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服傳播

所謂勸服性傳播模式,是把傳播過程分解為傳者、傳播途徑和受者幾個變數,然後看各變數應作出如何變化才能取得好的傳播效果,使得受者接受鞏固或改變某種態度的一種有關說服效果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勸服傳播
  • 全稱:勸服性傳播模式
  • 傳者:亞里士多德
  • 國家:古希臘科
所謂勸服性傳播模式,是把傳播過程分解為傳者、傳播途徑和受者幾個變數,然後看各變數應作出如何變化才能取得好的傳播效果,使得受者接受鞏固或改變某種態度的一種有關說服效果模式。從傳播學角度來說,我們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一種勸服性傳播,這樣就可對思想政治教育這種勸服性傳播模式的各個因素包括傳者、受者、傳播過程等作出詳細的分析,以便尋求相應傳播策略,從而為改善和發展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提供理論依據,使其更有說服力、影響力和感染力。
勸服性傳播理論在青年學生思想教育中的套用
一、傳者與勸服效果
在信息傳播模式中,傳者是信息的來源,也是信息接收者的影響源。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說話人的品格是一切勸服的手法中最有說服力的。”同樣,在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是影響勸服效果的一大要素。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對教師的講授、勸導和指示的接受程度是以教師的威信為轉移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具有影響他人的心理和行為的能力,這種能力又可分為權力影響力和非權力影響力。
1、權力影響力來源地位權力,取決於個人在組織中的地位和許可權,它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的作用主要表現為:服從,被動。它在管理工作中會產生一種不言而喻、不容置疑的影響力。由此,在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就應充分利用權威性高的權力性影響力,甚至在必要時,可採取適當的強制手段迫使受者服從,改變態度行為。
2、非權力影響力是自身因素形成的影響力,是建立在崇敬、信服的基礎上。它對人的心理作用是主動、自願的。這種影響力不僅作用於學校管理,更主要的是作用於學生的思想意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學生的關係主要的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而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係。非權力影響力可以通過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各方面的素質,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來增強。實際工作中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達到的勸服效果應是主動的、自願的和自覺內在的。非權力因素對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政治修養。一個優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應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修養,表現在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立場,高度的政治覺悟和黨性原則,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除了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和科學態度之外,關鍵的是要有堅持真理的勇氣,敢於講真話。這樣才能有效地去影響、引導、把握學生的思想政治觀點和方向。
(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品德修養。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修養,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敬慕和愛戴,增強其凝聚力和可信度。一個事事為自已打算,對組織陽奉陰違,斤斤計較個人得失的人卻振振有詞地去勸服別人服從組織分配,為社會做奉獻,則只能產生負效應。
(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知識修養。青年人思維敏捷,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快,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僅要掌握馬列主義的基本理論,還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科學知識。這樣面對學生講課、開會、談話就能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使學生受到啟迪和教育。
3、傳者的期望會產生一種戲劇性的效果——皮格馬利翁效應。教師對學生抱有期待,學生感受到這種信任和期望,在教師信任、期待、鼓勵下就會以積極的態度作出反應,從而達到教師期待的目標。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關心人、尊重人,對受者能夠出色地做好工作或達到某種目標滿懷期望。而且這種期望應發自內心,並更多地通過體態語、表情、語調等各種非言語渠道表露出來,這樣就能更有效地在受者身上產生良好的期待反應。
二、傳媒的選擇、運用與勸服效果
任何傳播或溝通都離不開媒體,而媒體的恰當選擇與否又直接影響傳播的效果。因此,勸服性的效果亦有賴於對媒體的正確選擇與運用。
1、私人方式的面對面傳播。傳者是以直接與信息接收者接觸的辦法來進行說服工作。這種方式對於改變人的態度以及觀念是很有影響力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應當主動到受者中去,同他們交流思想,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1)成功的演講能影響聽眾的意識,強化或轉化他們的立場、觀點,使其行為能沿著演說者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在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演講、報告是一種較常用的形式。演講要達到預期的勸服效果必須具備多種條件:演講的內容應是學生思想癥結和需要、關心以及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應該主題鮮明,且有確鑿生動的事實。演講是運用口頭言語與聽眾面對面地進行信息交流的活動,需充分發揮“言語直觀”功能,使演講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幽默感。一個好的演講者應將自已對民眾特別是對青年的關懷、愛護和對所宣講內容的深切了解和信服都灌注在演講中,使聽眾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2)有效對話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新穎有效的方法,是當前改革大潮中湧現出來的一種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新形式。作為一種信息傳播形式,對話的信息交流是雙向性的,參加對話的每一方既是傳者又是受者,這不僅增加了信息量,而且還增強了雙方的互動性,信息溝通準確、高效公開。在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領導與學生面對面交談,無論是平等的商議,還是心平氣和的勸導,都會使信息雙向溝通過程中產生情感交流,有助於消除誤會,增強相互理解。一般來說,領導者具有較優秀的政治素質和組織能力,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聲譽,他們與學生平等對話,能加強信息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3)個別談話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卓有成效的方法。面對面的促膝談心有利於雙向的信息交流,有利於感情溝通,可以增加信任度,是獲得對象深層心理信息的最有效方法,有著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顯著功效。在個別談話中,要注意信息的雙向溝通,以誠相待,尊重學生的意見,使其積極主動地與教育者溝通。
2、大眾傳播方式是指傳者利用電影、電視、報刊、雜誌、廣播等來進行說服工作,以達到改變人們意見態度為目的。大眾傳播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因為大眾傳播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遍及到不同的角落,深入於廣大的受者中。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更為廣泛,增強青年學生對思想政治問題的關心程度,我們應充分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如報刊雜誌、影視聲像的作用,通過各種宣傳教育喚起學生相應的社會性情感,創造一個良好和諧的氣氛,使學生得到陶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效果。
三、受者與勸服效果
在任何傳播過程中,受者都是信息傳播的對象。勸服傳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達到勸服人、說服人。為此,我們必須從分析傳播對象的特徵開始,尋求最佳的勸服效果。
1、年齡特徵。青年學生血氣方剛,情緒波動性大,感情衝動,較容易擺脫理智的控制,注重自我意識的發展,希望獨立地認識世界和受到成年人的承認和尊重。但由於思維發展尚不成熟,他們觀察和考慮問題往往還不夠客觀和全面。因此,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就應尊重他們的獨立意識和自尊心,從情感上關心他們,以平等的身份引導他們客觀、全面地分析和認識問題。
2、智力特徵。青年學生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文化水平較高,思維能力較強,做事有邏輯,論理講依據,待人求分寸。他們知識豐富,更能明曉深奧的道理,通情達理。做他們的思想教育時,要儘量多地考慮按照年輕人的思維方式去辦,諄諄誘導,使他們做社會主義的有用之材。
3、信息接收者與傳播者立場的差距特徵。信息接收者與傳播者的最終目標始終是一致的,即達到勸服之功效。但往往兩者的主張是不完全一致的。例如,當傳播者所傳播的內容並非是青年學生所關注的,感興趣的話題時,這就要求傳播者順應受者的態度,謀合受者的觀點,分批分次,逐漸說服,耐心細緻地將受者引到傳播者所主張的話題上來,引到傳播者所期望的目標上來。反之,如果傳播者與受者的主張是完全吻合時,則可以直接了當地論述觀點,表明態度,以求思想統一,效果一致。所以說,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做工作時,一定要考慮到上述情況,考慮到學生所持的態度與觀點,從而採取慎重可行的方法,取得勸服預期的效果。
四、群體與勸服效果
1、群體對傳播的說服效果既可以產生干擾作用,也可以產生促進作用:一方面,歸屬於同一群體的成員通常都持相似的態度與看法,相互強化,相互支持,促使群體各成員抵制與群體不符的外來信息。成員對群體的歸屬感愈強,抵制外來影響的力量也愈大。另一方面,取消群體對個人態度的支持,或者經由群體討論和群體決定引導多數成員向一個新的觀念轉變等,這都是群體促進傳播說服效果以改變成員態度的主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者為達到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教育的勸服效果,就應該很好地利用青年學生中的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的影響力。
青年學生中正式群體是指高校為實現一定的培養目標、實施教育教學過程而設定的具有明確規定的學生組織機構,如團委(總支)、學生會,軒支部、班委會等。學生中的非正式群體則是學生在交往過程中,由於地域、民族、情感、愛好、觀點和目標等方面的共同性而自願、自然、自發地形成的群體,如同鄉會,各種協會、團體等。學生正式群體主要是通過組織的規章、條約、規定等權威性的制度手段來按既定目標履行職責;而學生非正式群體主要是以自發、自願的非權威性手段在學生的生活學習和觀念態度上起作用的。而且非正式群體各成員間的交叉滲透性強,信息傳播快而廣,具有較強的從眾性。因此,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一方面要強化學生正式群體在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開展各種活動,提高地位和聲譽,增強凝聚力。同時,也要充分利用非正式群體的影響力,以情感聯繫為紐帶,通過座談會、校長信箱、校長接待日等方式,溝通與非正式群體的聯繫,聽取其呼聲,採納其合理化建議,疏導於未然。
2、從眾效應。所謂從眾,是指個人由於受真實的或臆想的群體輿論壓力,在認識和行動上不由自主地趨於跟多數人相一致的心理現象。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從眾這一現象,對一些良好的班風和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同學大加宣傳,形成輿論力量,使學生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而產生從眾行為。對待差生的教育,要給他們創造上進的外部條件,讓他們在良好的群體中學習生活,使其產生從眾行為。總之,我們要正確引導學生認識從眾現象,克服消極從眾,爭取積極從眾,取得勸服效果。
五、傳播策略與勸服效果
同一信息,由素質和水平相同的傳者在同等情況下,通過同樣的媒介向素質和水平彼此相同的受者傳播,但因所用的傳播策略不同,獲得的傳播效果也不一樣。所以說,傳播策略也是制約勸服效果的一大因素,需要選擇合適的傳播策略。
1、幽默藝術的運用。信息傳播必須講究藝術,使得受者願意接受,必須儘可能地做到生動有趣,吸引其注意力。思想政治教育一向被青年學生認定為枯燥、乏味、呆板的理論說教。如能將幽默這門藝術運用於思想政治教育中,則會起到獨特的效果。我們若能恰如其分地運用,便可迅即縮短與學生間的距離,融洽雙方的感情。懂幽默且善於運用的傳者,一般來說,應該比起那些不懂幽默的人效果要好得多。他們作報告、講話、聊天總是饒有興志,富有風趣,語言生動,容易入耳人心,受者也愛聽,樂於接受。
2、訴諸情感。情感是指人的需要與客觀事物之間的關係在人腦中的反映,它往往以內心體驗的形式表現出來。勸服時訴諸情感則更容易打動人心,使其產生更大的態度改變。也就是說,符合人的需要的信息,人們就會產生肯定的內心體驗,持歡迎、接受態度;反之,就會產生否定的內心體驗,持拒絕、排斥態度。在傳播過程中,這種情感障礙是難以避免的。但信息傳播者在做工作時,就應儘量減少反抗情緒的強度,決不可操之過急,應選擇適當的方式方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避免矛盾,減小阻力,注意採用迂迴和緩的戰略戰術,富有情感色彩的說服勸導,以平等的身份介入其中,給予關心與愛護,以自己的言行為榜樣,樹立威信,取得信任。這樣,就容易打動受者的心,使其心服口服。
3、重複的效果。在一定限度內,一般人對某一刺激物的良好反應似乎是與該刺激物重複出現的次數成正比。信息的一再重複出現。首先導致信息接收者對該信息的熟悉,再到產生好感,最後作出好的評價和積極的反應。從這一過程可以得知,接收者對信息的重複出現,會影響其態度的改變、觀點的轉換,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所以說,信息的重複也是一種強化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
4、雙面傳播效果。青年學生受教育的程度高,知識面廣,思維具有獨立性、批判性,處理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觀點和見解。基於這種特點,我們做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把握兩點,即一要正視事物本身的優勢,用優勢去加強正面宣傳教育,樹立正面典型,營造良好的氛圍;二要注重事物本身的缺點,用反面材料去批駁事物帶來的不良後果,使其深受教訓,總結出經驗,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如果傳播信息只是敘述自己所贊同認可的一面,對不同的觀點和立場則閉口不談,或一味強調對立面的缺點,這種單面傳播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說服力甚微,導致思想政治教育不力的局面。任何事物只有在比較中才能求其得失,我們做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只有在事物與事物的相互鑑別中,才能教會學生確立正確的認知觀,從正反兩個方面去剖析事物的存在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