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辦社

勤儉辦社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於1956年4月頒布了《關於勤儉辦社的聯合指示》 ,要求各地黨政領導機關廣泛深入地宣傳勤儉辦社的方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勤儉辦社
  • 文獻:《關於勤儉辦社的聯合指示》
  • 時間:1956年4月
  • 現象:鋪張浪費、濫用民力的現象
基本信息,農業社生產計畫,全年生產計畫草底,農業社菜地登記表,

基本信息

在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高潮中,有些地方出現了鋪張浪費、濫用民力的現象。農業生產社的少數幹部和積極分子愛排場,擺大攤子,合作社成立不久,就忙於並村莊,蓋新房,修俱樂部,修辦公室,購置大量的和貴重的文化娛樂用品,非生產性開支過大,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此,黨中央和國務院於1956年4月頒布了《關於勤儉辦社的聯合指示》,要求各地黨政領導機關廣泛深入地宣傳勤儉辦社的方針。

農業社生產計畫

1955年初,太原北大寺迎輝農業生產合作社制訂了全年生產計畫,主要內容有該社的基本情況,生產指標(附表),施工計畫(附表),保證措施,副業林業計畫,優屬代耕,收支分配(附表),三定工作等。本計畫開篇指出:1955年是國家第一個五年計畫關鍵性的一年,我村在黨和政府正確的領導和民眾迫切的要求下,新建起70戶的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因此擺脫了小農經濟的貧困,走上了社會主義光明大道,直到共產主義社會,故名曰‘迎輝’。我們根據社的土地和經濟情況,結合國家計畫,比照我們村五三五四兩年的收穫情況依據可靠的數字,訂出了我社本年度的全年生產計畫,作為我社生產戰線上的奮鬥目標。

全年生產計畫草底

晉城縣西嶺頭村聯盟農業生產合作社1955年制定的全年生產計畫主要內容有:一是社內的基本情況;二是五四年作物面積、收糧基礎;三是五五年計畫播種面積及增產指標;四是耕作施肥與保證條件;五是組織領導。並且要求社員民眾要提高警惕,加強團結,鞏固工農聯盟,支援祖國大建設,用實際行動支援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從多方面做好自己的崗位工作,為農業集體化的過渡做好榜樣。

農業社菜地登記表

1956年3月,陽高縣西雙寨農業生產合作社對本社社員菜地的情祝一一進行了登記,主要包括戶主姓名、水地旱地畝數、產量等調查統計數據,反映出了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時期該村社員菜地的生產收入與分配情況。
4、高級農業合作社青年生產隊1956年生產計畫
1956年西寨燈塔高級社青年生產隊為了保證糧食增產的指標,並要爭取超額完成或提前完成,將農業生產搞得又快又好又多又省以支持祖國工業化建設,制定出本年度生產計畫,對作物選種、田間管理、提高技術、防止病蟲害、勞畜力安排、勞動競賽、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等做出了細緻的安排。其中指出:全隊青年男19人,女5人,壯年13人,共有37人,勞力底分計292.5,其中黨員男1人,團員男2人,女1人,積極分子男8人,女1人,村幹部3人,共分3個小組。全隊耕作區共383.137畝,計水地84.474畝,葦地62.411畝,共有耕畜牛3頭,驢2頭,共有犁3張,耙3張。我們為了適應新形勢的工業建設高潮,做到大面積的豐產,保證增產任務的完成,並爭取完成比社內其他隊超額增產10%的光榮生產任務,以便更多地支援祖國建設,並在搞好農業生產任務的同時組織青年加強教育發揮生產積極性,提高覺悟,提高文化水平,改進耕作,在全社中樹立榜樣,帶動民眾,保證全社增產任務的實現,增加收入。
5、農業生產十年遠景規劃(草案)
晉城縣委在第一個五年計畫的基礎上,根據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精神,制訂了農業生產十年遠景規劃。主要對農業(糧食產量、棉花、油料、芝麻)、林業(造林、發展苗圃)、畜牧業(馬匹、生豬)、家庭副業(養蠶、養雞、養蜂、養兔)等方面作出了規劃。在農業方面主要有:一、糧食產量指標,在1957年畝產243.14斤的基礎上,計畫1958年畝產達到314.13斤,比1957年提高29.61%,1962年畝產達到421斤,1967年畝產達到631斤,比1957年提高2.61倍,共可產糧食54736萬斤,除去更好地完成國家徵購任務外,進一步比較寬裕的留下種籽、飼料、入食口糧,而且還可以相應地留下一部分儲備糧食,要求在1959年,每畝產量提高到332.12斤,較1955年合作時畝產267斤提高56.12斤,從此社員生活達到富裕中農生活水平。截止1967年,社員生活會大大超過富裕中農生活水平。
6、繁榮高級社1956年生產計畫操作規程
臨汾劉村鄉繁榮高級社制訂的1956年生產計畫中指出:我們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和自己的需要,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在祖國社會主義發展高潮下,特別是在半社會主義的低級階段過渡到社會主義的高級階段,向集體化為模範的完成生產豐收任務,支援國家工業化,提前完成五年計畫,達到共同富裕,由全體社員指定生產分配計畫,願加倍努力,爭取超額完成。
7、社務幹部會議記錄簿
清徐縣龍家營鄉黑城村成立勇鋒農業生產合作高級社後,即每隔半個月召開一次社務幹部會議。這是1956年2月社務幹部會議記錄簿,記錄了歷次社務會議的內容。其中第一次社乾會議記錄內容包括:一、時間1956年2月14日上午6點;二、開會地點:村辦公室;三、參加會議人數:社幹部趙海春、耿海寬、侯有金、耿恆業、侯寶婁、侯春則、趙二喜、趙素菊、孫喜鳳、王毓梧、耿富生、杜俊、張東娃、侯三醜;副席者:生產隊長王豬娃、耿鐵寶、侯化金、侯青山、侯得光、常文元、張德寶、董冬兒、張玉書(副隊長)、王二娃;四、討論事項:1.關於麥籽、麥地的管理,(決議)每畝麥籽正茬16斤,趕茬19斤(折價歸還),麥地每畝耕一犁折價八角五分,耘一畝折價三角五分。2_關於麥地糞土的處理,(決議)有糞地每畝折糞十箔籃,共折洋貳元,有糞地每畝折貳工,無糞地每畝折一工。
8、1956年迎輝農業社全年生產計畫
1956年,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北大寺迎輝農業社由1955年的兩個初級社合併轉入了高級社,邁進到了全社會主義的合作化,全民入社,土地連片,掀起了生產的高潮。這是該社在學習了黨中央關於1956一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四十條後,根據本村的實際情祝,並經過了社員社乾的反覆討論制定出的本年度農業生產計畫,將其作為該社1956年生產戰線上的奮鬥目標。其中在“生產指標”方面指出:根據國家計畫,根據因地種植的精神,確定各種作物的種植面積,全部由社統一浸拌種,以防病害,做到增產目的。經過社員的反覆討論,找尋生產竅門,挖掘潛在力量,批判了舊眼光看新世道的右傾保守思想,定出了本年的生產指標。
9、農業社定期統計報告表及辦法
為了及時了解和掌握1956年全省各地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基本情況、生產情況和收益分配,便於研究農業生產合作社社會主義因素增長趨勢和國家編制計畫、決定政策、指導農業合作化運動,山西省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1956年農業生產合作社定期統計報告表改制為山西省1956年農業生產合作社定期統計報告表後頒發施行。這是壽陽縣冀家垴踴躍農業社員的詳細生產情況的統計數據。
10、秋季細打細操作規程
1956年9月祁縣人民委員會在對四六支鄉的四六村和榮譽社的第四隊進行詳細調查摸底的基礎上,認為農民中存在嚴重的粗收現象。於是在大秋收開始之際,為了確保糧食顆粒無損入倉,特制訂了細收細打的操作規程。其中指出:有的說吃飯也難免跌根米顆子,有的說摟的西瓜在,不怕丟芝麻等等的說法,為粗收打掩護,覺得損失不了怎么一點,1955年秋天,西六支村在收割以後,農業社和個體戶就抬回糧食約計六千多斤,大家拾了個不拾,己經三岔末會國小校的兒童還又拾回三千多斤。可是在捆菱桿時和玉菱桿漚糞時,仍發現有穗子,總計三千二百多畝秋田,每畝漏失三斤多。
11、農牧業用鹽購買證注意事項
1957年,壽陽縣冀家垴村踴躍社制定了農牧業用鹽購買證,詳細的記錄了相關的事宜。主要規定有:用鹽單位制訂季度、月度計畫,應力求準確,以便供應。如需變更計畫,應於用鹽月的四十天前,說明理由,編送追城計畫,向原登記鹽務經營單位申請核准,追加或減少。具體到踴躍社,用鹽負責人為張培元,規定牲口每頭1月1斤鹽,羊兒每個1年4.8斤,豬兒每個1年4.8斤,該社共有羊兒212隻,豬20隻,牛驢騾馬38頭。全年標準鹽量是1500斤,第一季度400斤,第二季度350斤,第三季度350斤,第四季度400斤。
12、“以產計酬、分級管理、就地分配”的辦法經驗
1957年8月29日,祁縣縣委農村部對常青社經營蔬菜推行的“以產計酬、分級管理、就地分配”的辦法經驗進行了通報,要求其他各社參考學習。在介紹這一辦法中指出:常青社1956年共種著秋菜550畝,是我縣種植蔬菜較多的一個社,因產量降低,已經影響到收入的增加,原因主要有三:一、高級化第一年,缺乏管理經驗,再加上“重糧田、輕菜田”,使秋菜減了產。二、1956年在秋菜管理上沒有實行“三定一獎勵”制,而是以“打混工”的經營辦法,職責不明,好壞不分,只關心工分,不顧產量。三、採取了由社統一集中,“統一分配自留菜”,“集中保存商品菜”的辦法,給秋菜造下了難以估量的損失……這樣翻來覆去的,損失嚴重,教訓深刻,如果再不改進辦法,就不能保證增加收入。因此,在1957年夏天,正值秋菜下種的時候,常青農業社積極地進行了全面研究,改進了蔬菜管理辦法……以產計酬、分級管理、就地分配的辦法,解決了當前的三個主要矛盾:一是改變了以往在勞動報酬上的不合理現象,緊密了集體生產和個人的關係,社員只要種好菜就能吃好菜,多產一斤就能得到一斤的報酬。二是以產計酬其性質本身就轉移了報酬的單位,也轉移了農民的集中點,以往搶上工分就有收入,現在只是有產量才有收入,因此這次在下種蔬菜上質量很好。三是好壞分明,過去在操作上,覺悟低的社員不顧質量搶工分,老實社員吃虧有意見,以產計酬以後,老實的社員都要以戶包塊獨自經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