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事吳

越王勾踐與吳國打仗沒有獲勝,國家被滅亡,自身被圍困在稽山。內心怨恨憤怒,不平之氣像泉水洶湧;暗中挑選並嚴格訓練士兵,士兵敢於赴湯蹈火,視死如歸。但是他表面上請求做吳王的小臣,妻子做吳王的女僕,他親自拿著戈矛做吳王的馬前卒,結果在乾遂將吳王擒獲。所以老子說:“柔能戰勝剛,弱能戰勝強。天下沒有人不知道,卻沒有人能實行。”越王能親身實行,因此能稱霸於天下。

基本介紹

  • 人物:勾踐,吳王夫差
  • 年代:春秋
  • 寓意:柔能勝剛,弱能勝強
  • 類別:歷史事件
  • 選自:淮南子
  • 作者:劉安
原文,解釋,詞義,寓意,人物資料,

原文

越王勾踐與吳戰而不勝,國破身亡,困於會稽(jī)。忿心張膽,氣如湧泉;選練甲卒,赴火若滅。然而請身為臣,妻為妾,親執戈為吳兵先馬走,果禽之於乾遂。
故老子曰:“柔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親之,故霸天下。
(選自劉安淮南子·道應訓》)

解釋

越王勾踐與吳國打仗沒有獲勝,國家被滅亡,自身被圍困在稽山。內心怨恨憤怒,不平之氣像泉水洶湧;暗中挑選並嚴格訓練士兵,士兵敢於赴湯蹈火,視死如歸。但是他表面上請求做吳王的小臣,妻子做吳王的女僕,他親自拿著戈矛做吳王的馬前卒,結果在乾遂將吳王擒獲。所以老子說:“柔能戰勝剛,弱能戰勝強。天下沒有人不知道,卻沒有人能實行。”越王能親身實行,因此能稱霸於天下。

詞義

1,事吳:為吳做事。
2,赴火若滅:走到火中就像火沒有一樣,形容士兵們的勇敢。
3,請身為臣:自己請求做吳王的臣下。
4,先馬:馬前的小兵。
5,果禽:果然擒獲。禽,通“擒”,擒獲。
6,親:親身,親自。
7,於:在。
8,張膽:張,同“脹”。張膽,表示極度憤怒。
9,親之:親自實踐這個道理。
10,為吳王先馬:做吳王的馬前卒。
11,乾遂:地名。
12,勝:戰勝。
13,行:實行。

寓意

越王勾踐之所以最後能打敗吳王夫差,是因為越王處在不利的時候,善於韜晦,不露鋒芒,暗中積蓄力量,然後抓住機會,轉敗為勝。
它說明了柔弱可以戰勝剛強,人處於不利地位時更應採用柔順的手段,才能轉弱為強。

人物資料

春秋越國國君(前497年—前465年)在位。又名菼執。曾敗於吳,屈服求和。後臥薪嘗膽,發憤圖強,終成強國。於公元前473年滅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