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鑲柱

包鑲柱

中間用一根較大的木料作為心柱,而在這根大木料四周用多塊較小的木料包鑲,這樣的柱子就稱為“包鑲柱”。雖然說包鑲柱中間的“心柱”較大,但也只是相對而言。因為之所以出現包鑲柱這種柱子形式,就是由於大木料相對較少,所以才用小木料加上較大一些的木料組合成“包鑲柱”使用。或者,對於具體要建築的大體量的建築來說,一般的大木料還不夠粗壯,所以在外面包鑲其他木料。這種柱子形式在清代時較為常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鑲柱
  • 套用領域:建築學柱子
  • 特點:心柱四周用小木料包鑲
相關概念——柱,

相關概念——柱

柱是建築物中用來承托建築物上部重量的直立的桿體,俗稱“柱子”。柱子和其他大部分建築構件一樣,有豐富的品類和一定的發展過程根據柱子在建築中的位置,可以將它分為檐柱、金柱、中柱、童柱、瓜柱、角柱、廊柱等;而根據柱子的截面形狀來看,則有圓柱、方柱、六角柱、八角柱等不同形象;根據柱子所用的材料來分,有木柱、石柱等之別:根據裝飾來看,又有雕龍柱、油漆柱、素麵無飾柱等。此外,柱子在使用時有單獨直立的,也有兩柱緊貼而立的。柱子在各個時期既有延續與繼承,也有發展和變化。如,方柱在秦代時始出現,而漢代時則又增加了八角形柱、束竹式柱、人像柱等,唐代中期以後則極少再使用方柱,宋代時大多為圓柱和八角柱。還有很多柱子,作用與位置均相同,但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稱呼,如瓜柱,在宋代時稱為“蜀柱”、“侏儒柱”,明代以後才稱為“瓜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