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勤政樓西老柳
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
開元一枝柳,長慶二年春。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勤政樓:在長安興慶宮西南,始建於開元八年(720),元和十四年(819)重修。
⑶駐馬。唐朱慶餘《過舊宅》詩:“榮華事歇皆如此,立馬踟躕到日斜。”
⑷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年至741年。
⑸長慶二年:公元822年。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風中一棵枝幹半枯的大樹,馬上一個多情看樹的老人。
開元年間栽種的一個弱柳,如今已是長慶二年的早春。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重修勤政樓。此詩作於重修勤政樓的第三年。勤政樓西的一株柳樹,是唐玄宗開元年間(713~741)所種,至唐穆宗長慶年間(821~824)已在百齡上下,其時白居易已五十一歲。以垂暮之年對半朽之樹,愴然動懷,因作此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五言絕句,純由對句組成,仿佛是五律的中間兩聯。全詩以柳寫人,借景抒情。首句以“半朽”描畫樹,次句以“多情”形容人,結尾兩句以“開元”和“長慶二年”交代時間跨度。詩人用簡括的筆觸勾勒了一幅臨風立馬圖,語短情長,意境蒼茫。
東晉時桓溫北征途中,見昔日手種柳樹皆已十圍,就曾感慨道:“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可見對樹傷情,自古已然。難怪詩人見此老柳要良久立馬,凝望出神了。樹“半朽”,人也“半朽”;人“多情”,樹又如何呢?在詩人眼中,物情本同人情。宋代辛棄疾就曾寫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賀新郎·甚矣吾衰矣》)這樣情趣盎然的詞句。現在,這株臨風老柳也許是出於同病相憐,為了牽挽萍水相逢的老人,才擺弄它那多情的長條吧!
詩的開始兩句,把讀者帶到了一個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妙境。樹就是我,我就是樹,既可以說多情之人是半朽的,也不妨說半朽之樹是多情的。“半朽”和“多情”,歸根到底都是詩人的自畫像,“樹”和“人”都是詩人自指。這兩句情景交融,彼此補充,相互滲透。寥寥十字,韻味悠長。
如果說,前兩句用優美的畫筆,那么,後兩句則是用純粹的史筆,作為前兩句的補筆,不僅補敘了柳樹的年齡,詩人自己的歲數,更重要的是把百年歷史變遷、自然變化和人世滄桑隱含在內,堪稱大手筆。它像畫上的題款出現在畫卷的一端那樣,使這樣一幅充滿感情而又具有紀念意義的生活小照,顯得格外新穎別致。
名家點評
清人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語似率易,而“開元”、“長慶”四字中,寓無限俯仰悲感。
近人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四句皆作對語,而不異單行,由於語氣貫注也。首二句言勤政樓乃當日紫禁朝天之地,今衰柳臨風,駐馬徘徊,愴然懷舊。後二句言自開元至長慶,其間國運之隆替,耆舊之凋臨,等於無痕春夢,剩有當年垂柳,依依青眼,閱盡滄桑。詩僅言開元之樹、長慶之人,不著言詮,而含淒無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