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路芳

包路芳

包路芳,1973年生,內蒙古通遼市人,蒙古族。2005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現任職於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外國所。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研究項目,先後在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地開展實地調查,發表有論文、調查報告及文章20餘篇,合作出版專著4部。曾榮獲國家民委2003年度“優秀調研報告獎”和2004年度全國高校系統“寶鋼優秀博士生獎”。著有《社會變遷與文化調適:遊牧鄂溫克社會調查研究》一書,2006年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路芳
  • 國籍:中國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日期:1973年
專著:《社會變遷與文化調適》,內容簡介,前言,目錄,

專著:《社會變遷與文化調適》

書名:《社會變遷與文化調適——遊牧鄂溫克社會調查研究》
作者:包路芳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ISBN:9787811081947
出版時間:2006-06-01
頁數:306
開本:32開
定價:22元

內容簡介

《社會變遷與文化調適》共分七個章節,內容包括歷史追述、人口與變遷、社會體制變革與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遷、傳統與現代之間:生態、扶貧與商品經濟、傳統文化的重構、社會變遷與文化調適等。

前言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的前身是建立於1952年的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在五六十年代,研究部曾匯聚了中國大部分民族學與社會學的頂尖人才,如中國民族學與社會學的開拓者潘光旦、吳文藻、楊成志、吳澤霖、費孝通、林耀華和李有義等人,以及他們的學生陳永齡、宋蜀華、施聯朱、王輔仁、吳恆和王曉義等著名學者。
20世紀80年代初,研究部更名為民族研究所,不久又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民族學系,20世紀90年代擴大為民族學研究院,2000年更名為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半個世紀以來,名稱和建制的變化,並沒有影響她致力於民族學教學與研究的宗旨,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從該院畢業的民族學專業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已遍布全國各地,多為棟樑之材。同時出版了大量在國內影響巨大的專著和教材。如潘光旦、吳文藻、費孝通等人的文集,林耀華主編的《民族學通論》、宋蜀華的《民族研究文集》、陳永齡的《中國民族學史》(英文版),還出版了全所歷年研究成果的論集《民族研究論文集》(1981-1993年,共九冊)。這些出版物的共同特點是,以實地調查的材料為基礎,以中國的56個民族為主要研究對象。幾十年來,這已成為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幾代人的學術傳統。
民族學(文化人類學)畢竟是一個自西方傳來的學科,在中國發展歷史較短,幾十年來又多次受政治運動的干擾,所以與我國一些傳統的老學科相比,中國的民族學無論在專業的理論、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都是一個比較年輕、比較薄弱的學科。因此,今後本學科的重點是加強民族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和方法的建設。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選題意義
第二節 相關研究回顧
一、有關社會變遷與文化調適的理論
二、關於內蒙古農牧區社會變遷的研究
三、鄂溫克族的相關研究
第三節 調查區域的選擇
一、自然和生態環境
二、歷史沿革
三、民族構成
第四節 研究緣起和方法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歷史追述
第一節 鄂溫克族的分布
一、分布特點
二、三種生產方式下的鄂溫克族
第二節 鄂溫克族的起源與民族遷徙
一、鄂溫克族的起源
二、民族遷徙
三、嫩江流域的鄂溫克族
第三節 移民實邊
一、開闢邊防線
二、發展畜牧業經濟
三、商品經濟的萌芽
四、教育的興起
第三章 人口與變遷
第一節 鄂溫克族人口的銳減
一、連年征戰
二、自然災害
三、日本帝國主義的迫害
四、疾病的影響
五、文化習俗的影響
第二節 鄂溫克族人口的回升與有序增長
一、鄂溫克族人口的回升
二、鄂溫克族人口的有序增長
三、鄂溫克族人口的分布特點
第三節 醫療模式的變遷——以結核病為例
一、疾病的流行狀況
二、疾病流行因素分析
三、疾病與社會的互動
第四節 酗酒背後的文化失調
一、酒害及其原因分析
二、身態和心態的和諧發展
第四章 社會體制變革與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遷
第一節 鄂溫克人的牧業生活
一、四季的生活
二、牧民生活的寫照
三、居住格局與生產生活
第二節 牧業體制的變革
一、牧業體制變革
二、牧業生產的性質
第三節 傳統社會結構與“尼莫爾”的變遷
一、傳統社會結構
二、“尼莫爾”的變遷
第四節 僱工階層的變遷
一、僱工階層的出現
二、僱工階層的變遷
第五節 鄂溫克牧民生活的定量研究
一、牧民在想什麼
二、牧民生活的滿意度
三、鄂溫克牧民的政治參與及政策評價
第五章 傳統與現代之間:生態、扶貧
與商品經濟
第一節 農牧文化的衝突與交融
一、農業的發展
二、農牧矛盾
三、農牧結合——現代畜牧業的發展道路
第二節 社會變遷與草原生態環境
一、生態環境的現狀
二、影響生態環境的因素分析
第三節 扶貧模式的新嘗試
一、貧困的窘境
二、扶貧模式的新嘗試
第四節 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經濟調適
一、早期商品交換與經濟調適
二、經濟結構變化與鄂溫克族的發展
三、工業化的機遇和挑戰
第六章 傳統文化的重構
第一節 節 日儀式的認同與再造
一、敖包會與“瑟賓節 ”
二、文化與旅遊的互動
三、春節
四、鄂溫克婚禮
第二節 教育模式的變遷
一、鄂溫克族的傳統教育
二、鄂溫克族的現代教育
第三節 宗教信仰的復甦
一、鄂溫克族的宗教信仰
二、薩滿教的復甦
第七章 結語:社會變遷與文化調適
一、外力推動下的鄂溫克社會變遷
二、文化的自調適——主體性的文化選擇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