項目,師資隊伍,基礎設施,對外交流,培養目標,學校標識,校訓,校徽,校旗,校歌,領導班子,獲獎情況,部分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範學院
包頭師範學院是2000年3月21日經教育部批准,由原包頭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包頭教育學院、包頭師範學校合併組建的普通高等師範院校。
包頭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成立於1958年7月。
1984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包頭師範專科學校升格為準廳級單位。
1996年1月10日,根據教育部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精神,正式更名為“包頭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包頭教育學院於1978年4月由原包頭市教育行政幹部學校、市教師函授總站、市教育局教研室合併組建。
1987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確定學院為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師資培訓的受援點。
包頭師範學校創建於1947年。
學校長期服務包頭市的基礎教育事業,在國小教師培養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003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包頭師範學院包頭鋼鐵學院包頭醫學院三校合併組建內蒙古科技大學
2004年底,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以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範學院校名恢復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普通本科師範院校。

院系設定

學校下設文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外國語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體育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創業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文學院

包頭師範學院文學院的前身是包頭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始建於1958年,是國家教育部在少數民族地區重點扶持建設的院系之一。雲集了來自於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復旦大學、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等眾多名校的老師,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成為在學術上獨領一方風騷的名師巨匠,為文學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漢語言文學專業重在培養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全面綜合的素質能力、一專多能的中國小教師以及具備良好的職業技能和道德的專業化人才。現設有四個專業學科教研室,有古代文學教研室,現當代、外國文學教研室,寫作與文藝理論教研室,語言文字教研室,承擔著學分制建立以來的六十餘門專業課程。
漢語言文學專業為莘莘學子們開設了二十門專業必修課,像現代漢語、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教學法、寫作等,二十三門限制性選修課,如美學、馬列文論、古代文論、寫作技法、比較文學、語言套用學等,二十九門專業任意選修課,比如文藝創作心理學、詩藝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漢字與文化、語文教材導論、港台文學研究、錢鐘書研究、《論語》導讀、張愛玲研究等 。
除了以上課程,學校還為同學們開設了英語、計算機等公共選修課程,以及教育實習。這些課程的開設為學生走向社會,服務社會建造了一個穩定、良好的成長平台。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砥礪進取,經過幾代人的厚積努力,在校領導的關懷指導下,昔日的中文系業已發展成為擁有一個語言文學研究所,一個校級重點學科,一個傳統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一個新興專業——新聞專業,七位教授、二十位副教授、近二十位講師、近二十位碩士生、一千二百餘名學生,有著輝煌的發展前途,為社會培養了大量人才的名牌學院。
文學院現有專任教師四十餘名,其專業知識結構涵括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和新聞專業的所有課程,圍繞著建設成為一所具有鮮明教師教育特色,在科學研究、教學管理、育人工程方面有自身優勢的綜合性大學的學院發展總體目標,文學院的教師上下齊心,不懈追求,力爭在學科建設、專業設定、教學管理、學生教育及就業方面走在學校的前列。
新聞學是新生專業,目標是培養具有系統的新聞理論知識、創新的專業技術能力、深厚的人文素養,能在新聞出版或宣傳部門從事編輯、記者、廣告、公關策劃與信息管理等新聞傳播工作的高級人才。近幾年來,新聞系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已建成擁有數位專業課任教師、寬敞的實驗室和固定實習基地的新興學科。為了更好地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理論聯繫實際的力度,新聞系與自治區及包頭市各大媒體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聘請國內及當地學者、專家來講學交流,這些努力對於學生的成長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新聞專業的課程設定有專業必修課21門,講授中國新聞事業史、外國新聞事業史、新聞採訪寫作、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概論、新聞評論寫作、新聞攝影、公共關係學、現代漢語、文學概論、基礎寫作、現當代文學作品、古代漢語、外國文學作品、古代文學等;專業限制性選修課20門,開設廣告學、網路傳播、報紙編輯、廣播電視節目主持、期刊編輯實務、採訪技巧等;專業任意選修課20門,有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新聞心理學、市場行銷、經濟學概論、社會調查原理、新聞政策與法規等,為同學的成長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語文教育專業(專科,學制三年)主要培養具有紮實的專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事中國小語文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的教師,或在其它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秘等工作的管理人才。學生通過學習語言和文學基礎理論、基礎知識、教育理論、教學論等課程,具備較全面的漢語知識、較高的寫作水平、良好的教育理論修養,掌握教育教學基本理論、教學技能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能夠適應未來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開設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古代文學、現代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概論、寫作、語文教學論、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以及教育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

政治與法律學院

政治與法律學院前身是1958建立的政史系,是我校最早成立的教學院系之一。2007年組建為政治與法律學院。學院建立以來,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堅持多學科交叉融合。鞏固師範專業,發展非師範專業,拓寬專業口徑,夯實專業基礎,提升專業層次,強化專業特色。學院現設有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學與行政學、法律、社會工作4個本科專業及相應的4個系。
全院現有教職工37人,其中專任教師人34人,教輔及行政人員3人。目前全院共有16個本科教學班級,在校全日制本科學生915人(截止2012年底)。初步形成了集師範專業與非師範專業為一體,以本科教育為主,成人教育的多層次辦學體系。學院擁有一個法學研究所;一個模擬法庭;一個社會工作實驗室;一個圖書資料室,紙質圖書2萬餘冊,另有大量電子圖書資料和方便的網路圖書資源。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學識淵博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37人,其中專業教師34人,教輔行政人員3人。專業教師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講師11人;有博士學位者2人,在讀博士2人,其餘均為碩士。
近年來,學院大力加強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2009年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品牌專業;政治學理論為校級重點建設學科;經濟學教學團隊為校級重點建設團隊;校級重點建設課程達到8門。近三年來,政治與法律學院教師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上累計發表論文560餘篇,出版著作、譯著、教材20餘部,承擔國家級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20項,市級、校級課題40餘項。
政治與法律學院就業結構合理,就業渠道多元化,各專業就業率均在80%以上。考研比例逐年提高,2010年有52名同學考取區內外高校研究生,約佔畢業生總數的21.3%;23人通過國家司法考試,通過率占報名考試總人58.97%。考取國家公務員、地方公務員、三支一扶、西部計畫、民生計畫、事業單位招聘及教師的比例也很大。
學生在校期間,可受到多方面的培養和鍛鍊。學院現有20多個校外實習、見習、社會實踐基地,第二課堂、社會實踐、素質教育、專業見習、專業實習等實踐環節從大一到大四貫穿始終。學生通過各類活動不僅提高了專業技能,而且大大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政治與法律學院具有良好的學習風氣,為鼓勵大家努力學習,學院為學生提供各種獎勵政策。僅2009年一年政法學院學生獲得各類獎學金、助學金總額達71萬多元,這其中有2人獲得國家獎學金,27人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157人獲得校內獎學金,249人獲國家助學金。另外,還有7人被評為自治區級優秀畢業生,9人被評為自治區級三好學生,14人被評為自治區級優秀學生幹部,46人被評為校級優秀畢業生,20人被評為校級優秀畢業生,15人被評為校級優秀畢業生。
學院學生代表隊曾先後多次代表包頭市、內蒙古自治區參加全國性知識競賽,並獲得中央電視台、國家民委主辦的“全國民族知識競賽”二等獎;獲中央電視台、國家人口與計畫生育委員會主辦的全國“人口與計畫生育知識”競賽一等獎。在2008年代表學校參加全區大學生辯論賽,榮獲亞軍。

歷史學院

包頭師範學院歷史文化與管理學院是專門從事歷史文化教學與研究及培養管理人才的高校陣地,是全校首先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二級學院。學院設有歷史學系、公共管理系、人力資源管理系、圖書館學系、陰山文化研究所、文物陳列館及藏書豐富的資料室等機構,學校及我院高度重視文物陳列館的建設,已使其成為學校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範學院(包頭師範學院)
全院現有教職工42 人 , 其中教授、副教授 17 人,博士、碩士 27 人,我國著名歷史學家、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顧問 黎虎 教授在本院任教。
教師學緣廣泛,來自北京師大、南開大學、武漢大學、蘭州大學等十餘所高校。通過對外講學及參加學術會議,我院與國內甚至國際學術界保持密切聯繫,隨時關注並促進史學與管理領域的發展。

外國語學院

一、辦學歷史:
1975年成立包頭市英語教師培訓班;1978年成立包頭師範專科學校外語系,招收英語教育專業專科生;2000年成立包頭師範學院外語系,招收英語專業本科生;2003年成立內蒙古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後定名為包頭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設有英語系、大學英語教學部、中國小英語教學研究所。三個教學科研系部。
二、辦學規模:
現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在校學生543人,其中本科生390人,專科生153人。還有成人學歷教育和各類培訓學生若干人。
三、師資隊伍:
現有教職工58人,其中專任教師52人,行政人員4人,教輔人員2人。分別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北京理工大學、遼寧師範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包頭師範學院等區內外大學。其中專任教師中教授2人,副教授15人,講師17人;已獲碩士學位和研究生學歷23人,正在攻讀碩士學位23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2人;平均年齡為33.5歲,形成了一支學歷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漸趨合理、力量較為雄厚的師資隊伍。
已有28人次從英國、加拿大、紐西蘭、羅馬尼亞、丹麥、波蘭、法國等國留學歸來,占全院專任教師人數的54%,其中外國語學院自籌資金資助20人出國進修。他們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學方法,為我院的學生學習英語開闢了一個嶄新的天地。學院每年從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聘請3—6名外籍教師,加強教學力量。

美術學院

美術學院前身藝術系創建於1987年,1988年開始面向全區招生。經過20年的奮鬥與創業,已經成為自治區西部地區培養中、國小美術教師和市場經濟急需藝術人才的主要基地,為自治區培養和輸送了大量合格的美術藝術設計人才,受到社會廣泛讚譽和用人單位的好評,在校黨委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學院得到快速發展。
美術學院現有美術學、藝術設計本科和藝術設計專科三個專業,即六個專業方向,分別是中國畫、油畫、裝飾藝術、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多媒體藝術設計。全日制在校學生近900人,成人函授生100人,教職工50名,其中專任教師44人,正教授2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1人,碩士研究生學歷12人(包括在讀),學院還聘請著名畫家妥木斯、評論家賈方舟先生為客座教授。
學院領導班子求實進取,團結協作,教師隊伍結構合理,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學院始終把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作為辦學宗旨,努力提高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現有現代化多功能媒體實驗室、多功能高配置電腦設計室、雕塑工作室、漆畫工作室、版畫工作室、藝術設計工作室、圖書資料室和學術作品展廳等教學設施。美術學院全體教職工正以昂揚的鬥志,與時俱進的工作精神,不斷開拓進取,大膽創新。

教育科學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成立於2004年12月,由包頭師範學院教育心理系、初等教育系和包頭師範學院繼續教育分院幹部培訓處合併組建而成。
學院擁有教育學、心理學兩個一級學科,覆蓋國小教育專業、套用心理學專業和學前教育專業(藝術類)三個專業,均為師範類專業。培養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掌握紮實的教育理論基礎及較強專業技能的基礎教育師資和其他社會需要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設有文理兼招的國小教育、套用心理學、學前教育三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學生999人,本科生944人,專科生55人,成人在籍學生400多人,是我校規模較大的二級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61人,專任教師55人,其中專任教師中在讀博士2人,碩士(含在讀)23人,博士、碩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1.81%;高級職稱教師34人,其中教授4人,高級職稱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5.73%;35歲以下青年教師17人,占教師總數的28.81%,青年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76.47%。教師隊伍整體發展潛力巨大。
學院設有教育科學研究所和綜合心理實驗室。綜合心理學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近90萬,可滿足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學諮詢學等課程教學的實驗需要;設圖書資料室1個,各種藏書和期刊近2萬冊,總價值近30萬。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前身為物理系,始建於1958年,是包頭師範學院建校時首批設立的教學院系之一,2008年更名為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目前學院下設物理系、套用物理系、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系、ISEC教研中心、物理實驗中心及物理教學研究與教師發展中心、凝聚態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擁有4個本科專業:物理學專業、套用物理學專業、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和ISEC物理學(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專業。
學院擁有一個“物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四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凝聚態物理、理論物理、光學和學科教學(物理),已形成了完善的教學體系,面向全國21個省(區)招生。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具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學院現有教職工3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6人,高級實驗師4人;具有博士7人,碩士13人,另有外聘專家、教授5人。教師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和一定的科研水平;全系教師都能開出兩門以上的專業基礎課程,大部分教師能開出一門以上的專業核心課。
教師中,學院現有自治區級教學名師1人,自治區教壇新秀1人,校級教學名師2人,學科帶頭人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8人;有4名教師進入“321人才工程”、“111人才工程”。有5名教師獲得“包頭市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2011年底新建成的逸夫物理實驗樓投入使用,極大地改善了教學環境與條件。學院設備總價值近1500萬元,資料室藏書近萬冊,圖書資料總值20餘萬元。
基礎物理實驗室下設10個分室:力學實驗室、熱學實驗室、電磁學實驗室、光學實驗室、原子物理實驗室、教學教法實驗室、近代物理學實驗室(真空鍍膜實驗室、稜鏡色譜實驗室、全息實驗室)、電工學實驗室、模擬電路實驗室、數字電路實驗室。
套用物理專業實驗室下設15個分室:嵌入式實驗室、EDA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感測技術實驗室、電子測量實驗室、表面貼裝實驗室、仿真設計實驗室、自動控制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包括光纖通信)、高頻電路實驗室、微機原理及彙編語言實驗室、微機接口技術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DSP實驗室、PLC實驗室。
微電子科學工程專業實驗室下設4個分室:模擬積體電路設計與仿真實驗室、半導體測試實驗室、積體電路測試實驗室、積體電路設計實驗室。
近年來,學院承擔的各級科研項目30多項,目前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內蒙自然基金項目8項(重點項目1項)、內蒙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項目8項(重點項目3項)、內蒙教科所項目2項、包頭市科技局項目7項和包頭師範學院科研、教改項目20多項等。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SCI/EI檢索40多篇,核心期刊62篇。學院現有校級凝聚態物理創新團隊1個和微電子技術教學團隊1個,力學課程群教學團隊1個,自治區級精品課程2門,校級重點、優秀課程8門,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3項。同時,學院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大學生科研成果層出不窮。我院學生獲3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賽事中獲得多項獎勵。
學院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為中心,為適應區域經濟社會對套用型人才的需求,多年來在教學與管理上,堅持以“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為指導思想,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並在學生的實踐技能上下功夫,及時調整學科專業和課程設定,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院非常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與了解,及時掌握用人單位對學科專業結構和知識以及能力結構的需求,適時調整課程設定以便更好地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學院辦學實力不斷增強,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本科畢業生考研率逐年提高。近年來我院保持了較高的畢業生就業率和良好的就業質量。
學院秉承“齊志、博學、求是、創新”的辦學理念,在辦學模式上不斷創新。積極與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和南開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學術交流;與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稀土研究院等兄弟單位就磁學與磁性材料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建設及研究生培養開展多項合作。目前,全院師生正在深入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進取,為建設健康和諧、又好又快發展的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而努力奮鬥。

資源與環境學院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範學院(包頭師範學院)
資源與環境學院的前身是創建於1984年9月的包頭師專地理系。2000年3月21日學校更名為包頭師範學院,2005年地理系正式更名為包頭師範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在地方特有的經濟、文化、民族構成和自然環境中,逐步形成了立足包頭,面向內蒙古中西部地區,輻射全國,主動為地方經濟社會的地理教育、生態環境建設服務的辦學特色。
為內蒙古地區培養了大量的地理教育及資源環境領域的套用型人才,同時已形成明確而富有特色的內蒙古資源開發與利用、生態恢復、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研究方向。
學院現有教職工29人,教授2人,副教授10人, 21名專任教師,具有碩士學位12人。學院設有3教學系,1個實驗中心和1個圖書資料室。3個教學系分別為:地理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1個實驗中心包括:氣象、土壤與環境監測、地球概論、地質、地圖與測量、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及生物等實驗室。

數學科學學院

包頭師範學院數學科學學院始建於1958年,是包頭師範學院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歷經50多年的發展,辦學規模顯著擴大,綜合實力持續提高,社會影響不斷擴大,現在已成為集教學科研於一體、內蒙古西部地區規模較大的數學基地。
學院下設數學與套用數學和信息與計算科學兩個本科專業。同時,我院還是《數學教育學報》編委會成員單位,其中田強教授(院長)是全國數學教育研究會理事、內蒙古數學會理事、《數學教育學報》編委。
我院現有教職工39人,其中專任教師3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0人,講師11人。博士4人,碩士21人。現有代數與幾何、套用數學、計算數學、數學教育和計算機等5個教研室。學院下設12個教學班,總計670餘名學生,分布在內蒙的12個盟市,及四川、吉林、安徽、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廣西、甘肅、遼寧等省市自治區。數學科學學院資料室有各種中外文圖書5100餘冊、期刊1400餘本;另有數學實驗室一個,計算機68台,以供學生進行數學實驗及研究需要。
我院現有包頭師範學院校級重點建設課程兩個《數學分析》《高等數學》,校級優秀課程一個《解析幾何》,校級網路課程兩個《高等代數》《機率與統計》。通過重點課程建設工作的開展,推動了教材建設與選用、課程體系完善、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不斷改進與提高,為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做了有益嘗試。在教學中形成了以陳向華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微分方程的研究方向;以徐君副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數學教育研究方向;以雲文在副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高等數學課程群等研究方向。這些強勢學科有力地支撐著我院的本科專業建設。
近三年來,全院共發表教學科研論文100餘篇,出版教材5部,承擔科研項目22項,其中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4項、內蒙古教育廳高校項目2項、包頭科技局項目2項、包頭師範學院項目14項;同時還有許多教師參加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各級種類項目。另外,田強等老師還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
我院學風濃厚,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就業、考研錄取率穩步上升。錄取院校檔次明顯提升,學生就業率穩定增長。其中2007年總就業率98.66%,2008年總就業率98.51%。2009年總就業率74.15%。
近幾年我院學生考研捷報頻傳。2006年錄取14人,錄取率在23.3%;2007年錄取14人,錄取率在23.3%。2008年錄取16人,錄取率在40%。2009年錄取24人,錄取率在37.5%。2010年錄取20人,錄取率在30.77%。錄取的院校有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內蒙古大學等重點院校。
大力開展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活動,學生素質大幅提高。在第五屆(2007年)“挑戰杯”全區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我院2007屆本科畢業生郭麗的作品《玫瑰線花瓣及正方形與圓形的嵌套組合》獲二等獎,另有數名同學獲校級獎勵。在2009年的第七屆“挑戰杯”大學比賽中,郭鵬雲老師指導的學生又有一人獲得三等獎,三人獲得優秀獎。
數學科學學院承擔著我院本科專業課和全校本科數學公共課的教學工作。我院始終將搞好本科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事關全校和學院發展的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務,從完善規章制度、規範教學管理、提高教學水平、強化質量監督、加強學風建設等方面開展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我們將進一步貫徹“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指導思想,紮實工作,科學管理,把數學科學學院的本科教學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師範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數學基礎、系統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受到嚴格的數學思維、基本的計算機技能和常用的數學套用軟體等方面的訓練,能運用數學知識、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套用型專門人才。
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開設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機率統計、常微分方程、數學實驗、數學建模、教材教法及相關專業方向課程。
就業方向:畢業生能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工作或在生產經營及管理部門從事實際套用、開發研究和管理工作。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掌握信息與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受到基本的計算機編程、科學計算與信息工程套用的初步訓練,能解決信息技術、科學與工程計算中的實際問題的套用型專門人才。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開設數學分析、高等代數、C語言程式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資訊理論基礎、計算機網路,數學建模、數學實驗、計算機圖形學、資料庫原理與套用、JAVA2程式設計及相關專業方向課程。
就業方向:畢業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產業、經濟金融等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套用開發和管理工作。

信息科學學院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是2007年8月組建的;下設計算機系、教育技術系、電子系、公總計算機教學部等教學機構;設有信息實驗中心、資料室、辦公室、團總支(學工辦)等教輔、行政機構。全日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育技術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套用專業本專科學生512人,成人在籍學生近100人。教職工59人,其中教師48人(教授1人,副教授12人,高級工程師1人,高級實驗師3人)。
教師中有碩士學位18人;博士1人;攻讀博士學位教師2人,攻讀碩士學位教師9人。2000年至今,教師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完成教材、專著10餘部;承擔省市等各類科研項目12項。學院資料室訂有專業期刊40餘種;存有圖書資料、光碟資料2000多冊(片);信息實驗中心設有大型資料庫、計算機網路、PLC、EDA、微格、衛星地面接收站等各類實驗室近30個。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具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教育技術學等方面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在信息技術、微系統、信息技術教育或數字媒體技術方向有一定專長,能在教育部門、中小企業、國家機關、IT行業等從事電子信息系統和設備的研發、維護、運營;各種教學媒體和信息化教學系統設計、開發;計算機網路管理、維護與套用軟體開發等工作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教育技術學”三個本科專業;“計算機套用技術”專科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主要開設JAVA語言程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原理、作業系統原理、資料庫原理、微機原理與彙編語言、人機互動、J2EE、網路互聯技術、系統管理與維護、信息保障與安全、WEB系統與技術、大型資料庫等課程。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主要開設模擬電路、數字電路、C語言程式設計、數位訊號處理、電磁場與電磁波、通信原理、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原理、信號與系統、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與彙編、嵌入式系統、EDA、PLC等課程。

馬克思主義學院

一、機構設定
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學校的二級學院,承擔全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設有四個教研室:馬克思主義原理教研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研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一個研究所: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當代民族發展研究所;一個碩士學位點: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二、師資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現有為本科任課教師31人,其中,教授8位,副教授17位,博士3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7人,40歲以下教師全部具有碩士學位,教師隊伍中黨員占絕大多數。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長期的建設發展過程中,我院已經形成一支學歷、年齡、職稱結構基本合理,具有良好師德師風和教書育人精神,具有創新、協作精神的教學和科研團隊。近年來,學院在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中,嚴把準入關,對新教師學歷、政治面貌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新任思政課教師原則上應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或相關專業具有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以上的畢業生,具有高校教師資格,並且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宣講紀律提出明確要求,中央和自治區下發的有關思政課檔案及時傳達,進一步保證了教師隊伍政治方向正確、政治立場堅定、業務基礎紮實。
三、教學情況
學院不斷深化教學方法改革、積極探索套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新課程方案實施中,我們大力推廣啟發式、互動式教學和案例教學,辯論式教學,演講式教學等,並組織全體教師集體研討鼓勵教師大膽實踐新教學方法,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課前5—10分鐘新聞播報法、小品表演法、學生講授法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積累了不少經驗。在教學手段套用上,部分思政課安排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授課,在教學中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
新課程方案實施後,學院及時將思政課實踐教學納入教學計畫中,並確定了相應的學時。2008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社科〔2008〕5號)下發後,為了進一步理論聯繫實際,加強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和套用,根據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的通知要求結合我院實際,探索了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形式。
每學期開學初,各教研室根據課程教學需要制定實踐教學方案,並按照實踐教學方案組織教師開展實踐教學,期末進行實踐教學總結。學院青年教師曾先後獲全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一課”一等獎1人次,二等獎2人次,有6人次獲學校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光榮稱號。積極組織推薦參評校級教學成果評選活動,2009年思政課教師閆曉榮關於“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方案(“05方案”)教學實效性的探索”的教研成果獲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09年張春梅獲得學院“精彩一課”文科組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
四、研究生工作
學院除承擔全校本科學生6門,研究生2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外,還擁有“思想政治教育”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下設四個研究方向,分別是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經濟與思想政治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法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四個研究方向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與經濟、政治、法律與文化四個方面,既考慮了專業研究方向的全面性,也和學院師資隊伍現狀、專業設定以及下一步學科建設的重點相關係。目前已招生了5屆研究生,有7位碩士研究生導師,15位以教授為主體包括部分副教授骨幹教師的任課教師隊伍,共有在讀研究生15人。
學院曾和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合作辦工商管理和民商法碩士研究生課程班,培養了近200名畢業生。
2010年組建了有12骨幹教師組成的科研創新團隊,獲得包頭師範學院的批准和經費支持,三年的建設必將進一步推進學院的教學科研,學科建設。
五、科研情況
學院積極創造條件支持思政課教師開展科學研究,積極鼓勵教師申報學校教研課題、包頭市科技局項目、自治區教育廳教研和科研項目、包頭市和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國家社科規劃項目等各級各類課題,並組織教師參評各種科研成果獎。
近十年來,學院教師發表科研論文200篇,其中有20餘篇發表在國家級核心期刊或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刊物全文轉發、摘登;出版專著10多部;獲省部級科研成果和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10項,主持完成國家級科研課題1項,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課題12項,參與國家級科研課題5項,主持校級科研課題10餘項。
馬克思主義學院將秉承“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書育人準側,強化教師的道德修養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堅持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不動搖,在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當代中國面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大好機遇,將一如既往做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機構設定

黨政辦公室、組織人事部、黨委宣傳部、監察審計處、學生工作部(武裝部)、團委、工會、教務處、科研處、招生就業處、財務處、國有資產管理處、後勤基建處、保衛處、繼續教育學院、圖書館、學報編輯部、網路信息中心、後勤服務總公司。

教學科研

辦學規模

學校面向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在校生1260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2106人,專科生372人,碩士研究生41人,預科生81人。設有文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外國語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體育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國際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17個二級學院。
現有3個一級學位授權點,10個二級學位授權點實現招生;有22個專科專業(含暫停招生專業)、44個本科專業,涵蓋文、理、工、教、經、管、史、法、藝術9大學科門類。 現有漢語言文學、國小教育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 7個自治區品牌專業,19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2008年,學校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秀”等次。

科研項目

2010年以來,學校教師主持、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53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3項、教育部項目7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20項、自治區社科規劃項目28項、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70項,其中201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項目1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自治區社科規劃項目11項。發表論文2226篇,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65篇。
辦學機制靈活,教學科研並重。已主持國家級科研課題5項,世界銀行貸款師範發展項目“教學改革課題2項,有200多項教學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有2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專利,發表論文2200餘篇,出版專著、譯著200多部,編著教材200餘種。學校主辦的《陰山學刊》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先後獲得“內蒙古高校精品學報”、“全國民族地區優秀學報”等榮譽。是全國人文和社會科學核心期刊,首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享有“邊塞學術之花”的美譽。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 910人,其中專任教師631人,占全校教職工總數的69%。專任教師中正高級90人,副高級286人,具有博士學位36人、碩士學位370人。享受政府津貼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1人,自治區“3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1人、第二層次人選2人,“自治區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 人,“包頭市新世紀人才工程”人選6人,“5512工程”領軍人才25人。學校聘請國內外著名學者12人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

基礎設施

學校現有南、北兩個校區,占地面積4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240496平方米,固定資產47376.69萬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594.95萬元。
現有1個自治區級教學示範實驗中心,多媒體授課時數占總課時的50%。建有校內外實習基地132個,紙質藏書73.72萬冊,電子藏書12000GB,各類中外文全文文摘和全文資料庫13個。
擁有雙千兆網路核心骨幹、千兆網路骨幹、百兆交換到桌面的有線網路系統和覆蓋全校的無線網路系統,其中,網路出口涵蓋中國教育科研網、三大電信運營商總計1400兆。
學院校園蘭芷悠香,佳木繁陰,擁有較為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計算機教學設備及較完備的電化教學系統、計算機校園網以及交換到桌面的有線網路系統和覆蓋全校的無線網路系統。
整個校園集教學、學術交流、運動休閒和產學研為一體,凸現現代大學的人文特色,體現草原鋼城的地方風情,是莘莘學子成就學業,提升素養的花園式學苑。
地址:內蒙古包頭市青山區科學路3號

對外交流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拓寬對外交流與合作渠道,先後與美國、加拿大、英國、紐西蘭、白俄羅斯等國家或地區的高校開展合作交流和專家學者互訪;與加拿大女王大學、美國費耶特維爾州立大學、美國阿爾伯特大學、白俄羅斯國立文化藝術大學簽訂了合作辦學協定,並開展了實質性合作,與美國東卡羅萊納州立大學開展了同步遠程網路視頻課程,國際合作辦學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學校具有招收留學生資格,先後接收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留學生。在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形成了“博學、篤行、齊志、恆德”的校風,培養的畢業生遍布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在基礎教育戰線及其他崗位做出了貢獻。學校具有招收留學生資格,已有多名外國留學生在校就讀。

培養目標

學校始終堅持落實教學中心地位,不斷加大教學投入,強化教學管理,實施了導師制、主輔修制、完全學分制等培養制度,注重加強基礎,最佳化結構,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基礎知識紮實、實踐能力強、知識面廣、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現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自治區品牌專業,21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
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和育人環境。學生多次在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畫大賽等各類比賽中獲獎。學校設有校長獎學金、綜合素質獎等10餘種獎學金,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奮發成才。近年來,本科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80%以上。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拓寬對外交流與合作渠道,先後與美國、加拿大、英國、紐西蘭、白俄羅斯等國家或地區的高校開展合作交流和專家學者互訪;與美國費耶特維爾州立大學、白俄羅斯國立文化藝術大學簽訂了合作辦學協定,並開展了實質性合作;與美國東卡羅萊納州立大學開展了同步遠程網路視頻課程,國際合作辦學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學校具有招收留學生資格,先後接收美國、韓國等國家的留學生。
學校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師德校風建設、學風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取得了豐碩成果,營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圍。學校先後獲得“全國國語培訓測試工作先進集體”、“十一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特別貢獻獎”、“全國高校後勤十年社會化改革先進院校”、“自治區文明單位”、“全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區紀檢監察工作先進單位”、“全區內部審計工作先進單位”、“全區共青團工作實績突出單位”、“全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區高校科技創安先進單位”、“全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區普通高校畢業生入伍預征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
面對新形勢,學校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精神,堅持面向基礎教育、研究基礎教育、服務基礎教育不動搖,堅持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動搖,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學校事業發展新局面,為把學校建設成為教師教育特色鮮明、區內外有一定影響、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型院校而努力奮鬥。

學校標識

校訓

博學 篤行 齊志 恆德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範學院(包頭師範學院)
博學是大學的神聖使命,所以它構成了我校校訓中凸顯的第一要義。我們的教師要率先垂範,勤奮治學,真正成為飽學之士,以自身高深的學術修養來影響、帶動學生。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學生們刻苦鑽研,努力學習,求知若渴,學而不厭,由之,學校形成良好的學風,培養出來的一屆又一屆學生、憑真才實學報效祖國和人民。縱觀國內外許多知名大學,均以“博學”為鵠,芝加哥大學的校訓是“提升知識以便充實人生。”倫敦大學經濟學院的校訓是“探知並了解事物發生的緣故。”山東大學的校訓是“學無止境。”
篤行是實現知識價值的途徑。我們必須接受這樣的觀念,學以致用,以用治學,純粹的知識本身沒有實踐意義,只有轉化為實踐才能實現知識本身的價值,只有實踐了並產生結果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識,知識的意義僅在於對國家和社會的實用價值。大學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存在,大學要講求知識的實用和功利,對知識的實踐與套用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大學應當“入世”,打破傳統的象牙塔,研究社會問題,參與社會變革,運用知識實踐其理想以改造社會。在價值取向上不能孤芳自賞,而應取決於國家和社會的需要,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發揮大學文化的輻射作用。
齊志就是樹立遠大志向和抱負、並不懈地去追求。大學在讀階段,正是青年人確立人生航向的關鍵時期,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有責任幫助他們鼓起理想的風帆,志存高遠,孜孜以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講求務實,其負面影響則為急功近利,而至於鼠目寸光.這已交為當今時代的一大症候。值此背景之下,我們更應加強大學生的理想教育。“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多么壯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何其崇高!正是在這樣的理想光芒照射下,走出了李大釗,走出了周恩來,走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21世紀的中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生逢其時,我們決不辜負這盛世,無愧於時代,做出屬於我們的、前無古人的事業。
恆德是一生的課業,是成才的前提。大學素有社會的良心之稱,加強道德建設、踐行並引領道德風尚.義不容辭。我們的文化傳統歷來強調.求學應當止於至善.對知識的追求應以高尚的道德為目的。大學的境界還將成為社會的高標,穿越圍牆,對社會產生廣泛的影響。梅貽琦說:“大學儼然是一方教化之重鎮、一地之有大學,猶一校之有教師也,學生以教師為表率,地方以學府為表率,……始為學校環境以內數人之所獨有者,終將為一地所共有,而成為一種風氣。”

校徽

校徽校徽

校旗

校歌

《走向明天》 詞:崔向東 曲:崔東偉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範學院(包頭師範學院)

領導班子

黨委書記 王永明
黨委副書記、院長 劉興旺
黨委委員、巡視員 李海豐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汪支平
黨委委員、副院長 薛長江
黨委委員、副院長 王有亮
黨委委員、副院長施紀華
黨委委員、副院長 雙山

獲獎情況

學校先後獲得“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自治區文明單位”、“自治區紀檢監察工作先進單位”、“自治區內部審計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高校後勤十年社會化改革先進院校”、“自治區學生工作先進單位”、“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自治區高校科技創安先進單位”、“自治區共青團工作實績突出單位”、“自治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區普通高校畢業生入伍預征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國語培訓測試工作先進集體”、“十一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特別貢獻獎”等榮譽。包頭師範學院兩部教材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書目。

部分知名校友

吳玉良 中共中央紀委副書記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
烏 蘭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政教系幹部專科班學習
侯鳳岐 中共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委書記 政教系學習
魯 健 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
劉德君 包頭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
烏 雲 包頭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
邊建欣 2004年雅典殘奧會女子舉重冠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