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藍瑤寨(典型的城堡式古瑤寨)

勾藍瑤寨(典型的城堡式古瑤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勾藍瑤寨,位於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蘭溪瑤族鄉,是江永縣“四大民瑤”之一勾藍瑤族的聚居地,為城堡式瑤寨,距江永縣城約35千米,占地面積6平方公里,始建於明朝。

勾藍瑤寨保留明、清代的民居300多棟,有社壇土地、舞榭歌台、涼亭橋樑等小景觀;有盤王廟、相公廟、水龍祠、關公廟等大型建築;勾藍瑤寨還有獨特的“洗泥節”民俗。

2019年10月7日,勾藍瑤寨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勾藍瑤寨
  • 地理位置: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蘭溪瑤族
  • 始建時間:明朝
  • 占地面積:6平方公里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編號:8-0388-3-191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古城牆,守夜屋與關廂,姓氏門樓與巷道門,民居樓梯,文物遺存,石碑,明代壁畫,歷史文化,洗泥節,特色民俗:勾藍瑤女“勾郎配”,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路線,

歷史沿革

自古以來,江永縣便是瑤族聚集之地,勾藍瑤寨的稱呼來源可追溯至明洪武年間。
永州市江永勾藍瑤寨景區永州市江永勾藍瑤寨景區
秦漢時期,瑤族先民“蠻” 便久居在江永縣,後被稱為“莫徭”。
隋唐時期,洞庭、武陵、長沙等地的瑤人往南遷徙至江永,與久居江永的瑤人融合。
宋元時期,由於朝廷對瑤族的高壓政策,眾多瑤民被屠殺導致大量瑤民外逃避難,其中以逃離千家峒事件最為典型。
明清時期,受政府招安政策的影響,受動亂影響居住在深山之中的瑤族遷徙至山下的平地,形成了“四大民瑤”和“四崗九源”的分布格局。
勾藍瑤寨現居住有蔣、歐陽、黃、何等13姓,2900多人,已延續了40多代,歷經1000多年。
2019年12月31日,勾藍瑤寨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建築格局

勾藍瑤寨由黃家村、上村和大興村3個自然村落組成,占地面積6平方公里,整體布局順應山形地勢走向。
勾藍瑤寨勾藍瑤寨
寨牆依勢而建,延續至山腰,與寨外的8座大山結合形成一個封閉的整體。原寨牆全長約為2000米,尚存800米。寨牆用青石錯縫砌築,在中部設有寨門,在寨牆上砌築石牆門樓等設施。
根據建築功能的不同,可將勾藍瑤寨傳統建築分為防禦型建築、傳統民居和公共建築3種類型。防禦建築主要由古寨牆、守夜屋、關廂、姓氏門樓和巷道門構成,功能單一,以防禦為主,通常在建築上設定槍眼、瞭望孔等,用以戰時抵禦外敵;傳統民居以院落式民居為主,主要供瑤民們居住與抵禦外敵,通常採用修築封閉高大的外牆與設定狹小的門窗等防禦措施,使民居形成 “住防合一”的功能格局;公共建築主要分為宗教類、宗祠類、交通類和文教類等,功能以祭祀和交流為主。

主要建築

古城牆

勾藍瑤寨於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受朝廷招安後,為把守粵隘,依山勢在關隘口建築了9座石砌城門及石城牆。石城門上建有守夜樓(類似長城的烽火台),並布有警鐘,有厚約2寸的實木城門板,早開晚閉,鐵桿為栓。城門兩翼築有石牆,高二丈,寬丈余,至明嘉靖年間全部完成。全長約2000米,現存近千米。
勾藍瑤寨勾藍瑤寨

守夜屋與關廂

守夜屋與關廂是勾藍瑤寨防禦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除了對主要節點進行防禦加固之外,也使聚落內部的監視功能得到進一步強化。守夜屋建於自然村的主路口上,1層設有大門, 2層設定瞭望孔和槍眼。2層空間狹小,僅夠1人活動,供瑤民守夜用。舊時,勾藍瑤寨守夜屋多達10餘座,現僅存槐木下守夜屋與麻齋圩守夜屋兩座。
關廂建於單個村落通往寨內其他村落的道路上,夜晚時分,守夜屋與關廂同時關閉,切斷了自然村通往外面的所有通道,形成一個完全封閉的整體。傳統的關廂在20世紀60年代被毀壞,現僅存門檻石。

姓氏門樓與巷道門

姓氏門樓平面呈方形,形制規則,是各姓氏宗族的代表性建築之一,其等級低于姓氏祠堂。姓氏門樓面寬比守夜屋寬,設有正門與側門。古時傍晚正門關閉,留有側門出入,側門較為狹窄,僅可容單人通過。
古時,勾藍瑤寨姓氏門樓內的每條巷道均設定巷道門,現僅存2處,均位於上村歐陽氏聚居之地。巷道門是通往民居建築主要出入口的關鍵節點,也是巷道內的唯一關卡。巷道門開閉時間與姓氏門樓相同,古時每到夜晚,瑤民就會將其關閉,形成封閉的巷道空間。

民居樓梯

勾藍瑤寨傳統民居的樓梯位置較為隱蔽,通常設定在堂屋後面極小的空間內,不易被外人發現,樓梯坡度較大,不易於人攀爬,使得瑤民們在閣樓便可抵禦外敵入侵 2 樓的私密空間。勾藍瑤寨樓梯的這種營建方式,有效地阻礙了外敵通過樓梯達到閣樓,使閣樓易守難攻,加強了民居內部的防禦性。

文物遺存

石碑

勾藍瑤寨的石碑隨處可見,有許多已遺失或被破壞,現保存有百餘塊石碑。
石碑石碑
勾藍瑤寨已發現最早的一塊是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的碑刻,距今已有634年。這些石碑刻文內容豐富,字型形狀變化多樣,歸納起來大致有四類:一是功德碑,主要記載瑤胞修建寺廟道觀的始末,發起人及捐款人名單、數目等;二是描寫當地風光的風景詩;三是勸諭文和感情詩;四是官府頒發的政令。
這些碑刻可以看作是一部勾藍瑤史書。

明代壁畫

湖南永州江永縣文物部門在江永縣蘭溪瑤族鄉大興村古祠堂——水龍祠內,發現大量壁畫。經湖南省文史館、考古研究所的專家考證,初步認定這座祠堂及壁畫建於明代萬曆年間(1572-1620年)。
古時的勾藍瑤民信仰諸天之帝、神道、精靈等,水龍祠是他們進行祭祀諸神宗教活動的場所。水龍祠壁畫分別位於主殿前方右邊的走廊、主殿的正面及兩個側面的牆壁。
祠堂年久失修,仍存有162平方米壁畫,壁畫總計5鋪,第一幅記錄的是“五猖神”等各色人物共100多位,旗幟上有“敕封水龍廟”等字樣;第二、第三幅主要繪有盤龍、麒麟等神獸;第四幅人物最多、保存最為完整,分上、中、下三組,畫著具有鮮明的明代服飾特色的人物500多位,旗幟上文字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三軍號令”“敕封水龍廟”等;第五幅人物達400多位。

歷史文化

洗泥節

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是江永縣蘭溪瑤族鄉勾藍瑤寨的傳統節日——“洗泥節”,勾藍瑤寨打開城門,以龍、獅、鑼鼓、瑤族樂器組成長隊迎接遊客。洗泥摸魚遊戲、洗泥酒宴、勾藍瑤寨愛作主暨勾“郎”婚俗快閃表演、勾藍瑤寨愛作主暨青年相親會、“洗泥酒”主題篝火晚會,歡喜過“洗泥節”。
洗泥節洗泥節
勾藍瑤寨的“洗泥節”由來已久。舊時,勾藍瑤民眾的農田離村寨較遠,農忙時節,男人住在田裡蓋起的牛莊屋。每年農曆五月忙完春耕,男人可以洗淨腳上的泥,回家歇上一陣,“洗泥節”正是瑤族民眾慶祝夫妻團聚的節日。
2012年,“洗泥節”習俗入選第三批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特色民俗:勾藍瑤女“勾郎配”

千百年來,勾藍瑤有一句俚語:“好女不出石牆門”,意即好女不嫁出勾藍瑤,多是女娶男嫁的招郎(入贅)成親,因此許多人把“勾藍瑤”稱為“勾郎瑤”。
勾藍瑤的女子不裹腳,女子招郎成親後,是家庭的一個主要勞力、家庭的主事者,與男子共同參與生產勞動。在勾藍瑤,女人掌握經濟收支計畫權的家庭達90%以上。
男方入贅的“嫁妝”僅僅需要四個雞蛋,這就是所謂的“四個蛋子定終身”,“四個蛋子”一般由男方母親或媒婆帶給女方家,如果女方家長接受,便表示同意了這門親事。當男子來到女家,若女方母親搬出紅板凳給他坐,便意味著丈母娘滿意這個女婿,可以在女家留宿了,直到生子之後完婚。生子之後,男子若不滿意在女家的生活,可以離開女方。

文物保護

2019年10月7日,勾藍瑤寨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勾藍瑤寨,位於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蘭溪瑤族鄉。
勾藍瑤寨

交通路線

勾藍瑤寨位於湖南省江永縣西南部,出江永縣城向南行,至15公里處插向一鄉村公路(勾藍瑤寨離縣城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