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山多地少,山區百姓食不果腹,遇上荒年,賣兒鬻女者不絕於戶。謝仲坃體恤民情,從家鄉引進番薯,買種分給山民,躬行阡陌,請人示範栽培。但山民不太接受新鮮事物,種植熱情不高。因此,謝仲坃親書《勸種雜糧示》,以官府布告形式廣為散發,輔以獎懲措施,使番薯紮根縣邑,二百多年仍賴其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勸種雜糧示
- 創作年代:清朝
- 作品出處:同治《平江縣誌》卷五十三 藝文志三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謝仲坃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照得平江,環處萬山,無江湖港汊堪築堤垸。承平百年,磽确盡墾。田止此數,歲止一收。偶值不登,齧蕨茹藜,啼飢者眾。為今之計,惟有推廣雜糧。詢之老農,僉雲不宜麥粟,然蕎麥一類,岳陽湖岸,彌望千畦。平邑相距不遠,自於土性無乖。又兩粵農家,多種番薯一物,青黃不接,藉以濟荒。今廣福客商遷業來平者移植,聞皆暢茂。查二項雜糧種植之候,均於夏杪秋初。此時早稻已刈,隴有閒田,農有餘力,正好乘此布種,為一歲再熟之計。除蕎麥籽粒所在多有,購之易得,樹藝之法與豆菽相同,急宜辦地勤耕聽候獎勵。其番薯原系蔓生,截蔓為秧,約長以尺,起土作列,秧橫列中,上蓋浮土,拌以灰糞,初種,水澆數次,嗣是聽其蕃昌。根下結實纍纍,十月掘之,畝可數石。充餌作羹,雜米為飯,且可熬糖,葉亦堪煮以當蔬。費功甚微,為利甚溥。惟其種植宜於帶沙之土,與蕎麥微有不同。本縣業分頭遣差買備薯苗,發交鄉耆、保甲領出散給,仍照春耕勸農例,躬行阡陌,慰勞辛勤。再查平邑土風,每當禾稻收穫,縱放牛馬牲畜,游草田間。往者田無青苗,職此之故,茲值興種雜糧,秋耕伊始,所有牛馬牲畜,概行嚴禁,毋許放縱踐食生芽。倘敢故違,許被害之人及鄉保指稟,定行從重責處,並追踐食苗價,決不姑寬。此系本縣念切民食,夢寐廑懷,為民勸導,務宜各奮其始,毋怠其終。今歲購種買苗,來秋苗種寬裕,家家廣植,戶戶豐收。十畝之田,可加五畝之入,爾民何憚而不為此也。
作者簡介
謝仲坃(1702—1777),字篪軒、孔六,號耳溪。廣東肇慶府陽春縣輪水村人。雍正元年參加鄉試,高中解元。雍正五年優選登明通榜。乾隆五年(1740年)謝仲坃由常寧調平江知縣,任職四年。據典籍記載:他愛護百姓,尊重人才。設立義學,按期親自督察考核。編纂縣誌及府志,體例謹慎嚴密。嚴厲緝盜,賭博之風斂跡消失。自己的日常生活清苦簡樸,粗糧園蔬。到鄉下辦公自帶乾糧,嚼生蘿蔔佐餐。因引進番薯,被邑人尊為“茴老爺”,設立祠廟,常年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