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繼雄先生師從著名畫家、鑑定家謝稚柳先生,以書畫鑑定聞名於世,所見書畫名跡不可勝數。參加了中國歷史上第三次大規模書畫整理工程,跟隨謝稚柳、啟功、徐邦達、楊仁愷、劉九庵等一流的書畫鑑定家對全國各大博物館所藏古代書畫進行巡迴鑑定,八年時間裡過目10餘萬件書畫作品,是我國著名書畫鑑定家。《勞繼雄書畫鑑定叢稿》選取歷代著名畫作,由勞繼雄先生執筆,對我國歷代有名的書法家、畫家以及他們的作品進行介紹、辨析和評鑑,其中包括:黃公望《溪山雨意圖卷》、羅聘《無量壽佛圖》辨析、梅庚《江山帆影圖》、高鳳翰行草《富春紀游卷》、吳昌碩《筐菊圖軸》等作品。為廣大書畫收藏愛好者傳授書畫鑑定的相關知識,是研究者、收藏者及愛好者必讀必藏的書畫鑑定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勞繼雄書畫鑑定叢稿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頁數:351頁
- 開本:16
- 作者:勞繼雄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263969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勞繼雄書畫鑑定叢稿》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書畫鑑定名家勞繼雄先生以中國古代書畫巡迴小組八年巡迴鑑定的經驗,總結而成。該書圖文並茂,通過大量古蹟,舉證實例向讀者傳授書畫鑑定的知識。是一本書畫收藏者必讀之書。
作者簡介
林家住在淮海路復興路路口,與永安公司郭家的老房子正對門。當年這個地段屬於法租界,周圍有很多外國人的花園洋房。每當夜幕降臨,空氣中總是瀰漫著悠揚的小提琴和鋼琴曲。常年的租界生活,使林家父子都迷上了電影和音樂,也使得查理格外地洋派。他在貝當路(即衡山路)美童學校讀書。這個學校是為住在上海的美國孩子舉辦的,原則上不收中國學生,中國孩子若要入學,必須有一定地位的美國人介紹才行。查理的父親刻意培養兒子的西方細胞,他的客戶中不乏幫忙的人,於是查理就成了美童學校里為數不多的中國學生之一。
但是他的讀書生活並不順利。他13歲的時候(1941年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了,日本人進入租界,學校停課了;抗戰勝利後,美童公學不曉得碰到什麼麻煩,也曾停過課,查理林的父親只好請家庭教師來家授課。家庭教師把課程安排得挺緊,中英文並舉,但是下午五點鐘以後就自由了,查理可以擺弄自己的唱機了,可以跟鄰居和朋友一起聽無線電了。
其實,就是不打仗,不停課,查理的學習成績也不會很出色,因為他太喜歡玩,也太有條件玩了。一個常常跟在父母身邊看大光明、吃國際飯店、玩跑馬廳的孩子,讀書對他來說一定是件苦差事。他人雖然聰明,但沒有繼承老爸考場上的功夫,只是在玩兒的本領上,尤其對音樂的感悟上遠遠超過老爸。況且,當時的美童學校,並不把學習成績當成第一要緊的事情,而很注重愉快教育,常有室外活動,每月舉辦一次派對。查理非常喜歡這種室外活動,夜請組狼又有音樂特長,總是操場上的明星。學校還把真正的印地安人請到學校里來,為學生講述美國土著人(時稱紅蕃)的歷史,令查理林大開眼界,他腦袋瓜很靈,急忙借了人家的帽子和服裝去拍照。
他讀高中的最後一年,美童公學關門了。高中尚未畢業的查理不想轉入其他學校,也不想工作,那乾什麼呢?父母不允許他一天到晚關在房間裡聽無線電。這時他聽說虹橋機贈協櫃場有個飛行學校,是一位從陳納德飛虎隊退刪應役的軍官辦的,小開們只要肯出錢他就肯教,但是費用很高。查理一時心血來潮,反正媽媽肯給錢,去學了幾個月,居然能把飛機升上天了,他認為自己已經是個飛行員了,但一年後又覺得沒勁了,又回到了爵士之中。(摘自《為了爵士樂來到人間——“懷舊金曲”的查理林》
但是他的讀書生活並不順利。他13歲的時候(1941年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了,日本人進入租界,學校停課了;抗戰勝利後,美童公學不曉得碰到什麼麻煩,也曾停過課,查理林的父親只好請家庭教師來家授課。家庭教師把課程安排得挺緊,中英文並舉,但是下午五點鐘以後就自由了,查理可以擺弄自己的唱機了,可以跟鄰居和朋友一起聽無線電了。
其實,就是不打仗,不停課,查理的學習成績也不會很出色,因為他太喜歡玩,也太有條件玩了。一個常常跟在父母身邊看大光明、吃國際飯店、玩跑馬廳的孩子,讀書對他來說一定是件苦差事。他人雖然聰明,但沒有繼承老爸考場上的功夫,只是在玩兒的本領上,尤其對音樂的感悟上遠遠超過老爸。況且,當時的美童學校,並不把學習成績當成第一要緊的事情,而很注重愉快教育,常有室外活動,每月舉辦一次派對。查理非常喜歡這種室外活動,夜請組狼又有音樂特長,總是操場上的明星。學校還把真正的印地安人請到學校里來,為學生講述美國土著人(時稱紅蕃)的歷史,令查理林大開眼界,他腦袋瓜很靈,急忙借了人家的帽子和服裝去拍照。
他讀高中的最後一年,美童公學關門了。高中尚未畢業的查理不想轉入其他學校,也不想工作,那乾什麼呢?父母不允許他一天到晚關在房間裡聽無線電。這時他聽說虹橋機贈協櫃場有個飛行學校,是一位從陳納德飛虎隊退刪應役的軍官辦的,小開們只要肯出錢他就肯教,但是費用很高。查理一時心血來潮,反正媽媽肯給錢,去學了幾個月,居然能把飛機升上天了,他認為自己已經是個飛行員了,但一年後又覺得沒勁了,又回到了爵士之中。(摘自《為了爵士樂來到人間——“懷舊金曲”的查理林》
圖書目錄
代序一 我所認識的勞繼雄(鄭重)
代序二 勞繼雄:從小先生到大先生
——記謝稚柳先生關門弟子的繪事歷程(沈嘉祿)
高閒和他的千字文卷
梁楷《右軍題箑圖卷》
王詵的二幅《煙江疊嶂圖》
北宋祁序的《江山放牧圖卷》
黃公望、王蒙的合作山水
黃公望《溪山雨意圖卷》
元代郭畀的手書日記
倪瓚《苔痕樹影圖》
王紱《觀音圖卷》
胡宗蘊《梅花圖卷》
華尚古《春光圖卷》
沈周《松梅喜鵲圖》
祝允明作偽
關於唐寅代筆問題
王彪《桃源仙境圖》
侯懋功《溪山深秀卷》
孫隆有三人
葉澄不是戴進之師
徐渭《雜畫卷》
陳洪綬《雅集圖卷》
董其昌的代筆畫
董其昌與藍瑛
董其昌與丁雲鵬
祁豸佳和祁彪佳
蔡玉卿及其《山居漫詠卷》
髡殘的生平及其畫格
從石谿仿王蒙山水軸說起
論王時敏
王鑑“染香庵”辨析
王時敏與王鑑同作一畫
石濤《觀音圖》
朱耷《松鹿榜愉您棕圖》辨偽
高明的八大山人
朱耷《雜畫冊》
王原祁的山水
惲壽平的《竹蘭圖》
惲壽平的生平及其繪畫
王翬的師生畫
龔賢與呂潛
從馮源濟畫想起
山疇《興福逸韻圖》
卜舜年的卒年問題
羅聘《無量壽佛圖》辨析
華喦的《金民良尋谷園圖》
華喦的《花鳥人遙葛立物冊》
高鳳翰行草《富春紀游卷》辨析
李鱓點滴
鄭燮畫石與點苔
鄭燮的墨竹及其他
二薛宣原是一人
梅庚和他的《江山帆影圖》
南通張雨
改琦、改恭和改簣
戴熙和戴以恆
徐俊卿——近代海上做假畫高手
任熊生卒年考辨
任薰的晚境
吳昌碩《筐菊圖軸》
讀李可染畫有感
張大千二三事
張大千與髡殘畫
書畫鑑定二三事
謝稚柳先生書畫二三事
雜記
櫻拒記蓬萊路的顧繡及其他
謝稚柳先生的兩首詩
謝先生與東坡肉
謝稚柳先生與他的梅竹圖
出行散記(一)
出行散記(二)
出行散記(三)
出行散記(四)
出行散記(五)
出行散記(六)
我與百歲老人蘇局仙先生——記二封難忘的詩信
近代上海地區的繪畫流派——兼論“海派”
扇子源流、扇畫及其他
中國古代書法淺說
鑒畫隨記
歷經八年話鑑定
畫派傳脈
勞繼雄藝術大事記
後記
代序二 勞繼雄:從小先生到大先生
——記謝稚柳先生關門弟子的繪事歷程(沈嘉祿)
高閒和他的千字文卷
梁楷《右軍題箑圖卷》
王詵的二幅《煙江疊嶂圖》
北宋祁序的《江山放牧圖卷》
黃公望、王蒙的合作山水
黃公望《溪山雨意圖卷》
元代郭畀的手書日記
倪瓚《苔痕樹影圖》
王紱《觀音圖卷》
胡宗蘊《梅花圖卷》
華尚古《春光圖卷》
沈周《松梅喜鵲圖》
祝允明作偽
關於唐寅代筆問題
王彪《桃源仙境圖》
侯懋功《溪山深秀卷》
孫隆有三人
葉澄不是戴進之師
徐渭《雜畫卷》
陳洪綬《雅集圖卷》
董其昌的代筆畫
董其昌與藍瑛
董其昌與丁雲鵬
祁豸佳和祁彪佳
蔡玉卿及其《山居漫詠卷》
髡殘的生平及其畫格
從石谿仿王蒙山水軸說起
論王時敏
王鑑“染香庵”辨析
王時敏與王鑑同作一畫
石濤《觀音圖》
朱耷《松鹿榜愉您棕圖》辨偽
高明的八大山人
朱耷《雜畫冊》
王原祁的山水
惲壽平的《竹蘭圖》
惲壽平的生平及其繪畫
王翬的師生畫
龔賢與呂潛
從馮源濟畫想起
山疇《興福逸韻圖》
卜舜年的卒年問題
羅聘《無量壽佛圖》辨析
華喦的《金民良尋谷園圖》
華喦的《花鳥人遙葛立物冊》
高鳳翰行草《富春紀游卷》辨析
李鱓點滴
鄭燮畫石與點苔
鄭燮的墨竹及其他
二薛宣原是一人
梅庚和他的《江山帆影圖》
南通張雨
改琦、改恭和改簣
戴熙和戴以恆
徐俊卿——近代海上做假畫高手
任熊生卒年考辨
任薰的晚境
吳昌碩《筐菊圖軸》
讀李可染畫有感
張大千二三事
張大千與髡殘畫
書畫鑑定二三事
謝稚柳先生書畫二三事
雜記
櫻拒記蓬萊路的顧繡及其他
謝稚柳先生的兩首詩
謝先生與東坡肉
謝稚柳先生與他的梅竹圖
出行散記(一)
出行散記(二)
出行散記(三)
出行散記(四)
出行散記(五)
出行散記(六)
我與百歲老人蘇局仙先生——記二封難忘的詩信
近代上海地區的繪畫流派——兼論“海派”
扇子源流、扇畫及其他
中國古代書法淺說
鑒畫隨記
歷經八年話鑑定
畫派傳脈
勞繼雄藝術大事記
後記
後記
《勞繼雄書畫鑑定叢稿》是在我的《鑒畫隨筆》基礎上再把我赴美後所撰數十篇文章匯集增訂而成的。其中的出行散記,雖與鑒畫似無直接關聯,但對書畫鑑賞作為特定歷史事件行程的翔實記錄也是頗有意義的。而畫派傳脈,雖有許多不足之處,也可為書畫鑑賞、流派的研究作參考,以期拋磚引玉之用。
“恕行齋”是我的齋號,也是我老師謝稚柳先生於20世紀90年代初我將赴美時給我起的,並當即為題。恕者即寬容之意,《論語·衛靈公》:“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恕可成德。是時,要去一個全新的環境發展,也是我人生與事業的重大轉折之時,迷茫與糾結之情,老師洞察入微,因此以“恕行”為鞭策,告誡我碰到任何困難、挫折都要做到嚴於己而寬於人,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當我臨行美國之際,在老師的畫室里師生又圍繞“恕行”二字做了長談,從而“恕行”作為我日後的行為準則深深的印扎在我的腦海里。現在老師所題“恕行齋”懸掛在我的畫室中,它像一座燈塔,使漂泊不定的一葉扁舟有了前行的方向,師恩永世不忘。
此書的出版刊行得到了同行們的支持,我的學生們及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各位領導、編輯也付出辛勞,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謝!
“恕行齋”是我的齋號,也是我老師謝稚柳先生於20世紀90年代初我將赴美時給我起的,並當即為題。恕者即寬容之意,《論語·衛靈公》:“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恕可成德。是時,要去一個全新的環境發展,也是我人生與事業的重大轉折之時,迷茫與糾結之情,老師洞察入微,因此以“恕行”為鞭策,告誡我碰到任何困難、挫折都要做到嚴於己而寬於人,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當我臨行美國之際,在老師的畫室里師生又圍繞“恕行”二字做了長談,從而“恕行”作為我日後的行為準則深深的印扎在我的腦海里。現在老師所題“恕行齋”懸掛在我的畫室中,它像一座燈塔,使漂泊不定的一葉扁舟有了前行的方向,師恩永世不忘。
此書的出版刊行得到了同行們的支持,我的學生們及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各位領導、編輯也付出辛勞,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謝!
序言
代序一 我所認識的勞繼雄(鄭重)
集結在這裡的諸多鑒審古代書畫的文字,是勞繼雄赴美之前所作。今再讀一過,如故人重逢,倍感親切。繼雄命我作序,欣然應之。
在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界,勞繼雄的出現,正是書畫鑑定之學後繼乏人的“斷代”之際,我對他有著後起之秀的尊敬。流光容易把人拋,如今他的學養與見識都走向成熟,也就自然成為書畫鑑定界鳳毛麟角的人物了。
初識勞繼雄,是在謝稚柳先生的壯暮堂。熟悉壯暮堂的人都知道,稚柳先生是無所不談,而又是無所不能談的大師,風趣橫生,聽者常常在輕鬆愉快之中,又有著吃了文化大餐那樣的充實。而這一次,我看到稚柳先生頭戴瓜皮小帽,正襟危坐,在向一位青年報著書名,都是繪畫史上的經典之作,有些是很冷門的,而青年一一記了下來。稚柳先生把書名報完之後,又說:“這些書要書畫作品對照看,看完要寫心得筆記,到時把筆記帶來給我看。”當這位青年起身告辭時,我才看清他那清秀的面孔還帶著幾分靦腆,內向含蓄,向我點點頭就走了。稚柳先生告訴我,這是他帶的研究生,是博物館交下來的任務,是位“官學生”。
這位青年就是勞繼雄。這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在以後的歲月里,我們除了在壯暮堂相遇外,彼此也有了交往,不知有多少次到他那個方寸之地的斗室里促膝談天,聽他講述學習古代書畫鑑定心得。
中國進入十年動亂的非常歷史時期,他和許許多多中學畢業生一樣,無書可讀,走著知識青年下鄉務農的路。雖然是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但他熱愛繪畫的天性難泯,或者說為了闖出一條生路,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之餘,在農家茅舍暗淡的燈光之下畫畫,以連環畫的形式表現身邊的事物。為了“政治需要”,雖說是萬馬齊喑,但連環畫和宣傳畫還有生存的餘地。勞繼雄應運而生,1970年即被借調到上海郊區南匯縣文化館搞創作。他的《鄉郵員》和《農村草藥房》兩幅作品參加了上海市美術展覽,從此他就由一個“接受再教育”的對象變成了“農民畫家”,命運開始有所改變。
1972年,上海博物館從南匯縣抽調三十名知識青年到館內工作,名之曰“摻砂子”,農民畫家勞繼雄是知識青年中佼佼者,也是作為一粒“砂子”摻進了博物館。對這批“砂子”,上海博物館是厚愛有加,組織他們學習,請幾位有資格、工作經驗豐富的老專家給他們講授文物知識。這批農村知識青年並沒有以“砂子”自居,而是老老實實的當小學生虛心求教。學習結束,分配工作,勞繼雄有兩個選擇,一是去搞古畫複製,一是搞書畫鑑定,他最後選擇了後者,走上書畫鑑定的道路。但是,博物館第一次分配他的重要工作仍是畫畫。1973年,勞繼雄被派往西安,複製唐懿德太子、章懷太子墓壁畫。這真是難逢的機會,看了唐代壁畫,這位“農民畫家”眼界大開,加之動手臨摹,從此才理解什麼樣的畫才叫畫,怎樣畫才能稱之為畫畫。
接著,勞繼雄又有一次接受中國古代書畫洗禮的機會,那就是被派去文物倉庫,清理抄家書畫。那些從收藏者家中抄來的書畫,有捲軸,有冊頁,有手卷,有扇面,有的放在大大小小的箱子裡,有的沒有任何包裹,只用繩子綑紮,堆積如山。勞繼雄隨著博物館的老文物工作者來到這裡,清理、登記,按畫家的名字區別檔次。每天要看書畫幾百件,有時要看上千件。他從來沒有想過,中國會有這樣多的畫家,又畫了這樣多的畫。後來,他回憶起這段生活時,說:“那時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分辨書畫的真真假假,如饑似渴,不僅熟悉了一大批畫家和他們的作品,似乎同時是讀了一部用字畫寫成的中國繪畫史。”這無論是對他學書畫鑑定或者提高繪畫的藝術水平,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為了研究石濤的繪畫藝術,勞繼雄又跟隨博物館老專家鄭為,循著石濤的畫跡,去黃山腳下的屯溪、歙縣、太平、宣城,翻山越嶺,到了雙塔寺,他感到身臨其境的山水如同石濤的一幅幅畫展現在眼前。有了對皖南真山真水的體驗,再來鑑賞石濤的作品,他感到兩者的生命氣息脈脈相通。
……
集結在這裡的諸多鑒審古代書畫的文字,是勞繼雄赴美之前所作。今再讀一過,如故人重逢,倍感親切。繼雄命我作序,欣然應之。
在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界,勞繼雄的出現,正是書畫鑑定之學後繼乏人的“斷代”之際,我對他有著後起之秀的尊敬。流光容易把人拋,如今他的學養與見識都走向成熟,也就自然成為書畫鑑定界鳳毛麟角的人物了。
初識勞繼雄,是在謝稚柳先生的壯暮堂。熟悉壯暮堂的人都知道,稚柳先生是無所不談,而又是無所不能談的大師,風趣橫生,聽者常常在輕鬆愉快之中,又有著吃了文化大餐那樣的充實。而這一次,我看到稚柳先生頭戴瓜皮小帽,正襟危坐,在向一位青年報著書名,都是繪畫史上的經典之作,有些是很冷門的,而青年一一記了下來。稚柳先生把書名報完之後,又說:“這些書要書畫作品對照看,看完要寫心得筆記,到時把筆記帶來給我看。”當這位青年起身告辭時,我才看清他那清秀的面孔還帶著幾分靦腆,內向含蓄,向我點點頭就走了。稚柳先生告訴我,這是他帶的研究生,是博物館交下來的任務,是位“官學生”。
這位青年就是勞繼雄。這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在以後的歲月里,我們除了在壯暮堂相遇外,彼此也有了交往,不知有多少次到他那個方寸之地的斗室里促膝談天,聽他講述學習古代書畫鑑定心得。
中國進入十年動亂的非常歷史時期,他和許許多多中學畢業生一樣,無書可讀,走著知識青年下鄉務農的路。雖然是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但他熱愛繪畫的天性難泯,或者說為了闖出一條生路,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之餘,在農家茅舍暗淡的燈光之下畫畫,以連環畫的形式表現身邊的事物。為了“政治需要”,雖說是萬馬齊喑,但連環畫和宣傳畫還有生存的餘地。勞繼雄應運而生,1970年即被借調到上海郊區南匯縣文化館搞創作。他的《鄉郵員》和《農村草藥房》兩幅作品參加了上海市美術展覽,從此他就由一個“接受再教育”的對象變成了“農民畫家”,命運開始有所改變。
1972年,上海博物館從南匯縣抽調三十名知識青年到館內工作,名之曰“摻砂子”,農民畫家勞繼雄是知識青年中佼佼者,也是作為一粒“砂子”摻進了博物館。對這批“砂子”,上海博物館是厚愛有加,組織他們學習,請幾位有資格、工作經驗豐富的老專家給他們講授文物知識。這批農村知識青年並沒有以“砂子”自居,而是老老實實的當小學生虛心求教。學習結束,分配工作,勞繼雄有兩個選擇,一是去搞古畫複製,一是搞書畫鑑定,他最後選擇了後者,走上書畫鑑定的道路。但是,博物館第一次分配他的重要工作仍是畫畫。1973年,勞繼雄被派往西安,複製唐懿德太子、章懷太子墓壁畫。這真是難逢的機會,看了唐代壁畫,這位“農民畫家”眼界大開,加之動手臨摹,從此才理解什麼樣的畫才叫畫,怎樣畫才能稱之為畫畫。
接著,勞繼雄又有一次接受中國古代書畫洗禮的機會,那就是被派去文物倉庫,清理抄家書畫。那些從收藏者家中抄來的書畫,有捲軸,有冊頁,有手卷,有扇面,有的放在大大小小的箱子裡,有的沒有任何包裹,只用繩子綑紮,堆積如山。勞繼雄隨著博物館的老文物工作者來到這裡,清理、登記,按畫家的名字區別檔次。每天要看書畫幾百件,有時要看上千件。他從來沒有想過,中國會有這樣多的畫家,又畫了這樣多的畫。後來,他回憶起這段生活時,說:“那時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分辨書畫的真真假假,如饑似渴,不僅熟悉了一大批畫家和他們的作品,似乎同時是讀了一部用字畫寫成的中國繪畫史。”這無論是對他學書畫鑑定或者提高繪畫的藝術水平,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為了研究石濤的繪畫藝術,勞繼雄又跟隨博物館老專家鄭為,循著石濤的畫跡,去黃山腳下的屯溪、歙縣、太平、宣城,翻山越嶺,到了雙塔寺,他感到身臨其境的山水如同石濤的一幅幅畫展現在眼前。有了對皖南真山真水的體驗,再來鑑賞石濤的作品,他感到兩者的生命氣息脈脈相通。
……
後記
《勞繼雄書畫鑑定叢稿》是在我的《鑒畫隨筆》基礎上再把我赴美後所撰數十篇文章匯集增訂而成的。其中的出行散記,雖與鑒畫似無直接關聯,但對書畫鑑賞作為特定歷史事件行程的翔實記錄也是頗有意義的。而畫派傳脈,雖有許多不足之處,也可為書畫鑑賞、流派的研究作參考,以期拋磚引玉之用。
“恕行齋”是我的齋號,也是我老師謝稚柳先生於20世紀90年代初我將赴美時給我起的,並當即為題。恕者即寬容之意,《論語·衛靈公》:“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恕可成德。是時,要去一個全新的環境發展,也是我人生與事業的重大轉折之時,迷茫與糾結之情,老師洞察入微,因此以“恕行”為鞭策,告誡我碰到任何困難、挫折都要做到嚴於己而寬於人,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當我臨行美國之際,在老師的畫室里師生又圍繞“恕行”二字做了長談,從而“恕行”作為我日後的行為準則深深的印扎在我的腦海里。現在老師所題“恕行齋”懸掛在我的畫室中,它像一座燈塔,使漂泊不定的一葉扁舟有了前行的方向,師恩永世不忘。
此書的出版刊行得到了同行們的支持,我的學生們及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各位領導、編輯也付出辛勞,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謝!
“恕行齋”是我的齋號,也是我老師謝稚柳先生於20世紀90年代初我將赴美時給我起的,並當即為題。恕者即寬容之意,《論語·衛靈公》:“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恕可成德。是時,要去一個全新的環境發展,也是我人生與事業的重大轉折之時,迷茫與糾結之情,老師洞察入微,因此以“恕行”為鞭策,告誡我碰到任何困難、挫折都要做到嚴於己而寬於人,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當我臨行美國之際,在老師的畫室里師生又圍繞“恕行”二字做了長談,從而“恕行”作為我日後的行為準則深深的印扎在我的腦海里。現在老師所題“恕行齋”懸掛在我的畫室中,它像一座燈塔,使漂泊不定的一葉扁舟有了前行的方向,師恩永世不忘。
此書的出版刊行得到了同行們的支持,我的學生們及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各位領導、編輯也付出辛勞,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謝!
序言
代序一 我所認識的勞繼雄(鄭重)
集結在這裡的諸多鑒審古代書畫的文字,是勞繼雄赴美之前所作。今再讀一過,如故人重逢,倍感親切。繼雄命我作序,欣然應之。
在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界,勞繼雄的出現,正是書畫鑑定之學後繼乏人的“斷代”之際,我對他有著後起之秀的尊敬。流光容易把人拋,如今他的學養與見識都走向成熟,也就自然成為書畫鑑定界鳳毛麟角的人物了。
初識勞繼雄,是在謝稚柳先生的壯暮堂。熟悉壯暮堂的人都知道,稚柳先生是無所不談,而又是無所不能談的大師,風趣橫生,聽者常常在輕鬆愉快之中,又有著吃了文化大餐那樣的充實。而這一次,我看到稚柳先生頭戴瓜皮小帽,正襟危坐,在向一位青年報著書名,都是繪畫史上的經典之作,有些是很冷門的,而青年一一記了下來。稚柳先生把書名報完之後,又說:“這些書要書畫作品對照看,看完要寫心得筆記,到時把筆記帶來給我看。”當這位青年起身告辭時,我才看清他那清秀的面孔還帶著幾分靦腆,內向含蓄,向我點點頭就走了。稚柳先生告訴我,這是他帶的研究生,是博物館交下來的任務,是位“官學生”。
這位青年就是勞繼雄。這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在以後的歲月里,我們除了在壯暮堂相遇外,彼此也有了交往,不知有多少次到他那個方寸之地的斗室里促膝談天,聽他講述學習古代書畫鑑定心得。
中國進入十年動亂的非常歷史時期,他和許許多多中學畢業生一樣,無書可讀,走著知識青年下鄉務農的路。雖然是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但他熱愛繪畫的天性難泯,或者說為了闖出一條生路,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之餘,在農家茅舍暗淡的燈光之下畫畫,以連環畫的形式表現身邊的事物。為了“政治需要”,雖說是萬馬齊喑,但連環畫和宣傳畫還有生存的餘地。勞繼雄應運而生,1970年即被借調到上海郊區南匯縣文化館搞創作。他的《鄉郵員》和《農村草藥房》兩幅作品參加了上海市美術展覽,從此他就由一個“接受再教育”的對象變成了“農民畫家”,命運開始有所改變。
1972年,上海博物館從南匯縣抽調三十名知識青年到館內工作,名之曰“摻砂子”,農民畫家勞繼雄是知識青年中佼佼者,也是作為一粒“砂子”摻進了博物館。對這批“砂子”,上海博物館是厚愛有加,組織他們學習,請幾位有資格、工作經驗豐富的老專家給他們講授文物知識。這批農村知識青年並沒有以“砂子”自居,而是老老實實的當小學生虛心求教。學習結束,分配工作,勞繼雄有兩個選擇,一是去搞古畫複製,一是搞書畫鑑定,他最後選擇了後者,走上書畫鑑定的道路。但是,博物館第一次分配他的重要工作仍是畫畫。1973年,勞繼雄被派往西安,複製唐懿德太子、章懷太子墓壁畫。這真是難逢的機會,看了唐代壁畫,這位“農民畫家”眼界大開,加之動手臨摹,從此才理解什麼樣的畫才叫畫,怎樣畫才能稱之為畫畫。
接著,勞繼雄又有一次接受中國古代書畫洗禮的機會,那就是被派去文物倉庫,清理抄家書畫。那些從收藏者家中抄來的書畫,有捲軸,有冊頁,有手卷,有扇面,有的放在大大小小的箱子裡,有的沒有任何包裹,只用繩子綑紮,堆積如山。勞繼雄隨著博物館的老文物工作者來到這裡,清理、登記,按畫家的名字區別檔次。每天要看書畫幾百件,有時要看上千件。他從來沒有想過,中國會有這樣多的畫家,又畫了這樣多的畫。後來,他回憶起這段生活時,說:“那時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分辨書畫的真真假假,如饑似渴,不僅熟悉了一大批畫家和他們的作品,似乎同時是讀了一部用字畫寫成的中國繪畫史。”這無論是對他學書畫鑑定或者提高繪畫的藝術水平,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為了研究石濤的繪畫藝術,勞繼雄又跟隨博物館老專家鄭為,循著石濤的畫跡,去黃山腳下的屯溪、歙縣、太平、宣城,翻山越嶺,到了雙塔寺,他感到身臨其境的山水如同石濤的一幅幅畫展現在眼前。有了對皖南真山真水的體驗,再來鑑賞石濤的作品,他感到兩者的生命氣息脈脈相通。
……
集結在這裡的諸多鑒審古代書畫的文字,是勞繼雄赴美之前所作。今再讀一過,如故人重逢,倍感親切。繼雄命我作序,欣然應之。
在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界,勞繼雄的出現,正是書畫鑑定之學後繼乏人的“斷代”之際,我對他有著後起之秀的尊敬。流光容易把人拋,如今他的學養與見識都走向成熟,也就自然成為書畫鑑定界鳳毛麟角的人物了。
初識勞繼雄,是在謝稚柳先生的壯暮堂。熟悉壯暮堂的人都知道,稚柳先生是無所不談,而又是無所不能談的大師,風趣橫生,聽者常常在輕鬆愉快之中,又有著吃了文化大餐那樣的充實。而這一次,我看到稚柳先生頭戴瓜皮小帽,正襟危坐,在向一位青年報著書名,都是繪畫史上的經典之作,有些是很冷門的,而青年一一記了下來。稚柳先生把書名報完之後,又說:“這些書要書畫作品對照看,看完要寫心得筆記,到時把筆記帶來給我看。”當這位青年起身告辭時,我才看清他那清秀的面孔還帶著幾分靦腆,內向含蓄,向我點點頭就走了。稚柳先生告訴我,這是他帶的研究生,是博物館交下來的任務,是位“官學生”。
這位青年就是勞繼雄。這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在以後的歲月里,我們除了在壯暮堂相遇外,彼此也有了交往,不知有多少次到他那個方寸之地的斗室里促膝談天,聽他講述學習古代書畫鑑定心得。
中國進入十年動亂的非常歷史時期,他和許許多多中學畢業生一樣,無書可讀,走著知識青年下鄉務農的路。雖然是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但他熱愛繪畫的天性難泯,或者說為了闖出一條生路,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之餘,在農家茅舍暗淡的燈光之下畫畫,以連環畫的形式表現身邊的事物。為了“政治需要”,雖說是萬馬齊喑,但連環畫和宣傳畫還有生存的餘地。勞繼雄應運而生,1970年即被借調到上海郊區南匯縣文化館搞創作。他的《鄉郵員》和《農村草藥房》兩幅作品參加了上海市美術展覽,從此他就由一個“接受再教育”的對象變成了“農民畫家”,命運開始有所改變。
1972年,上海博物館從南匯縣抽調三十名知識青年到館內工作,名之曰“摻砂子”,農民畫家勞繼雄是知識青年中佼佼者,也是作為一粒“砂子”摻進了博物館。對這批“砂子”,上海博物館是厚愛有加,組織他們學習,請幾位有資格、工作經驗豐富的老專家給他們講授文物知識。這批農村知識青年並沒有以“砂子”自居,而是老老實實的當小學生虛心求教。學習結束,分配工作,勞繼雄有兩個選擇,一是去搞古畫複製,一是搞書畫鑑定,他最後選擇了後者,走上書畫鑑定的道路。但是,博物館第一次分配他的重要工作仍是畫畫。1973年,勞繼雄被派往西安,複製唐懿德太子、章懷太子墓壁畫。這真是難逢的機會,看了唐代壁畫,這位“農民畫家”眼界大開,加之動手臨摹,從此才理解什麼樣的畫才叫畫,怎樣畫才能稱之為畫畫。
接著,勞繼雄又有一次接受中國古代書畫洗禮的機會,那就是被派去文物倉庫,清理抄家書畫。那些從收藏者家中抄來的書畫,有捲軸,有冊頁,有手卷,有扇面,有的放在大大小小的箱子裡,有的沒有任何包裹,只用繩子綑紮,堆積如山。勞繼雄隨著博物館的老文物工作者來到這裡,清理、登記,按畫家的名字區別檔次。每天要看書畫幾百件,有時要看上千件。他從來沒有想過,中國會有這樣多的畫家,又畫了這樣多的畫。後來,他回憶起這段生活時,說:“那時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分辨書畫的真真假假,如饑似渴,不僅熟悉了一大批畫家和他們的作品,似乎同時是讀了一部用字畫寫成的中國繪畫史。”這無論是對他學書畫鑑定或者提高繪畫的藝術水平,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為了研究石濤的繪畫藝術,勞繼雄又跟隨博物館老專家鄭為,循著石濤的畫跡,去黃山腳下的屯溪、歙縣、太平、宣城,翻山越嶺,到了雙塔寺,他感到身臨其境的山水如同石濤的一幅幅畫展現在眼前。有了對皖南真山真水的體驗,再來鑑賞石濤的作品,他感到兩者的生命氣息脈脈相通。
……