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志忠(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一中校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包志忠,1952年10月出生,滿族,赤城東卯鎮大溝門村人,1969年1月參加工作任大溝門國小教師,河北省師範大學物理系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志忠
  • 國籍:中國
  • 民族:滿族
  • 出生日期:1952年10月
  • 職業:校長
  • 畢業院校:河北省師範大學
  • 主要成就:全國優秀教師”、“赤城縣勞動模範”、“縣師德標兵
  • 籍貫:赤城東卯鎮大溝門村
簡歷,勇敢自薦,全力改“薄”,人才是希望,

簡歷

中學高級教師,中學物理高級教師,中國物理學會會員,中國西部教育顧問,199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70年3月入張家口地區柴溝堡師範學習,1973年9月入河北師大學習,2002年3月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結業。歷任赤城一中物理教師、校長,赤城縣文化教育局副局長,赤城縣政協副主席,河北省政協委員。2005年被評為河北省首批中學骨幹校長。1998年2月當選為赤城縣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一中校長,河北省政協委員,張家口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赤城縣政協副主席。曾獲得“全國優秀教師”、“赤城縣勞動模範”、“縣師德標兵”、“縣十大公僕”等榮譽稱號。

勇敢自薦

從國小民辦教師,到上中師、上大學、當中學教師、當校長,包志忠一步一個腳印,在工作和學習中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包志忠說:“我很幸運,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1991年,他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2003年又被評為河北省首批骨幹校長。
包志忠人生的轉折點源於1990年的那一次大膽嘗試。包志忠記得,當時的赤城一中管理比較混亂,學生組織紀律散漫,教師管理雜亂無章。面對這樣的局面,責任感讓包志忠坐不住了,他做出了一個讓他自己現在也不敢想的驚人之舉——他直接找到學校當時的校長,主動要求當教導主任,並且非常自信地告訴王校長,他會用自己的方式改變學校目前的混亂局面。
“我當時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年輕老師,剛進學校才幾年時間,資歷、經驗尚淺,我沒想到的是,王校長居然不假思索就同意了。領導的充分信任對我的教育生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志忠至今仍然很感激王校長的信任。
王校長的信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包志忠的努力下,學校風氣慢慢地好轉,學生的高考成績更是不斷提高:1993年,參加高考的學生總共400多人,有367名學生被全國各大專院校錄取。這也創造了當地的一個高考神話。
就在這一年的1月份,老校長的強力推薦和自己出色的工作成績讓包志忠順利成為赤城一中的校長。當時,60名教職工有58人投票贊成包志忠來“掌赤城一中的舵”,大家的這種高度信任讓包志忠決定,他一生都要為赤城教育鞠躬盡瘁。

全力改“薄”

無論當老師,還是做校長,包志忠都非常重視學習。1993年2月走上校長崗位以後,他為自己規定了每日兩小時雷打不動的學習時間。同時,他還把握一切可以利用的學習機會,多次參加各種進修和培訓。1998年,他參加了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組織的首期“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研究生班,並於2002年結業。通過培訓、學習,他的理論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斷提高,為乾好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女兒眼中,包志忠是一個總替別人著想的人。2000年她即將高中畢業前,班裡推薦她為省級“三好學生”,包志忠令人意外地勸女兒把這個機會讓給別的同學。
由於赤城一中地處貧困地區,每年都有很多學生考上高中後交不起學費,包志忠每年都要為一些特困學生減免學費,或為他們聯繫社會資助,還常常自己拿出錢來幫助這些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學生的困難包志忠記在心上,學校的薄弱面貌更是讓他寢食難安。從當上校長那天起,包志忠就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赤城一中窮困的面貌,完成三個飛躍:一是辦學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二是辦學規模要不斷擴大,三是辦學效益要不斷提高。包志忠先後主持制定了三個五年發展規劃,學校經過兩個完整的五年規劃發展,辦學條件有了非常大的變化:校園面積由原來的不足50畝擴大到近百畝,校舍面積由原來不足5000平方米擴大到現在的近30000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由原來的不足10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近500多萬元,電教設備從零開始到現在資產近400萬元,教職工住房面積由原來的人均不足8平米增加到24平米,校園面貌煥然一新。高考升學率在2001年至2003年連續三年保持在90%以上,2003年則是達到97%。
留住骨幹在赤城,老師們每月能掙800餘元。翻過一座山,到了懷柔,這個數字就會魔術般地變為3000元。落差產生了巨大的誘惑力,骨幹教師的流失成了包志忠心頭永遠的痛。
“我今年42歲了,去北京的機會也許就那么一次兩次,再不動身恐怕就沒有機會了。”高留影說。高留影是赤城一中物理高級教師,在即將離開執教22年的赤城,踏上北京懷柔一中的講台時,她說了這樣一番話。促使她下定決心去北京的原因非常簡單:為孩子將來更容易地上好的大學。北京開出的條件十分誘人:她和孩子的戶口都可以遷入懷柔。數學特級教師康志山的工資水平在當時的赤城一中是最高的,也只有1200多元,被北京25中挖走後,他每月的工資飆升到了5000多元,家屬就業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從2000年到2004年,赤城一中流失了27名教師,這些教師大都去往北京、天津、廊坊等地,絕大多數是學校的骨幹教師。擺在包志忠面前有兩項艱巨任務,除了學生升學,便是如何盡力挽留那部分想走的教師。包志忠一遍遍地找這些老師談心,但收效甚微。一所私立學校找到赤城一中2003年數學組組長鄭萬明老師,當場掏出10萬元要求鄭老師簽約,包志忠找到鄭萬明夜談至晚12時,終於“毀掉”了這樁“姻緣”。但一些老師還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無聲無息地選擇了離開。
對此,在赤城一中當了十多年校長的包志忠表示理解,因為他本人也多次被外地學校看中,如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開出的籌碼是:校教導主任,年薪8萬,鄭州市區住房一套。這對於每月只有1000多元工資的包志忠來說,具有相當大的誘惑力,但他沒有走。“我不能走,我的事業在這裡,這裡的孩子也需要我。”包志忠這樣說。
包志忠是從民辦教師成長起來的,他知道農村教師大都要求較低,只要生活能過得去,能供得起孩子上學,他們也不願意出去。他決定用情留人。作為一名至今仍然在教課的校長,包志忠常常與老師們一起備課、聽課,在工作中與老師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包,只要你當校長,我們就跟你乾!”很多老師這樣對包志忠說。已經去了沙城中學的化學教研組長田旱雨就是念及和包志忠的深厚感情,重新回到了赤城一中
除了感情留人,包志忠還為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四處奔波。從1996年開始,包志忠就想方設法籌措資金,建了三棟教師家屬樓,解決了140多戶老師們的住房問題。學校增加了課時津貼和高考獎等一系列措施,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穩步提高教師的收入。“從2004年開始,教師的流失現象就很少出現,我們的骨幹教師隊伍逐漸壯大起來了。”包志忠高興地告訴記者。

人才是希望

包志忠一方面積極創造條件留住現有的骨幹教師,並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還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河北師範大學、延慶縣教育局等有關單位建立廣泛聯繫,不斷送本校教師去進修或到外地掛職鍛鍊,提升知識水平,吸收外地先進的教學經驗。2001年到現在,學校通過進修獲得本科學歷的教師已有40多人。另一方面,他積極從東北、南方引進本科生,充實教師隊伍。
包志忠說,從大範圍來看,人才流動是正常的,想走的攔也攔不住。在更加開放透明的社會裡,人才流動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並且會越來越頻繁。作為學校,在培養、吸收人才的同時,要為教師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使人才流動趨於平衡,不至於因流動影響教學質量。
“現在很多人選擇職業,不僅看重經濟報酬,更注重自身價值的實現。我就是要努力為農村教師們創造一個能實現自身價值的廣闊平台,為農村培養更多有用的人才。有了人才,農村才有走出貧困的希望。”包志忠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