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o八三年至一一四一年]字景山,成都新繁人。
基本介紹
- 本名:勾濤
- 字號:景山
- 出生地:成都新繁
- 主要作品:《宋史·勾濤傳》
人物簡介,《宋史·勾濤傳》,
人物簡介
生於宋神宗元豐六年,卒於高宗紹興十一年,年五十九歲。崇寧二年,(公元一一o三年)登進士第,調嘉州法掾。累遷史館修撰,重修哲宗實錄,復修徽宗實錄。除給事中,求去,以徽猷閣待制知池州,改知潭州。秦檜嘗令人諭意,欲與共政。濤辭,乃上書論時事之害政者。高宗嘆其忠。秩滿,提舉太平觀。後帝欲命知湖州,俄以疾卒。濤著有文集十卷,西掖制書十卷,及奏議十卷,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
《宋史·勾濤傳》
勾濤,字景山,成都新繁人。登崇寧二年進士第,調嘉州法掾、川陝鑄錢司屬官。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祐恭兵道境上,濤白守,燕勞之,祐恭感恩厲下,郡得以無犯。湖湘賊王辟破秭歸,桑仲、郭守忠攻茶務箭窠砦,將犯夔門。夔兵素單弱,宣司檄祐恭捍禦,濤帥黔兵佐之,賊潰去。宣撫張浚奏濤知巴州,不赴。
翰林侍讀學士范仲薦,召見,論五事,除兵部郎中。七年,遷右司郎官兼校正。日食,上言。八月,遷起居舍人,以足疾,命閣門賜墩待班。九月,兼權中書舍人。
時沿邊久宿兵,江、浙罷於饋餉,荊、襄、淮、楚多曠土,濤因進羊祜屯田故事,事下諸大將,於是邊方議行屯田。淮西都統制劉光世乞罷,丞相張浚欲以呂祉代之,濤謂:“祉疏庸淺謀,必敗事,莫若就擇將士素所推服者用之,否則劉錡可。”浚不納,祉至,果以輕易失士心,未幾,酈瓊叛,祉死於亂。浚聞之,夜半召濤愧謝。
時帝駐蹕建康,欲亟還臨安。濤入見曰:“今江、淮列戍十餘萬,苟付託得人,可無憂顧。適此危疑,詎宜輕退,以啟敵心。”因薦劉錡。帝即命以其眾鎮合肥。川、陝宣撫使吳玠言都轉運使李迨朘刻賞格,迨亦奏玠苛費,帝以問濤。濤曰:“玠忠在西蜀,縱費,寧可核?第移迨他路可爾。”帝然之。
會金人廢劉豫,金、房鎮撫使郭浩遣其弟沔奏事。濤察沔警敏可仗,乞詔諭陝右諸叛將乘機南歸,帝命濤草詔,沔持以往,聞者流涕。十二月,除中書舍人。
八年,除史館修撰。重修《哲宗實錄》,帝諭之曰:“昭慈聖獻皇后病革,朕流涕問所欲言,後愴然謂朕曰:‘吾逮事宣仁聖烈皇后,見其任賢使能,約己便民,憂勤宗社,疏遠外家,古今母后無與為比。不幸奸邪罔上,史官蔡卞等同惡相濟,造謗史以損聖德,誰不切齒!在天之靈亦或介介。其以筆屬正臣,亟從刪削,以信來世。’朕痛念遺訓,未嘗一日輒忘,今以命卿。”濤奏:“數十年來,宰相不學無術,邪正貿亂,所以奸臣子孫得逞其私智,幾亂裕陵成書。非賴陛下聖明,則任申必先有過嶺之謫,臣亦恐復蹈媒櫱之禍。”帝慰勉之。六月,《實錄》成,進一秩,就館賜宴。復修《徽宗實錄》,以中書舍人呂本中為薦,丞相趙鼎諭旨宜婉辭紀載。濤曰:“崇寧、大觀大臣誤國,以稔今禍,藉有隱諱,如天下野史何?”
七月,除給事中。求去,以徽猷閣待制知池州,改提舉江州太平觀。俄除荊湖北路安撫使、知潭州。秦檜嘗令人諭意,欲與共政,濤以書謝之。檜諷言劾之,不報。
濤上書論時事之害政者:“大臣密諭王倫變易地界,一也;蔡攸之妻近居臨平,咫尺行都,略不畏避,二也;小大之臣,凡在謫籍,皆已甄敘,惡如京、黼,尚蒙寬宥,今待從之臣,初無大過,理宜牽復,三也;河南故地復歸中國,新附之民,延頸德澤,承流之寄,當加精選,四也;台諫為耳目之司,今宰相引援,皆同舍之舊,倚為鷹犬,五也。”帝嘆其忠直,賜以繒彩、茶藥,且令事有大於此者,悉以聞。秩滿,提舉太平觀。
十一年,帝謂秦檜曰:“勾濤久閒,性喜泉石,可進職與一山水近郡。”檜對:“永嘉有天台、雁盪之勝。”帝曰:“永嘉太遠,其以湖州命之。”俄以疾卒,年五十九。遺表聞,帝震悼,顧近臣曰:“勾濤死矣,惜哉!”贈左太中大夫。
濤身長七尺,風貌偉然,頗以忠亮自許。國有大議,帝必委心延訪,往復酬詰,率漏下數刻始罷。料邊情如在目前,知名之士多所薦進。有文集十卷,《西掖制書》十卷,奏議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