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勤業中學創辦於2002年,前身為常州市第九中學,學校位於常州市勤業路,校園環境優美,設施一流,為江蘇省示範國中學校。 學校占地4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0平方米,多個標準的微機教室、多媒體教室,擁有常州市中國小一級校園網,五路閉路電視系統,一流的電子音像閱覽室,江蘇省標準實驗室;圖書館、閱覽室的面積達到1200多平方米,藏書四萬多冊,為江蘇省一級圖書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勤業中學
- 英文名:Qin secondary school
- 校訓:天道酬勤、業精於勤
- 創辦時間:2002年
- 所屬地區:常州市勤業路
- 學校屬性:省示範國中學校
- 前身:常州市第九中學
常州市勤業中學,擴展閱讀,
常州市勤業中學
學校圍繞“天道酬勤、業精於勤”的校訓,大力弘揚“勤業”精神,在提高辦學質量、加強隊伍建設、實施課程改革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尤其通過三年主動發展規劃的實施,實現了學校的跨越式發展。學校為江蘇省示範國中、江蘇省綠色學校、常州市教科研基地、常州市實驗室建設先進學校、常州市體育衛生工作先進集體、常州市優秀劇社以及常州市文明單位。 學校在管理上不斷強化服務意識,通過改革學校內設機構,建立了高質量的管理體系,增強了服務能力。學校主動引入“外智”,通過與南師大課程中心的院校合作,在專家的引領下,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升。市級優秀教師占全校專任教師的17%,政治、地理、語文、體育等學科中的部分教師,在市內有較強的影響力和較高的知名度。 學校以學生髮展為本,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提供以培養學生和諧發展為重點的課程體系。在提高國家和地方課程實施質量的前提下,研發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校本課程。積極改革評價方式,培養具有基礎學力、生存能力,有可持續性發展潛力的合格國中生。 學校第二輪發展規劃已經開始實施,未來的三年,學校將繼續秉持“教育即生長”的哲學思想,堅持學校為“勤謹教學、樂業善思、和諧發展” 辦學理念,讓師生共享幸福的課程生活——讓 一、發展背景 (一)學校發展基本成效 常州市勤業中學是一所普通的初級中學,在實施《04-06年學校主動發展規劃》過程中,大力弘揚"勤業"精神,堅持"以勤為本,勇於嘗試、共享歡樂"的辦學理念,以院校合作為平台,促進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為戰略重點,通過三年的努力,我們實現了規劃所預期的跨越式發展。 1.領導班子 順利完成新老領導班子更替,保證了學校健康、高效、可持續發展;逐步形成了一支肯服務、有本領、能幹事的中層管理隊伍,保證了學校各項工作的執行力度。 2.事業發展 學校辦學規模由三年前的19個教學班、797名學生髮展到25個教學班,1240名學生,對施教區學生、家長的吸引力逐步增強。 3.學生成長 學生道德品質提高,文明素養提升,學業水平發展,一批優秀學生、特長學生茁壯成長。 4.教師發展 "常州市教壇新秀"以上市級優秀教師占專任教師的17%,部分青年教師在國家、省、市級教學競賽中獲獎,部分學科中的一些教師,在本地區學科領域內脫穎而出,個別教師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教職工的學習意識、育人意識、服務意識、崗位意識、合作意識、績效意識普遍增強。 5.社會聲譽 ①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認可:學校先後獲得江蘇省示範國中、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一級圖書館、江蘇省標準實驗室、常州市文明單位、常州市新課程實驗先進學校、常州市教科研基地、常州市實驗室建設先進學校、常州市中國小一級校園網、常州市體育衛生工作先進集體、常州市優秀劇社等一系列榮譽稱號;2006年暑期,學校課程改革實驗經驗被省教育廳推薦到教育部交流。 ②社會各界的關註:《中國教育報》、《新華日報》、《江蘇教育》等多家國家、省、市級媒體報導和介紹了學校近年來的改革舉措與辦學成效;社區各界參與學校管理,學校在社區的形象不斷改善,社會讚譽度不斷提升。 (二)過去三年的創造性經驗 1.院校合作,提高課程實施能力 與南師大課程研究中心的三年合作,是學校主動引入"外智"、吸納經驗的過程,對學校發展有顯著推動作用,提高了教師的教育專業理論水平,初步確立了現代教育理念,課堂教學能力也得到增強。 2.機構變革,激發學校內生動力 改革學校內設機構,轉變職能,強調各部門服務意識,強化各部門自主決策,自主發展的能力,形成內部競爭機制,激發學校發展內生動力;成立教育理事會,讓社區各界參與學校管理,建立學科發展中心,讓校內外資深教師、優秀教師介入學校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的決策,整體推進學校發展。 3.項目引領,促進師生主動發展 建立、實施了多項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項目,奠定了學校向更高水平發展的基礎。如:"學生之星"評選讓更多學生有了成功體驗,"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引領教師在教師專業成長五級階梯中不斷攀升。三年中,我校教科研工作碩果纍纍,有一項市級課題圓滿結題,兩項省級課題結題並獲得優秀課題獎。三年中,還申報成功一項國家級課題,一項省級課題,教師初步形成"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生活狀態。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實施能力不足 各項改革舉措不斷出台,但國家課程實施能力不足,校本課程未成體系;對學生問題研究不透,課程實施過程管理粗放;學校課程領導力不夠,致使學校課程特色還不鮮明等。 2.教師發展不夠均衡 教師的研究意識、管理意識、課程意識離新課程實施要求還有一段距離;課程開發、設計和高水平實施能力不足;學科視野狹窄,缺乏綜合課程素養;因歷史原因,部分學科教師專業發展相對滯後,較多學科缺乏領軍人物。 3.學生素質差異較大 近兩年學校規模迅速擴大,但是生源結構沒有發生根本改變;雖經三年努力,學校教育質量正逐步走出低谷、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持久的學習動力,學習習慣較差;社區家長親職教育能力普遍薄弱,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面臨新挑戰。 4.社會評價亟需轉變 學校三年內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外界尚未充分認可勤業中學辦學的進步,社會評價與學校現狀差異大,由此,減少了優質生源的入學量,影響了師生髮展信心。因而,讓社會各界進一步了解學校發展和進步,獲取各界支持,也是學校發展面臨的緊迫任務。 二、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未來三年,學校將在穩定中追尋發展,在實踐中大膽創新,以課程建設為突破口,以教師隊伍建設為增長點,努力為每一位學生奠基美好未來,通過三年努力,逐步使學校成為常州市乃至江蘇省由封閉走向開放,由自主走向內涵,由傳統走向現代,具有實踐意義、學習價值的由薄弱走向優質的榜樣示範學校。 (二)具體目標: 1。 推進學校課程建設,建設具有鮮明"校本"特色的優質課程。 2。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形成教育實踐能力持續發展的專業自主型教師團隊。 3。 最佳化學校德育工作,培養具有終生平和幸福生活基本能力的學生。 三、實施方略 (一)走向優質課程 1。發展目標 1。1 總體目標:以辦讓人民滿意的學校教育為宗旨,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各學科國家課程標準為指導,落實江蘇省、常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建設切合學生髮展實際、具有鮮明校本特色以及行政與學術認可、學生與家長滿意的優質課程,讓學生共享課程改革成果,在課程生活中幸福成長。 1。2 具體目標 形成具有勤業中學特色的學校課程結構和體系。 改進教學,建設高效能課堂,切實提高國家課程校本實施水平。 研發校本課程,滿足學生髮展的現實需要。 2。 具體措施 2。1 最佳化學校課程結構,構建學校課程體系 2。1。1課程結構最佳化的原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要求課程設定必須"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既是課程結構調整的三條基本原則,又是新課程結構區別於舊課程結構的三個基本特徵。 2。1。2 勤業中學未來三年學校課程結構的基本構成板塊是"國家課程"+ "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國家課程"必須開足,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地方課程"應按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求開設,"校本課程"主要是"活動課程"和"選修課程"。 2。1。3 根據學生髮展目標,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學校課程體系。 2。2 提升國家課程校本實施水平 2。2。1 各學科依據課程標準、中考(會考)考試說明,在對學生現實學習真實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確定學段、學年、學期、單元、課時的教學目標,選擇適切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供正確的學法指導,提高國家學科課程校本實施水平。 2。2。2 各學科充分考慮學校生源結構的現實變化,加強對有效教學的研究,積極構建以"對話"為中心的課堂學習共同體,建設高效能課堂;加強對分層教學的研究,從教學分層設計、作業分層設計、試卷分層研製等方面進行分層教學的探索。 2。2。3完善國家學科課程教學質量的目標化與過程化管理機制,將學校教學質量目標、年級學科組教學質量目標、教師個體教學質量目標有效結合,形成目標管理的激勵機制,引導每個年級學科組、教師個體將主要精力致力於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 2。3 積極研發校本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 2。3。1 學校成立校本課程研發指導與行動項目組,制訂、頒布《常州市勤業中學07-09學年校本課程建設建議》(以下簡稱《校本課程建議》),為教師研發與實施校本課程提供行動指南。 2。3。2學校為教師提供課程研發專業培訓和課程研發必要的經費,鼓勵教師根據《校本課程建議》自主申報課程開發任務,在課程研發中提升教師的內在專業素養。 2。3。3 指導和鼓勵教師根據《校本課程建議》開發和實施各種課程,根據學生培養目標和學習興趣,形成具有勤中特色的校本課程系列。積極總結出版有學校特色的課程教材。 2。4 加強教研組建設,提升課程建設水平 2。4。1 學科教研組是中國小教師開展學科集體教學研究的基本組織,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基地,是學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織;學科教研組是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益的教學研究組織,它是同一學科教師開展教學研討的一個重要基地。因此,教研組建設的質量直接關係到學校課程建設的質量。 2。4。2 未來三年勤業中學學科教研組建設的基本途徑: 學校制訂、頒布《常州市勤業中學07-09學年學科教研組建設建議》,為學科教研組建設提供行動指南。 學校建立"略扁平化"的學科教研組管理模式。 學科教研組依據學科特點、上級教研部門和學校的相關制度,創造性設計學科教研組制度。 學科教研組長努力提升教學領導力。 學科教研組成員努力提升學科專業素養。 學科教研組將知識管理引入日常管理,加強學科資源庫建設。 (二)走向名優教師 1.發展目標 1。1總體目標:以教師能享有職業滿足感為追求,在現有的制度環境與物質條件下,盡力為教師消除不幸福的職業因素,激發教師的專業自主精神和專業發展願望,完善開放性、發展性教師評價機制,努力形成教師隊伍的自律和合作文化。 1。2 名優教師培養具體目標 培養形成一定教育思想,在本地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知名教師1-2名(市級學科帶頭人以上稱號的教師1-2名)。 培養具有較高教育教學水平,在本學科教師群體中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優秀教師2-3名(市級中青年骨幹教師2-3名)。 培養一批能勝任國中教育教學工作,在本校教師中能起引領作用的校內骨幹教師(校級骨幹教師、市級教壇新秀、市級教學能手以上稱號的教師25名左右)。 2。具體措施 2。1自覺熔煉教師專業精神 教師的專業精神是現代師德的主題和核心,在未來三年內,學校將通過勤中論壇、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等多種活動,引導教師自覺熔煉教師專業精神,激發專業發展自我效能感,使全體教師形成"專業忠誠"、"專業追求"、"專業責任心"、"專業自律"四個方面的專業精神。 2。2 科學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學校將以教育部南京師範大學課程研究中心與常州市教育局、鐘樓區教育局合作成立的"教育部南師大課程中心勤業社區教師發展學校"為載體,以國家級課題《在PDS教育平台上,構建社區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實踐研究》和省級課題《構建社區教師發展學校的實踐研究》為抓手,以反思性實踐研究為途徑,制訂、頒布《常州市勤業中學07-09學年教師專業發展建議》,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行動指南,科學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2。3學習理論,提升教學研究水平 學校以"教育部南師大課程中心勤業社區教師發展學校"為重要學習載體,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為教學骨幹、班主任和新手教師,提供理論學習系列培訓課程: PDS專項課程。聘請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的專家教授,為學校教學骨幹,開好九個系列的課程與教學理論課程,以提高教師實踐反思的水平。 教育管理互動課程。通過PDS教師工作坊,採用主題觀摩、現場診斷、實地考察、學術論壇、名師指點、專題研討、業務培訓、操作訓練等方法,逐步使教師掌握德育與班主任工作的理論知識,培養訓練教學管理和班集體建設與管理的能力,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專業化水平。 自主研訓、自主閱讀課程。利用PDS教育部落格,推薦理論書目,交流讀書心得,倡導個性化閱讀。 2。4 聚焦課堂,提高教學實踐能力 2。4。1 學校將以校內已經存在的PDS教育部落格為載體,以國家級重點課題《在PDS教育平台上,構建社區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實踐研究》為抓手,以"整體推進學生髮展,打破學科背景的主題教學研究","青年教師立足課堂,專業發展行動"等校本研究專題,開展以案例為載體的校本研修,著力提高教師備課、聽課、觀課、評課能力,從而提升教學實踐能力。 2。4。2 在教師中推廣視頻案例分析等多種現代化質性研究技術和方法,引導教師通過對教學過程的精細分析,全方位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主動改進教學行為。 2。4。2 學校將鼓勵教師與專家,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家長組成學習共同體,參與者主動開放課堂,將自己拍攝的課例,展示在網路教研平台上,邀請共同體成員,合作討論和分析,發現教學行為背後的個性化教學經驗,將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感悟,煉為課程經驗。並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發現自己的進步,追求自己的進步,自覺向優秀教師發展。 2。5 項目育人,培育學術領軍人物 2。5。1學校將依託"勤業社區教師發展學校",凝集校內項目工作室的力量,繼續鼓勵教師從事"中國小學科教學銜接"、"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公民教育"、"生命教育"、"學科資源庫建設"等研究項目,並通過選拔、自薦和推薦相結合的形式,遴選學校教育科研項目領銜人,以"搭平台、給任務、促成長"的方式培養學術領軍人物,並實踐探索通過項目工作室培養名優教師的道路。 2。5。2強化非正式教研組織建設,進一步增強教師間的自律性和合作性,樹立學術與專業在學校的尊嚴。繼續鼓勵與支持特色教師-專項研究團隊(基本模式是以項目工作室為載體,"自願組合-自願報名-自由命名-專業引領-學習交流-實現發展")、主題研究-解決問題團隊即學科發展中心(基本模式是"發現問題-形成共識-確立主題-行動研究-解決問題")、同伴互助-拼搏課堂團隊(基本模式是"立足課堂-深入學習-課堂觀察-反思教學-行動跟進")、部落格教師-網路互動團隊(基本運作模式是"運用平台-自由言說-積聚智慧-共享經驗-解決問題")等校內非正式教研組織的行動研究。 2。6 完善開放性、發展性教師評價機制 2。6。1強化PDS教育部落格中教師專業成長電子檔案目錄索引、學校教師專業檔案、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激勵功能,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自我發展性評價;引導同伴互相評價,讓教師不斷看到自己的進步,時刻關注他人的進步,通過自我比較,實現自我超越。 2。6。2 做好校內優秀教師評選工作,選拔校內的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形成發展性教師評價機制。 2。6。3 精心設計學生和家長評教項目,讓教師不斷發現學習者需求,通過改善行為,實現自我發展。 (三)走向美好未來 1。發展目標 1。1 總體目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貫徹和落實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減負增效"精神,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不斷最佳化學校德育工作,培養具有終生平和幸福生活基本能力的學生,努力為每一位學生奠基美好未來。 1。2 學生髮展具體目標: 一個具備基本道德素養的人,即培養有良心、能守規、負責任的社會公民; 一個具備基礎學力的人,即培養具備規劃人生和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掌握未來學習或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事創造性活動的基本思維方式的社會公民; 一個有健康生活情趣的人,即培養有進行身體鍛鍊的基本方法、健康休閒的良好情趣、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的社會公民。 2。 具體措施 2。1 切實改進班級建設 2。1。1班級是組成學校的重要元素,班級是學生學校生活的重要場所,班級建設好壞關係到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與否。班級建設是以班主任為主導,由相互聯繫的班級教育目標、班級教學、班級學生集體、班級活動、班級文化、班級管理、班級教育合力、學生髮展評價等,有機構成的班級教育整體。 2。1。2 未來三年勤業中學班級建設的基本途徑: 形成適宜的班級教育目標。全校各班級依據學校培養目標並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共同討論、制定班級教育目標,目標始終定位在學生的發展上,有針對性、體現班級特色、體現發展性要求。 建立優秀班級團隊評議機制。鼓勵班主任依據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相關制度創造性地制訂班級制度,積極探索班級組織管理的變革,學校逐步試行依據班級自主制訂的考核細則與辦法對班級管理進行考核的改革舉措,以增強班主任規劃和領導班級建設的願望,激發學生、家長、任課教師參與班級建設的熱情,形成班級教育合力,樹立"以人為本"的班級教育管理理念,切實增強班級教育管理的教育性。 最佳化班級文化建設。弘揚"勤業"精神,全校各班級在班級建設中發展積極的班級精神;深化"勤文化"建設,全校各班級形成有特色的班級文化,在班級文化創造中發展學生。 加強班級教育活動的實效性。全校各班級有效組織多種多樣的班級教育活動,切實提高教育活動的實效性,防止形式主義,重視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自我。 2。2 推進班主任專業化 2。2。1班主任是班級的領導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直接關係到了班級建設的品質,提高班級建設的品質首要的是班主任專業化。班主任專業化的內涵即以教師專業化標準為基礎,逐步掌握德育與班主任工作的理論知識,經過長期培養訓練形成班級德育和班集體建設與管理的能力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學術地位和社會地位,全面有效地履行班主任職責的過程。 2。2。2 未來三年勤業中學班主任專業化的基本途徑 學校制訂、頒布《常州市勤業中學07-09學年班主任專業化建議》,為班主任專業發展提供行動指南。 進一步發揮由校內外資深班主任和專業研究人員組成的"班主任工作坊"的專業指導和服務作用,設計、實施以教師專業化標準為基礎,從案例分析著手,以教育行動為方式,通過主題觀摩、現場診斷、實地考察、學術論壇、名師指點、專題研討、業務培訓、操作訓練,逐步使教師掌握德育與班主任工作的理論知識,培養訓練形成班級德育和班集體建設與管理的能力和技巧,提高班主任自身的學術地位和社會地位,全面有效地履行班主任職責為目的的 "班主任專業發展行動"學校主動發展創意設計活動。 學校班主任專業工作的管理部門每兩周主辦一期"學團工作簡報",為班主任提供工作指南。 學校在校內利益分配上向班主任傾斜。 2。3 精心設計德育活動課程 德育活動的實效性有賴於學生對活動的體驗程度,課程是學生得到體驗的重要途徑,活動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將精心設計班團隊活動、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社團活動、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活動課程,重視德育活動的課程目標定位、活動內容選擇、活動資源開發、活動課程評價等基本課程要素的設計,增強德育活動的兒童性,切實提高德育活動的教育意義和活動價值。 2。4 完善發展性學生評價機制,以學生髮展評價學校課程 2。4。1 促進學生的發展變化是學校教育活動的根本目的,對學校課程的評價當然也必須以學生的發展變化作為重要依據。但與只看升學率的評價不同,課程評價不僅要關注課程給學生髮展變化帶來的"增量",同時要著力考查引起學生髮展變化的"過程"。 2。4。2 不斷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積極實施國中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制定學生成長記錄袋實施方案,精心載錄學生成長軌跡,完善學生素質發展報告單。讓學生和家長了解孩子的進步,幫助學生在激勵中成長。 2。4。3 最佳化學生之星評比制度與方法。堅持"彰顯閃光點,評價個性化"的原則,最佳化具有本校特色的"學生之星評比"制度,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幫助學生體驗成長快樂。評比項目根據學生髮展實際生成,申報名稱照顧學生意願,申報名額不作限制。 2。4。4 積極推動"學分制"管理與評價實驗。積極推進國中校"學分制"管理與評價實驗,建立發展性、多元化的學生評價機制;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培養具有基礎學力、生存能力,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合格國中生。 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勤文化"建設,弘揚"勤業"精神 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需要具體的學校文化支撐,學校將以"勤文化"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分解成年級文化、班級文化、教研組文化,通過"勤業"精神的弘揚,創設健康、進取的校園文化環境,在教師中進一步強化勤奮的意識、責任意識、規範意識、學習創新意識、質量意識、團結合作意識以及務實的觀念,確立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二)加強對現代學校制度構建的研究和探索,促進學校逐步向現代學校轉型 1。積極探索現代學校管理機制改革 1。1學校將進一步以自己的作為求得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支持與理解,確保學校依法自主選擇的發展戰略能得以有效實施。 1。2學校繼續以教育理事會,家長委員會,工會、共青團和少先隊等群團組織為載體,讓社區各界、廣大師生緊密融入學校管理,共同參與學校管理決策,推進學校民主管理進程,同時學校也將積極參與社區文化建設,推進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1。3學校繼續以社區教師發展學校、學科發展中心等為平台,凝聚高校教授與專家、校內外資深教師、優秀教師的智慧,介入學校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的決策,使得學校的各項改革舉措與發展策略更具科學性和價值性。 2。 重建學校內部教師研修機制 2。1學校進一步精簡機構和削減不必要的行政會議、活動,樹立"不擾民"的管理服務意識,使得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從事教學研修活動,讓教師專心於自身的實踐,讓整個學校顯得生機勃勃。 2。2 學校進一步建設好教師集備室、工會俱樂部、教師辦公室、項目工作室等教師學習和研究的場所,讓教師在充滿學術氛圍、格調高雅的環境中,興致盎然地從事教學研修活動。 2。3學校研製有關教師職業生活規劃工具,指導教師規劃未來三年職業生活,具體制訂學年度實施方案,形成自我激勵機制,增強專業發展的信心。 2。4 健全打破學科背景的以年級或學校為單位的校內教研機制。以年級或學校為單位的教學研究改變過去單純學科教材和教師教學方法的分析,把教學研究聚集於學生學習的真實發生過程,讓年級、學校所有的教師共同致力於改善學生學習品質,構建課堂學習共同體的研究。 2。5 建立起教師間公開授課情況的校內教研體制,學校將打開包括校長、專業管理幹部在內的所有教師的課堂,引導教師把聽課的關注點聚集在學生的學習。 2。6推行課堂教學校內評議機制,讓學生、教師同行、學校領導、學科專家共同成為課堂教學評判者,讓評價真正成為改進教學的"利器"。 2。7 學校將以"勤中論壇"為載體,舉辦校內優秀教師成長原型經驗研討活動,將一部分優秀教師的個人成長經驗轉化為整個教師整體可共享的實踐經驗。 2。8學校建立教師績效評估機制,包括質量評估、學術評估、滿意度調查、工作目標達成度評估、師德評估等評估,以評估促進教師不斷改進工作。 2。9學校進一步完善全員崗位聘任制度和校內自籌資金的分配製度,以制度促進教師增強崗位責任意識和崗位作為意識。 (三)強化為課程建設和師生髮展提供優質服務的意識,逐步完善後勤保障 1。完成學生活動中心(包括體育活動中心:運動區<主要項目:籃球、足球、桌球、羽毛球、高翹>、體育館<排球、網球、舞獅>、健身房、棋社。藝術活動中心:音樂教室、舞蹈房、畫室、書法室、剪紙室、器樂室。家政活動中心:中餐室、西餐室、洗熨室、禮儀室。勞技活動中心:金工室、木工室、酬勤園。科技活動中心:電腦室、電子裝配室、創意構成室、動漫室。文化活動中心:圖書館、劇社、文學社。)的建設,為課程建設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 2。加強實驗中心、圖書與閱覽中心、信息中心的建設,充分發揮它們對教師專業成長、學生髮展、課程建設等方面的服務功能。 3。學校將爭取各方支持,籌措辦學資金,改善辦學條件,為師生成長打造一個安靜優美和諧的校園氛圍。課程成就學生,讓課程成就教師,讓學校充滿愛心和歡樂,逐步構建具有現代學校制度特徵的國中學校。
擴展閱讀
http://qyzx.czedu.com.cn/ReadNews.asp?NewsID=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